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海波
- 作品数:26 被引量:263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东北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近60a丹东极端温度和降水事件变化特征被引量:25
- 2013年
- 利用丹东1951~2010年逐日温度和降水资料,以多重分形去趋势波动分析法定义极端事件的阈值,分析了该地区极端最高温度、极端最低温度和极端降水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 a丹东极端最低温度事件比极端最高温度和极端降水事件发生次数多,极端最高温度强度比极端最低温度大,平均超出了1.5℃,而极端降水平均强度为30.3 mm,都在20世纪70年代最小,70年代是转折期;50年代的极端气候事件(温度和降水)最为严重,其次是90年代,70年代的严重度最轻;极端降水频次变化不明显,极端最高温度事件可以由夏季平均最高温度的变化预测,有不显著的增多趋势,而极端最低温度事件可以用冬季平均日较差温度的变化预测,在今后一段时间内有显著减少的趋势。
- 杜海波吴正方张娜宗盛伟孟祥君
- 关键词:极端温度极端降水
- 近50a东北地区冷冬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 2014年
-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暖冬等级》,对单站、区域冷冬进行了定义和等级划分,并自定义了冷冬强度及冷冬严重度指数.在此基础上,利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东北地区1961—2010年冷冬事件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0年东北各站冬季均表现出增温的趋势,增温的幅度为每10年0.02℃~0.94℃,在区域上由西往东增温幅度逐渐变大.就整个东北地区而言,近50a冬季平均气温呈显著的上升趋势,为每10年0.55℃.东北地区各站冷冬发生的频率为30%~48%,总体的变化趋势为从东南往西北再向东北逐渐降低.近50a东北地区各站点冷冬强度为1.18~2.20,但冷冬强度的分布较为复杂,没有明显的空间格局;各站点冷冬严重度为0.22~0.68,其分布大致为从东南往西北再向东北逐渐减弱.近50a东北地区冷冬指数呈明显的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每10年-10.47%,通过了95%的显著性检验.LaNina现象的发生可能对东北地区出现冷冬的影响不大,而北极涛动的负异常可能是东北地区发生冷冬事件的主要原因.
- 王雷吴正方杜海波宗盛伟
- 关键词:冷冬
- 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情景模拟与预测被引量:3
- 2022年
- 为模拟废弃物焚烧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积极推动温室气体减排工作,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基于系统动力学和IPCC温室气体排放计算方法,构建了以基准情景(BAU)为基础,从单一和综合技术类型减排情景出发的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模型,并模拟预测了2010~205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以CO_(2e)计,CO_(2e)为CO_(2)当量)的趋势变化、减排潜力以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2010~2019年我国废弃物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量呈增长趋势,于2016年后显著提升,年增速为18.61%.②2020~2050年,单一技术减排情景的中端改进情景(S2)和终端减排情景(S3)温室气体排放量分别于2043年和2036年达到峰值8410万t和6966万t.综合技术减排情景相较于单一技术减排情景较早达到排放峰值,综合技术减排情景中全过程减排情景(S7)采用多种减排技术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2050年累积排放量为205927万t,相对BAU情景减排了78.27%,排放达峰时间最早且减排潜力最大.③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空间差异显著,排放量较多的省份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且经济发达的区域,江苏和广东省排放量最多,甘肃、吉林和宁夏等6个省份为排放低值区.
