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来兴妹

作品数:30 被引量:73H指数:6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6篇细胞
  • 8篇蛋白
  • 7篇融合蛋白
  • 6篇克隆
  • 6篇基因
  • 6篇白细胞介素
  • 6篇纯化
  • 5篇抗体
  • 5篇集落
  • 5篇集落刺激因子
  • 5篇白细胞
  • 4篇绿脓杆菌外毒...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复性
  • 3篇杆菌
  • 3篇GM-CSF
  • 2篇血清
  • 2篇血清培养
  • 2篇人粒细胞

机构

  • 23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3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0篇林来兴妹
  • 18篇王小宁
  • 8篇周明乾
  • 8篇高基民
  • 6篇胡志明
  • 5篇方向东
  • 5篇孟晓静
  • 5篇陈泽洪
  • 4篇刘新垣
  • 4篇陈白虹
  • 3篇曲戎梅
  • 3篇李英杰
  • 3篇马骊
  • 3篇黄树其
  • 3篇车小燕
  • 3篇张艳玲
  • 3篇欧阳明辉
  • 3篇李纪良
  • 3篇黄树琪
  • 3篇张亚莉

传媒

  • 10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细胞与分子免...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上海免疫学杂...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生物化学杂志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 1篇中国科教创新...
  • 1篇第九届全国肿...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3
  • 3篇2002
  • 5篇2001
  • 2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3篇1996
  • 1篇1992
  • 1篇1991
  • 1篇1990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IL2-GMCSF融合蛋白高效表达条件的初步研究被引量:9
1996年
已构建好的白细胞介素2-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IL2-GMCSF)融合基因载体,转化大肠杆菌DH5α,进行热诱导表达条件的研究。工程菌在30℃培养活化至OD600nm=0.5±0.1时,融合蛋白的表达率最为稳定;而后转为42℃热诱导4±0.5h,蛋白表达效率最高。
黄树其林来兴妹齐锡位殷志新刘新垣方向东高基民王小宁
关键词:融合基因融合蛋白
GFP-SA融合蛋白的表达纯化及其锚定修饰肿瘤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08年
GFP(绿色荧光蛋白)-SA(链亲和素)双功能融合蛋白的制备及其鉴定研究,以展示所建立的技术平台,即用含链亲和素的双功能融合蛋白对生物素化的细胞表面进行高效的锚定修饰。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24d/GFP-S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用IPTG诱导重组蛋白的表达,用镍金属螯合(Ni-NTA)层析柱进行纯化。用制备的GFP-SA双功能融合蛋白,对B16肿瘤细胞已生物素化的细胞表面进行修饰,经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进行修饰效率分析。此外,用MTT法检测细胞表面修饰对肿瘤细胞活力及其生长情况的影响。GFP-SA重组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实现了高效表达(约占细菌总蛋白的20%),通过纯化和复性制备的GFP-SA双功能融合蛋白具有双重活性,即:链亲和素介导的、对生物素高效特异的结合活性,和GFP发射绿色荧光的活性,并能高效修饰表面已生物素化的肿瘤细胞。此外,GFP-SA双功能融合蛋白的细胞表面修饰对细胞的活力及其生长无显著影响。GFP-SA融合蛋白能高效修饰表面已生物素化的肿瘤细胞,可用作肿瘤疫苗研究的示踪蛋白及实验对照体系。
周明乾林来兴妹胡志明苏华徐翠香高基民
关键词:绿色荧光蛋白链亲和素融合蛋白肿瘤细胞
细胞因子处理联合B7—l基因转染制备有效的肝癌疫苗被引量:5
1998年
在体外用IFN-Y和TNF-。等细胞因子处理B7-1表达阳性的Hepal-6,观察其对小鼠肝癌表面MHC Class Ⅰ和ICAM-1表达的调节作用和对体内外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单独B7-1基因转染的Hepal-6的致瘤性消失,但仅能诱导部分细胞毒性和部分保护性免疫反应,而B7-1基因转染与细胞因子处理联合应用则能诱导强烈的细胞毒杀伤活性和完全的抗Hepal-6保护性免疫反应。结论B7-1共刺激分子在小鼠肝癌的表达是激活抗肿瘤免疫所必需的但不充分,而B7基因转染联合IFN-7等细胞因子处理能诱导彻底的抗肿瘤免疫反应。
黄洪莲车小燕王小宁林来兴妹崔贞福崔贞福郭亚军吴孟超
关键词:B7-1细胞因子肝癌疫苗肝癌
