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文
- 作品数:67 被引量:370H指数:11
- 供职机构: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上海中西医结合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亚次全切除术的疗效比较
- 目的,比较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与亚次全切除术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2007年7月至2011年5月期间在我院进行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的SHPT患者18例,根据切除范围不同分两...
- 陈浩雄刘日光李剑文陈林陈磊傅君舟
- 关键词:甲状旁腺次全切除术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维持性血液透析
-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在主动脉球囊反搏抢救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衰的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抢救心源性休克并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至2009年在积极药物治疗基础上使用IABP联合CRRT(CRRT组)31例或床边血液透析治疗(HD)(HD组)21例抢救心源性休克并ARF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两组疗效及并发症。结果:CRRT组抢救成功12例,死亡率为61.3%;HD组抢救成功3例,死亡率90.5%(P<0.05)。两组在出血、下肢缺血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IABP抢救心源性休克并ARF时,CRRT是首选透析方式。
- 陈磊刘目光陈林陈浩雄李剑文
- 关键词: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心源性休克急性肾功能衰竭
- 影响长期留置双腔导管使用寿命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长期留置双腔导管的效果及并发症,延长其使用寿命。方法:我科2004年8月至2007年12月共34名维持血透患者行带涤纶套双腔深静脉留置导管置管术(Seldinger技术加撕脱型扩张导管置管方法)38例次,统计其使用寿命,总结其置管术中、术后和使用中并发症及处理效果。结果:38例次中36例次置管过程顺利。2例次置管不顺利,经床边彩色多普勒证实该处深静脉有血栓形成,改变置管静脉后成功置入。34例患者总留置时间为228个月,平均使用时间为6.5(2~22)个月,目前仍有13例在使用。影响导管使用寿命的原因有导管血流不足1例,导管破损2例,败血症1例。长期使用中常见并发症为导管血流不足,发生率为13%,及时使用尿激酶溶栓及封管处理有效率达80%。结论:长期留置双腔导管是一种较理想的血管通路。细心操作可以减少其置管时的风险,预防并发症、及时处理并发症和良好的护理是延长其使用寿命的关键。
- 刘日光李剑文傅君舟
- 关键词:肾透析导管插入术影响因素
- 中心静脉导管在内瘘溶栓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7年
-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在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中的作用及效果。方法对21例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留置中心静脉导管后予尿激酶局部溶栓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出现情况。结果21例患者经治疗后14例内瘘复通,7例治疗无效予手术治疗。无1例患者出现严重并发症,4例再通患者出现穿刺口周围皮下小血肿。结论尿激酶局部溶栓是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一种较理想方法,使用中心静脉导管进行穿刺能减少其局部出血及血肿的风险。
- 刘日光李剑文傅君舟
- 关键词:动静脉内瘘尿激酶血栓中心静脉导管
- 维持透析患者急性胰腺炎的5例分析
- 杨京芝梁鸣秦曙光傅君舟李剑文
- 自动腹膜透析与CVVH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并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 2012年
- 目的比较应用自动腹膜透析(automated peritoneal dialysis,APD)及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continuous venovenous hemofiltration,CVVH)技术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合并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救治的临床疗效,探讨APD抢救MODS患者并AKI的临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2010年1月~2011年3月期间使用APD与CVVH治疗AKI并MODS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透析前后血肌酐、尿素氮、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的变化,以及患者的30d死亡率与肾功能恢复率,透析相关并发症,医疗费用等。结果 2010年1月~2011年3月,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使用肾替代治疗AKI并MODS患者共33例,其中APD组治疗14例,CVVH组治疗19例。所有患者至少合并2个器官功能障碍,符合MODS的诊断及AKIRIFLE标准F期,全部患者均需呼吸机辅助通气。2组患者间的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透析前血肌酐(Cr)、尿素氮(BUN)、二氧化碳结合力、血钾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患者经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逐渐下降,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均得以纠正,单次治疗平均超滤量APD组与CVVH组无统计学差异(2496±1018ml比3134±1267ml,P=0.150,F=0.350);2组(APD与CVVH)患者30天死亡率、肾功能恢复率无统计学差异(75.0%比78.9%,P=0.680,?2=0.580;0比5.9%,P=1.000,?2=2.550)。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导管相关感染;CVVH组患者出血并发症发生率高于APD组(15.8%比0%,P=0.270,?2=1.890);APD组单次治疗费用明显低于CVVH(612vs4230元)。结论 APD能有效清除MODS并AKI患者血清BUN、Cr,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是MODS并AKI患者有效的肾替代治疗方式。
- 陈林李剑文刘日光梁鸣陈浩雄秦曙光傅君舟
- 关键词:连续静-静脉血液滤过急性肾损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 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及其与感染的关系被引量:1
- 2004年
- 目的 :分析 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住院患者的死因及其与感染的关系。方法 :统计死亡组与非死亡对照组的并发症、血Cr、血BUN、血清白蛋白、球蛋白、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 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A1c、痰菌培养等指标 ,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 :死亡组首要死因为耐药菌肺炎诱发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 ,两组间血Cr、BUN、Alb、HbA1c有显著差异 ,逻辑回归分析显示 ,BUN和HbA1c为具显著性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耐药菌肺炎诱发的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为本组患者首要死因 ,持续控制血糖 。
- 秦曙光傅君舟李剑文马为
- 关键词:2型糖尿病肾病慢性肾衰竭
-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观察及护理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护理干预对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50例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血液透析组(A组)、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组(B组);两组均予一系列护理干预,A组予常规透析每周2~3次,B组在常规透析基础上,每周予血液灌流1次,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0周后血清钙(Ca)、磷(P)和血清全段反应性甲状旁腺激素(iPTH)的浓度;观察两组患者皮肤瘙痒、重症肌无力等症状的改善.结果 B组血清iPTH、血磷的下降较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钙显著上升(P<0.01);皮肤瘙痒、重症肌无力等症状明显改善.结论 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及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iPTH水平,改善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引起临床症状.
- 丘红梅刘成李剑文
- 关键词: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尿毒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 血清抗磷脂酶A_2受体抗体滴度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结局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血清抗磷脂酶A_2受体(PLA_2R)抗体滴度是否可以预测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肾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50例初发患者进行开放前瞻性研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滴度,并随访至2016年6月。结果 39例(78%)患者血清抗PLA_2R抗体阳性。抗体阳性患者中,高滴度组患者入组时尿蛋白定量明显比低滴度组高(P<0.05);抗体滴度与初始尿蛋白定量之间呈正相关(r=0.558,P<0.001)。在仅支持治疗的前6个月,低滴度组患者自发缓解率明显比高滴度组高(57.1%vs9.1%,P<0.05)。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后,低滴度组患者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改善均比高滴度组快;治疗12个月末,低滴度组完全缓解率明显比高滴度组高(85.7%vs 21.4%,P<0.05)。远期随访,抗体低滴度组患者到达临床缓解的时间明显比高滴度组短(P=0.001);而高滴度组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血肌酐值持续大于133μmol/L)明显比低滴度组要早(P<0.05)。结论血清抗PLA_2R抗体滴度不仅能反映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免疫和疾病活动度,而且能预测患者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
- 黄俊李剑文梁鸣秦曙光周姗姗傅君舟
- 关键词:膜性肾病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肾损害与血清脂蛋白(a)水平相关性分析
-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脂蛋白(a)[Lp(a)]水平与其肾损害的相关性。方法:将48例狼疮肾炎患者根据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Upro)数值分为<140毫克组(A组)12例、140-500毫克组 (B组)16...
- 林小军蔡小燕傅君舟秦曙光李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