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耀东

作品数:39 被引量:75H指数:6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1篇肝炎
  • 31篇肝炎病毒
  • 31篇病毒
  • 20篇基因
  • 18篇酵母
  • 18篇酵母双杂交
  • 18篇丙型
  • 17篇丙型肝炎
  • 16篇丙型肝炎病毒
  • 15篇细胞
  • 13篇乙型
  • 13篇乙型肝炎病毒
  • 13篇双杂交
  • 12篇蛋白
  • 12篇乙型肝炎
  • 12篇杂交技术
  • 12篇酵母双杂交技...
  • 11篇结构蛋白
  • 11篇非结构蛋白
  • 11篇白细胞

机构

  • 37篇解放军第30...
  • 7篇贵阳医学院附...
  • 4篇西安交通大学...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贵阳医学院

作者

  • 39篇成军
  • 39篇梁耀东
  • 34篇王琳
  • 27篇邵清
  • 22篇张健
  • 18篇陆荫英
  • 15篇刘妍
  • 15篇刘敏
  • 14篇陈天艳
  • 14篇李强
  • 11篇李克
  • 10篇张玲霞
  • 9篇程明亮
  • 5篇吴君
  • 4篇张树林
  • 4篇白雪帆
  • 3篇洪源
  • 2篇张键
  • 1篇钟彦伟
  • 1篇王琳