基因重组人粒细胞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特性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高效免疫方法,利用rhG-CSF免疫BALB/C小鼠,经过两次融合制备了3株抗rhG-CSF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1H11、2B3、2C3;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G-CSF的单克隆抗体;单抗相加试验和单抗竞争试验表明3株单抗针对G-CSF两具不同的抗原决定簇;中和试验表明2B、2C3识别的位点与G-CSF刺激NFS-60细胞增殖活性有关。
王晓光陈德钊任钧田陈凯王虹张亚莉林来兴妹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RHG-CSF
重组人IL-2-GM-CSF融合蛋白的分离纯化及稳定性研究
1997年
IL-2(白细胞介素2)、GM-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机体两个重要的细胞因子,对抗原提呈细胞(APC)、T细胞及体液免疫应答能力均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我们设计研制了重组人IL-2-GM-CSF融合蛋白,以期通过此融合蛋白与T细胞和巨噬细胞膜表面相应受体结合,来提高抗原提呈的效率,并研究其新的生物学功能。 从PLY4-IL-2-GM-CSF工程菌(DH5α)中挑取单菌落,在LB中制备过夜菌。
林来兴妹黄树琪周明乾连方杰王小宁
关键词:融合蛋白分离纯化分子免疫学集落刺激因子
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初步鉴定
1999年
目的 制备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 (rhCNTF)单克隆抗体。方法利用rhCNTF免疫BALB/C小鼠 ,取其脾细胞与小鼠NS -1骨髓瘤细胞融合 ,制备 3株抗rhCNTF的单克隆抗体 ,分别命名为CA2 、CA6 和BB11。结果 3株抗体类型均为IgG2a,免疫印迹试验证明为特异性抗CNTF的单克隆抗体 ;抗体相加试验表明 3株单抗是针对CNTF两个不同的抗原决定簇。
张亚莉苏瑾车小燕林来兴妹周俊岭赵青王小宁
关键词:基因重组人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单克隆抗体
不同品系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的比较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对比SD大鼠和Wistar大鼠皮下脂肪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体外诱导分化能力,为ADSCs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和Wistar大鼠各6只取腹股沟脂肪垫,培养扩增ADSCs,相差显微镜下观察两个品系来源的ADSCs的形态。用第4代细胞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别用茜素红和油红O染色观察向成骨细胞分化后的矿化结节和向脂肪细胞分化后的脂质沉积。结果:两个品系来源的ADSCs在细胞形态上没有显著区别,都能进行成骨和成脂诱导分化。结论:SD大鼠和Wistar大鼠腹股沟脂肪垫来源的ADSCs诱导分化能力差异无显著性。
曲戎梅姚红卫戴景兴陈白虹张艳玲林来兴妹原林
关键词:干细胞分化成骨诱导
提高抗恶性疟独特型单抗克隆出现频率的方法学探讨
1992年
用Protein A-Sepharose亲和层析法提纯McAb-IgG,皮下多点和腹腔免疫雄性Wistar大鼠,间隔两周共3次,融合前3天采用腹腔、尾静脉和脾内注射等三种加强免疫方法,以间接ELISA法和抗体竞争ELISA法筛选Anti-Id阳性克隆。结果显示:融合前大鼠血清抗小鼠IgG或抗免疫原McAb-IgG滴度,静脉组和脾内组比腹腔组高一个滴度;Anti-Id阳性克隆出现频率,腹腔组为0.9%和0.3%,静脉组为11.0%和13.3%,脾内组为16.4%和12.9%,静脉组和脾内组明显高于腹腔组(P<0.01);上述三种加强免疫方法对抗小鼠IgG阳性克隆出现频率无明显影响(P>0.05);与腹腔加强免疫组相比,静脉和脾内加强免疫组也可提高细胞融合效果(P<0.01).本实验结果提示,腹腔和皮下多点多次长程基础免疫结合静脉或脾内加强免疫是制备Anti-Id McAb比较好的免疫方案。
李纪良李英杰巢穗欧阳明辉彭一兵林来兴妹常文生
关键词:抗独特型抗体恶性疟
用自主创新的蛋白质锚定技术研制新型的全细胞肿瘤疫苗
<正>人类肿瘤成分复杂,肿瘤抗原表达不均一,往往需要用多种肿瘤抗原共同免疫,才能诱发患者的有效免疫反应。因此,一般采用基因修饰的自体全细胞肿瘤疫苗,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如GM-CSF修饰的黑色素瘤疫苗和非小细胞肺癌疫苗...
高基民林来兴妹胡志明周明乾
文献传递
生物技术实验室开放式管理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为培养医学应用型和研究型人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在实施快乐教学、课程整合和改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尝试教学实验室的开放性管理,以提高本科生素质。
曲戎梅陈白虹张艳玲林来兴妹
关键词:生物技术实验教学开放式管理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