- 严薇刘舒乐吴正方高庆先杜海波马占云冯鹏
- 关键词:焚烧处理温室气体排放排放情景
- 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被引量:32
- 2014年
- 根据吉林省西部地区6个具有代表性的气象站1961-2010年间的逐日气温、降水数据,运用趋势分析、小波分析和Mann-Kendall检验等统计方法,对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区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50年来,吉林西部半干旱区气温存在明显的增温趋势,以冬季气温升幅最大;降水则呈现减少趋势,夏季表现尤为明显。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气温、降水的变化趋势存在差异,年平均气温主要有5a左右,12a左右和30a以上的震荡周期,并在1989年发生突变;年平均降水主要有5a左右,30a左右的震荡周期,年际交替频繁。通过分析干燥度指数,吉林西部半干旱区干燥度指数主要存在6a左右、10a左右和35a左右震荡周期,并在1997-2002年之间发生突变,干燥程度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上升趋势不明显,上升幅度自西向东逐渐减小。
- 神祥金吴正方杜海波
- 关键词:气候变化突变
- 基于遥感方法的长白山地区植被物候期变化趋势研究被引量:37
- 2011年
- 目前,越来越多的遥感数据被用来监测大面积植物物候的动态变化。利用长时间序列的SPOT/NDVI旬合成数据,通过doublelogistic模型获取了1999~2008年长白山地区植被的3个关键物候参数:生长季始期、生长季末期和生长季长度的多年平均值,并绘制了它们的变化趋势空间格局图。结果表明,林地的生长季开始日期为第100-120天,草地和耕地相对较晚,分别为第130~140天和第140~150天;林地和草地生长季的结束日期为第275-285天,耕地的相对较早,为第265~275天;林地、草地和耕地的生长季长度范围分别为160-180d、140-160d和110--130d。植被物候期的变化趋势表现为一定的空间差异性,生长季长度延长区域主要分布在长白山地区的中东部,平均每年延长约0.7d;缩短的区域在西北地区,平均每年缩短1.1d。最后通过部分物候观测数据及前人在相同研究区的结果验证了利用doublelogistic模型提取预测长白山植被物候期的可行性。
- 李明吴正方杜海波宗盛伟孟祥君张莲芝
- 俄罗斯索莫斯岛屿地质地貌特征及其演化成因
- 张玉柱刘小茜吕建树王春辉杜海波李晓玲朱鹤谭文霞徐江武旭同覃雄合
- 吉林省人口发展演变趋势的分形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建国60余年来,吉林省人口的发展出现了较大的转折,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在对吉林省人口发展过程描述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分形理论的R/S分析方法,基于其人口总数、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等数据,对人口发展演变的时间分形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吉林省人口的变动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的自相似性特征,未来20年~30年间,仍将继续增长。
- 李明吴正方张莲芝宗盛伟杜海波
- 关键词:R/S分析
-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寒潮活动的时空特征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利用东北地区90个气象站点1961-2010年逐日平均温度和最低温度数据,分析东北地区寒潮发生时空规律,包括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的空间分布、趋势分析、M-K检验和Morelet小波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三种类型寒潮发生频次存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较大,低海拔和平原区较小"的特征;三种类型寒潮发生频次空间差异较大,从多到少依次是寒潮、强寒潮、特强寒潮;三种类型寒潮在上世纪70年代发生突变,在70年代后都呈现减弱的趋势,并在80年代中期达到0.05的显著水平;三种类型寒潮都呈现一个短周期特征,但特强寒潮中周期特征不明显;三种类型寒潮变化趋势空间差异明显,高海拔地区减弱趋势较大,但只有少数站点趋势明显。
- 孟祥君吴正方杜海波王雷
- 关键词:寒潮
- 吉林省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被引量:2
- 2012年
- 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是旅游资源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及潜力的重要指示器。运用数理统计和地理信息空间分析方法,对2010年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探讨景区空间结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吉林省A级旅游景区密度呈现东西弱、中部强的"哑铃型"的空间特征;A级景区在空间上因资源禀赋和交通节点等因素的驱动,形成6个集聚区。集聚区空间分布不平衡,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笔者认为旅游景区空间应采取"一心"、"四域"、"五轴"的发展策略。
- 孟祥君王洪桥杜海波
- 关键词:空间结构旅游景区
-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研究
- 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将对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的危害。研究极端气候事件已成为全球变化背景下气象和气候科学研究中的重点和热点。本文以东北地区为研究区,从极端气候事件不确定性研究出发,提出一种较为客观...
- 杜海波
- 关键词:极端气候事件不确定性极端温度极端降水严重度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