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中

作品数:58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工程院咨询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电气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专利
  • 2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7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化学工程
  • 7篇电气工程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9篇锅炉
  • 22篇流化
  • 22篇流化床
  • 21篇循环流化床
  • 16篇循环流化床锅...
  • 16篇流化床锅炉
  • 8篇燃烧
  • 7篇布风
  • 6篇余热
  • 6篇余热回收
  • 6篇余热回收装置
  • 6篇热回收装置
  • 6篇换热
  • 5篇烟气
  • 4篇油田
  • 4篇烧结矿
  • 4篇受热
  • 4篇受热面
  • 4篇水泵
  • 4篇水泵装置

机构

  • 55篇清华大学
  • 5篇太原理工大学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4篇神华准格尔能...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2篇哈尔滨锅炉厂...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华北电力科学...
  • 2篇上海锅炉厂有...
  • 2篇中国电力企业...
  • 2篇北京建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山西...
  • 2篇国网辽宁省电...
  • 2篇晋能大土河热...
  • 2篇山西京能吕临...
  • 1篇长春工程学院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上海理工大学
  • 1篇西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热工研究...

作者

  • 55篇黄中
  • 31篇张缦
  • 29篇吕俊复
  • 23篇杨海瑞
  • 7篇刘青
  • 6篇吴玉新
  • 6篇张海
  • 5篇张扬
  • 4篇刘琦
  • 4篇岳光溪
  • 3篇龚迎莉
  • 2篇韦鲁滨
  • 2篇马素霞
  • 2篇李建锋
  • 2篇赵振宁
  • 1篇姜孝国
  • 1篇金燕
  • 1篇姜龙
  • 1篇王学斌
  • 1篇王志超

传媒

  • 9篇洁净煤技术
  • 5篇热力发电
  • 5篇电力学报
  • 2篇煤炭转化
  • 1篇电站系统工程
  • 1篇化工学报
  • 1篇煤炭科学技术
  • 1篇锅炉技术
  • 1篇动力工程学报