传媒

  • 28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4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8篇2004
  • 21篇2003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与金属硫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为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抗原在乙型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寻找防治HBV感染的有效方法,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中与HBV抗原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 方法 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构建HBV抗原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中表达,与含肝文库质粒的酵母Y187进行配合、双杂交,在营养缺陷培养基(SD/-Trp-Leu-His-Ade)上及X-α-gal蓝白斑双重筛选与肝细胞蛋白结合的蛋白编码基因,进一步用网织红细胞裂解物体外翻译、蛋白间免疫共沉淀实验证实其相互作用的可靠性。 结果 成功地筛选出HBV前-S2抗原、e抗原(HBeAg)、核心抗原(HBcAg)、X抗原(HBxAg)的肝细胞结合蛋白,发现均有含金属硫蛋白基因的菌落。体外免疫共沉淀技术再次证实金属硫蛋白与HBeAg、HBcAg及HBxAg间有确切的结合作用。 结论 金属硫蛋白能与HBV的多种抗原成分结合,在致肝细胞损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陆荫英梁耀东成军陈天艳王琳刘妍李克张玲霞杨永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金属硫蛋白免疫共沉淀酵母双杂交系统相互作用蛋白编码基因
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对肝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研究进展
2004年
乙型肝炎病毒(HB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肝细胞之后,肝炎病毒蛋白的表达对与肝细胞中正常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显著的影响。肝炎病毒蛋白对于肝细胞信号转导的影响,势必影响肝细胞的细胞周期、细胞凋亡、细胞生长以及细胞的恶性转化等环节.因为这些细胞的基本的生命活动现象,都与细胞正常的信号转导有关.肝炎病蛋白对于肝细胞的信号调节的影响,一方面通过蛋白-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实现,另一方面也通过对于肝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影响而实现.因此,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肝炎病毒蛋白结合的蛋白基因研究,利用基因差异表达技术对肝炎病毒蛋白反式调节的靶基因进行筛选,阐明肝炎病毒蛋白表达时,能够上调和下调的靶基因类型,对于深入研究肝细胞获得肝炎病毒基因表达之后信号转导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陆荫英刘妍成军梁耀东陈天艳邵清王琳张玲霞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结合蛋白
淋巴细胞内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的新蛋白X-30编码基因的克隆
2003年
目的:为探讨 HBxAg 在 HBV 致病过程中的作用,筛选并克隆人淋巴细胞 cDNA 文库中与 HBxAg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基因.方法: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3筛选并克隆人淋巴细胞 cDNA文库中与 HBxAg 有相互作用的蛋白的基因.将 HBxAg 编码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 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淋巴cDNA 文库质粒 pACT2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双重筛选阳性菌落,提取质粒并测序,结果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其中有1个未知基因.根据 GenBank 中的序列信息设计引物,从 HepG2细胞提取总 RNA,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扩增获得该新基因的全长序列,并测序证实,命名为 X-30,在 GenBank 中注册,注册号为AY280722.结果:X-30基因的编码序列全长为315个核苷酸(nt),编码产物由103个氨基酸残基(aa)组成.结论:HBxAg 与淋巴细胞结合蛋白新型基因 X-30的筛选与克隆,为进一步研究 HBxAg 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探索新型治疗技术奠定了基础.
梁耀东李强成军王琳陆荫英吴君程明亮
关键词:淋巴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克隆分子生物学机制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启动子Ⅱ的结构及调节研究被引量:7
2003年
0引言 乙型肝炎病毒(HBV)为含有一段单股区的双链环状DNA病毒,属嗜肝DNA病毒科,其基因组结构紧密,可分为结构基因序列和调节基因序列两部分,二者可具有相互重叠的特点.HBV基因的负链核苷酸序列中,至少有4个开放读码框(open reading frame,ORF),包括编码外膜蛋白的S基因区,编码核衣壳蛋白的C基因区,编码聚合酶的P基因区和调节病毒基因转录水平的X基因区,4种ORF分别有各自的启动子.HBV的外膜蛋白能使病毒由感染的细胞分泌,并能附着和侵入新的细胞;同时其也是引起宿主保护性应答的免疫原表位[1-6].因此,作为指导S基因组RNA转录的SP启动子序列,在HBV的生活周期中,具有较为重要的作用.
梁耀东成军陆荫英吴君程明亮
关键词:乙肝病毒表面抗原基因突变基因表达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白细胞中与NS5ATP9蛋白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我们在以往的研究中,应用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筛选得到了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9(NS5ATP9),NS5ATP9是一种未知功能新基因.为了进一步研究NS5ATP9的生物学功能,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 筛选并克隆人白细胞中与NS5ATP9蛋白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进一步阐明NS5ATP9的生物学功能及其作用途径.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NS5ATP9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cDNA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NS5ATP9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重缺陷(SD/-Trp-Leu-Ade-His)培养基上生长,又能在铺有C-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变蓝的真阳性菌落46个,其中含人类免疫球蛋白轻链13个,核小体表面蛋白10个,铁蛋白重链2个,人类重组免疫球蛋白λ轻链11个,14-3-3家族蛋白1个,脑膜炎球菌PorA蛋白1 个,RNA多聚酶Ⅲ3个,烟草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1 个,细胞色素P450Ⅱ2个,SLIT2蛋白1个,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1个. 结论:成功克隆出丙型肝炎病毒NS5ATP9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NS5ATP9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李强梁耀东成军王琳张建邵清刘敏程明亮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SSH编码基因酵母细胞
应用白细胞cDNA文库的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HCTP4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HCTP4蛋白结合的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HCTP4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 提出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HCTP4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及铺有X-α- 半乳糖(X-α-gal)的四重缺陷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44个,其中25个免疫球蛋白λ轻链:6个来自RP11-189K21克隆的人DNA序列;4个来自RP11- 507C10克隆的人DNA序列;2个人BAC克隆RPCI11- 75L1;1个人BAC克隆RP11-21M10;1个人遍素酶智能弹(MIB);1个来自RP11-867O8克隆的人DNA基因;1个来自RP3-509119克隆的人DNA序列;1个小核糖核蛋白G: 1个UMP-CMP激酶;1个新基因. 结论:成功克隆出HCTP4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丙型肝炎病毒(HCV)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刘敏成军张树林王琳邵清张健梁耀东
关键词:白细胞CDNA文库酵母双杂交技术丙型肝炎病毒HCV
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cDNA文库与NS5ATP1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白细胞中与NSA5TP1结合蛋白的编码基因. 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NS5ATP1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白细胞文库质粒的酵母细胞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增菌后提出质粒,转化入大肠杆菌(DH5α),提出质粒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 结果:成功克隆出NS5ATP1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及铺有X- α-半乳糖(X-α-gal)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10个,其中2个人HLA-B27;2个人亚砷酸盐转移子(arsA);1个人单倍型E22i线粒体;1个人pyrin (MEFV);1个人肌动蛋白素1(cofilin 1);1个人染色体15; 1个来自RP11-353N14克隆人的DNA基因,位于染色体17;1个新基因. 结论:成功克隆出NS5ATP1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HCV的作用提供了新线索.
刘敏成军张树林王琳邵清张健梁耀东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CDNA结合蛋白基因
应用表达谱芯片技术对NS5ATP7反式调节基因的研究
2004年
目的: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研究丙型肝炎病毒非结构蛋白5A反式激活蛋白7(humangene7transactivatedbynonstructuralprotein5AofhepatitisCvirus,HCVNS5ATP7)的反式调节基因.方法:构建NS5ATP7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S5ATP7,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对pcDNA3.1(-)-NS5ATP7转染的HepG2(人肝母细胞瘤细胞系)细胞和转染空载体pcDNA3.1(-)的相同细胞的差异表达mRNA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HepG2细胞经转染NS5ATP7后,有12条差异基因表达,其中4条基因表达增强,8条基因表达降低.结论:应用基因表达谱芯片成功筛选了NS5ATP7的反式调节基因,为进一步阐明NS5ATP7的反式激活作用及免疫调节机制提供了新的依据.
张健刘妍成军王琳邵清梁耀东李强刘敏
关键词:反式调节基因非结构蛋白5A基因表达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肝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C-12相互作用蛋白的研究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肝细胞中与 HBcAg 肝细胞结合蛋白 C-12新基因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进一步探讨 HBcAg 结合蛋白 C-12新基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C-12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肝 cDNA 文库质粒pACT2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 X-α-半乳糖(X-α-gal)上进行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 C-12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既能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又能在铺有X-α-gal 的四缺培养基上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21个,其中含金属硫蛋白 A2基因的菌落有3个、组织蛋白酶 B 基因1个、载脂蛋白 M 基因1个、细胞色素 C 氧化酶Ⅱ基因3个、人类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变异因子基因1个、KH 型剪接调控蛋白基因1个、磷脂酰肌醇脱酰酶聚糖Q 转录变异因子1基因1个、铁蛋白轻链基因2个、鸟氨酸脱羧酶1基因1个、血液凝固因子Ⅸ基因1个、乙酰乳酸合酶基因1个、钙激活蛋白酶基因1个、核外三磷酸盐双磷脂酰水解酶5基因1个、血浆α-球蛋白抑制因子 H4基因1个和未知蛋白基因2个.结论:成功克隆出乙型肝炎病毒核心蛋白结合蛋白 C-12新基因相互作用蛋白的编码基因,为进一步研究 HBcAg 在病毒装配、损害肝细胞、感染致病等方面的具体作用提供 (?)新线索.
梁耀东陆荫英成军李强王琳吴君程明亮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多聚酶链反应
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白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基因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筛选并克隆人白细胞中与乙型肝炎病毒(HBV)X 蛋白(HBxAg)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进一步探讨 HBxAg 的生物学功能.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扩增 HBxAg 基因,连接入酵母表达载体 pGBKT7中构建诱饵质粒,转化酵母细胞AH109并在其内表达,然后与转化了人淋巴 cDNA 文库质粒 pACT2的酵母细胞 Y187进行配合,在营养缺陷型培养基和 X-α-半乳糖(X-α-gal)上双重筛选阳性菌落并测序,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成功克隆出 HBxAg 基因并在酵母细胞中表达,配合后选出在四缺(SD/-Trp-Leu-Ade-His)培养基和在铺有 X-α-gal 的四缺培养基上均能生长,并变成蓝色的真阳性菌落50个,其中含真核翻译延伸因子2基因20个,真核翻译延伸因子1基因1个,真核翻译起始因子3基因2个,急性髓样白血病 MTG8蛋白基因2个,髓样关联分化蛋白基因1个,髓样分化主反应蛋白基因1个,皮肤 T 细胞淋巴瘤肿瘤抗原基因1个,大组织相容性复合物 Ib 抗原基因3个,白细胞抗原 CD37基因1个,慢性白细胞性白血病相关抗原基因1个,α白细胞整联蛋白基因1个,生长停止和 DNA 损伤诱导因子34基因1个,转录变异因子1基因2个,蛋白磷酸酶1调控抑制因子15A 基因1个,单核细胞系胞苷脱氨酶基因1个,巨噬细胞钙离子依赖型凝集素2基因1个,KIAA1949蛋白基因3个,尿激酶型血浆素原激活剂基因1个,GDP 分解抑制因子基因3个,软骨素4磺基转移酶基因1个,锌指蛋白1A 亚目基因1个和未知蛋白基因1个.结论:成功克隆出乙型肝炎病毒 X 蛋白的结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 HBxAg 的生物学作用提供了新的线索.
梁耀东成军李强王琳陆荫英吴君程明亮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技术白细胞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结合蛋白生物学功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