年份

  • 27篇2023
  • 19篇2022
  • 8篇2021
  • 1篇2001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业可燃废气再燃低NO_(x)排放实验研究及工程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为利用工业可燃废气降低锅炉NO_(x)原始排放质量浓度,通过建立高温管式炉再燃实验台,研究了工业可燃废气再燃过程中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0.9,1.0,1.1,1.2,1.3)、主燃区停留时间(0.6 s,0.8 s,1.0 s,1.2 s,1.4 s)、再燃燃料热量比例(0%,5%,10%,15%,20%)、再燃区温度(1573 K,1623 K,1673 K,1723 K,1773 K)和再燃区停留时间(0.2 s,0.4 s,0.6 s,0.8 s,1.0 s)对NO_(x)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延长再燃区停留时间、增加再燃燃料热量比例及提高再燃区温度均可以有效增强再燃降低NO_(x)排放的效果;在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为1.0、再燃区停留时间为0.8 s、再燃燃料热量比例为15%及再燃区温度为1773 K条件下,最高脱氮率达到35%。通过对130 t/h锅炉进行改造,在工业可燃废气再燃的条件下,炉内NO_(x)排放质量浓度比改造前降低了29.8%,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贾彦兵周托王志宁郭学茂黄中蔡晋
关键词:再燃脱硝可燃废气锅炉改造氮氧化物
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元燃料可控掺配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多元燃料可控掺配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主要包括:第一预设料仓和第二预设料仓,以存储并根据目标掺混比例下落预设量的原燃料和掺混燃料;第一预设称重皮带和第二预设称重...
黄中张杨鑫蔡晋周托张缦杨海瑞
基于导热颗粒强化传热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导热颗粒强化传热的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余热回收装置被配置为向换热仓(1)内引入导热颗粒以强化换热仓(1)内局部的换热。换热仓(1)包括:壳体;烧结矿进料口(2),设置在壳体上;烧结矿卸料器(3),位...
周托黄中吕俊复杨海瑞张缦李怡然卢炜钦
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温度场同步测量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温度场同步测量装置及方法,其中,装置主要包括:至少一根光纤,每个光纤上布置有多个测温点,其沿垂直方向设置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炉膛内部的预设测温位置,以通过多个...
黄中韩志刚蔡晋周托张缦杨海瑞
330 MW煤粉锅炉掺烧生物质气化气对锅炉性能的影响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生物质气化掺烧必然会对燃煤电站锅炉的运行带来一定的影响。基于在运330 MW煤粉锅炉,通过热力计算,预测了掺烧不同生物质气化气、不同负荷以及不同掺烧比例时,锅炉的性能参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锅炉安全性以及机组经济性分析。研究表明,当掺烧低热值气化气,且掺烧比例为10%时,性能参数变化较小,能够保证锅炉的正常运行;掺烧20%气化气时,锅炉性能参数处于可以安全运行的极限,但此时机组经济性也会受到较大影响;掺烧30%气化气时,无论是锅炉安全还是机组经济性都存在极大的问题,需要对锅炉进行相应的优化。此外,参照某高热值生物质气化气的组分及热值,针对掺烧工况,对该锅炉的性能进行了预测,当掺烧比例达到50%时,锅炉主要性能参数略优于掺烧20%低热值气化气。当掺烧比例达到30%时,锅炉主要性能参数略优于掺烧10%低热值气化气,此时无须调整锅炉受热面,即可满足锅炉安全运行的要求。计算结果可为煤粉锅炉的生物质气化掺烧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王爽奇田宇龚迎莉杨海瑞张缦周托黄中吕俊复
关键词:煤粉锅炉掺烧
“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2023年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其装机已达12.13亿k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可再生能源中的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使得电力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尽管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煤电,但其系统调节能力和支撑能力与煤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仍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电源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作为电力供应的“压舱石”。
黄中向军
关键词:装机规模调节性波动性
燃煤锅炉氧化亚氮排放现状与研究分析
2023年
为加快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国家、地方及行业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温室气体控制的法律、法规及制度文件。氧化亚氮(N_(2)O)作为一种具有较强温室效应的气体,引起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总结了国内外N_(2)O研究现状,对比了典型燃煤锅炉N_(2)O排放情况,分析了燃烧过程中N_(2)O的生成机理、影响因素、抑制方法及脱除手段,探讨了燃煤锅炉的N_(2)O减排策略,指出在加强燃煤锅炉N_(2)O相关标准的制订、新技术研发及示范应用工作的同时,还需要对N_(2)O的影响因素如加压富氧条件、煤质自身含水率等加深研究,进一步完善抑制与脱除办法。
郑欣昱尚曼霞苗苗笪耀东常勇强王随林黄中
关键词:燃煤锅炉氧化亚氮温室气体排放现状
储能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被引量:44
2021年
为大比例消纳新能源,探索储能技术的发展方向,通过文献调研,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储能技术的发展现状,并介绍了几种常见储能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与实际应用案例。在此基础上,综合比较各种储能技术的优缺点与面临的挑战,最终分析了该技术或系统未来的发展前景。总体来说,储能技术能增加电网灵活性、改善电力质量、促进新能源消纳,而不同的储能技术也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景,目前有多种储能技术并行发展。抽水蓄能技术成熟、成本较低,是大规模储能系统的中流砥柱,其中,地下抽水蓄能及海洋抽水蓄能的相关研究开拓了抽水蓄能技术的发展潜力。飞轮储能、超导磁储能与超级电容的响应速度快、功率密度高,适合用于支持电能质量,但储能容量较小,且目前材料或系统设备生产成本较高,因此应用相对受限。压缩空气储能的储能效率较低、选址要求高,其中,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是目前最主要的新型技术,对环境更为友好,亦可提升系统效率。电化学储能呈现多项技术并行发展的局面,安装灵活、可依应用需求设计储能规模、建设周期相对较短是多数电化学储能的优势。锂离子电池的项目数量居于首位、应用广泛;铅酸电池历史悠久、技术成熟,但不环保、寿命短;液流电池和钠硫电池等新兴电池储能技术则提供了更多选择。储热、储氢技术亦为值得研究探索的领域,扩展了储能技术的应用场景。概括而论,核心技术突破、降低应用成本、保障市场机制以及完善政策制度是左右储能技术发展的关键。
吴皓文王军龚迎莉杨海瑞张缦黄中
关键词:储能技术化学储能
超临界CFB锅炉深度调峰跨临界过程中水冷壁动态特性的试验研究
2023年
为了保证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具有良好的宽负荷运行特性及深度调峰的能力,对跨临界压力变化时工质与水冷壁间的动态特性进行试验研究。采用Φ25.0 mm×3.5 mm的垂直上升光管,在压力20.0~23.0 MPa,质量流速400~800 kg/(m^(2)·s)试验工况范围内开展了近临界稳态传热试验和跨临界压力阶跃动态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近临界压力下,增大质量流速、减小内壁热负荷、降低压力都能使传热恶化发生时的干度减小,对应的流体焓值增大,使传热恶化推迟发生;跨临界压力阶跃变化时,受热管内流体可能发生传热恶化导致壁温飞升,但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温度又回落到正常值;壁温飞升点与内壁面的传热随时间依次经历传热恶化阶段,过冷沸腾传热强化阶段和单液相换热阶段;各参数对跨临界压力阶跃变化时传热恶化的影响与对近临界稳态试验的传热恶化的影响相同,质量流速减小和内壁热负荷增大会使传热恶化发生的位置提前,同时壁温飞升的数值更大。
卿浩周妍君宋园园杨冬黄中吕俊复
关键词:CFB锅炉深度调峰传热恶化
烟气再循环对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运行特性的影响研究
2023年
烟气再循环(flue gas recirculation,FGR)是提高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低负荷运行安全性、减少NOx原始生成的重要技术手段。以某电厂超临界350 MW CFB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一维小室CFB燃烧准静态数学模型研究了该锅炉在20%、30%、40%BMCR(最大连续负荷)下炉内温度分布,炉膛出口烟气NOx、CO质量浓度,O2体积分数,飞灰底渣可燃物含量等性能指标与FGR流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床层温度、炉膛出口温度均随FGR流量的增加而降低,床层温度相对炉膛出口温度降低幅度较大,炉膛上下温差随FGR流量的增加逐渐缩小,较低负荷时炉膛上下温差受FGR影响更为显著;炉膛出口烟气NOx质量浓度随FGR流量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存在最优FGR流量可使机组经济环保运行;随FGR流量的增加,炉膛出口烟气CO质量浓度、飞灰及底渣可燃物含量均呈现增加趋势;FGR的投入在显著降低一次风氧含量同时,保证密相区流化风量始终高于保护值,进一步保障了低负荷下锅炉运行安全性。
元泽民柯希玮黄中杨云凯武广剑刘青马素霞程亮赵振宁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低负荷烟气再循环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