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心蕊

作品数:110 被引量:510H指数:12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吉林大学青年教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84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1篇生物学
  • 5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9篇细胞
  • 28篇血管
  • 25篇干细胞
  • 20篇免疫
  • 20篇内皮
  • 20篇骨髓间充质
  • 19篇蛋白
  • 18篇视网膜
  • 18篇网膜
  • 17篇肿瘤
  • 14篇血管内皮
  • 14篇人骨髓
  • 14篇人骨髓间充质...
  • 13篇视网膜病
  • 12篇腺癌
  • 11篇蛋白酶
  • 11篇糖尿
  • 11篇糖尿病
  • 10篇糖尿病视网膜
  • 10篇糖尿病视网膜...

机构

  • 110篇吉林大学
  • 23篇吉林大学第一...
  • 10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长春市公安局
  • 2篇北华大学
  • 2篇空军航空大学
  • 2篇吉林省计划生...
  • 2篇吉林省中西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二...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吉林省动物疫...
  • 1篇吉林省人口生...
  • 1篇北京王府中西...

作者

  • 110篇王心蕊
  • 43篇李玉林
  • 27篇王医术
  • 23篇吴家祥
  • 23篇张丽红
  • 18篇倪劲松
  • 17篇李一雷
  • 15篇王越晖
  • 13篇周洪澜
  • 13篇何旭
  • 12篇石博
  • 10篇吴珊
  • 10篇辛颖
  • 10篇宋鄂
  • 9篇牛云
  • 8篇张秀英
  • 7篇马英智
  • 6篇陈启军
  • 6篇邓方阁
  • 6篇石英爱

传媒

  • 32篇吉林大学学报...
  • 8篇中国实验诊断...
  • 4篇中国免疫学杂...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4篇中华医学会病...
  • 3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华病理学杂...
  • 3篇中国病理生理...
  • 3篇中华医学会病...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白求恩医科大...
  • 2篇中国兽医科学
  • 2篇中华医学会病...
  • 1篇现代科学仪器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中国兽医学报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4篇2009
  • 8篇2008
  • 24篇2007
  • 17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 11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生成抑制剂对肿瘤抑制作用的研究
2005年
目的:探讨特异性血管抑制剂-TNP470对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方法:利用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抑制剂-TNP470,抑制鼠S-180移植实体瘤的生长,来探讨TNP470对实验性肿瘤的治疗作用,并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肿瘤间质血管密度及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结果:TNP470明显抑制了肿瘤的生长,肿瘤间质血管的密度降低,使肿瘤的细胞增殖活性明显低下。结论:血管抑制剂-TNP470能够较好地抑制肿瘤的生长。
黄宇王悦增李世军张丽红王心蕊李玉林
关键词:PCNA
银杏叶注射液对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研究糖基化终产物(AGEs)和银杏叶注射液对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 β)表达的影响,观察银杏叶注射液对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分析法、流式细胞术及免疫荧光检测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银杏叶注射液能促进AGEs作用下周细胞的增殖,浓度12 5~4 0 0 mg·L- 1 的银杏叶能明显促进AGEs作用下周细胞的增殖(P<0 .0 1) ,呈剂量依赖性。银杏叶注射液能明显抑制AGEs对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促进凋亡的作用,使周细胞S期细胞减少,G2 - M期细胞增多,凋亡细胞数下降(P<0 .0 1) ,并能降低AGEs诱导周细胞TGF- β的表达。结论:AGEs可通过氧化应激对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产生损伤,应用抗氧化剂银杏叶注射液可以减少AGEs对周细胞的毒性作用。
倪劲松王越晖陈兰悦石博王心蕊吴家祥
关键词:糖基化终产物周细胞银杏叶
ClC-3在人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分布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探讨ClC-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检测24例人胶质瘤以及4例脑转移癌手术标本中ClC-3蛋白的表达;RT-PCR检测ClC-3蛋白表达阳性的手术标本中其mRNA表达。结果4例正常脑组织ClC-3蛋白的表达为阴性;而蛋白表达阳性的19例胶质瘤及4例脑转移癌中,ClC-3主要位于瘤细胞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胞浆或胞膜上。蛋白表达阳性的手术标本中16例胶质瘤和4例脑转移癌检测到ClC-3mRNA的表达。少突胶质细胞瘤Ⅲ级中ClC-3的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Ⅱ级。结论ClC-3在人胶质瘤及脑转移癌组织中普遍表达,并且可能与少突胶质细胞瘤病理分级相关。
徐冰罗祺王心蕊刘潇王医术孙连坤
关键词:神经胶质瘤免疫化学氯化物通道
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心肌分化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分析体外模拟心肌微环境对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向心肌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扩增人hMSCs,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鉴定。选用生长良好,纯...
邓方阁张秀英王心蕊李玉林
文献传递
日本血吸虫RNA疫苗探索及Sj23抗原对宿主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
姜宁陆慧君王心蕊陈启军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VEGF表达的影响因素及抗VEGF研究
吴家祥王越晖宋鄂王心蕊倪劲松等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VEGF表达的影响因素及抗VEGF研究》是在完成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抗VEGF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防治》(属:吉林令字第99057-5号)基础上,在技术指标上新增一些内容,形成的自然科学领域的...
关键词: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发症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与血管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研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 ( DR)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 VEGF)与血管器质性改变的关系。方法 :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 ,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 ( M)及糖尿病 1月组 ( M1)、3月组( M3 )、5月组 ( M5)。分别在视网膜血管铺片上行 VEGF原位杂交、免疫组化 ,并分别对视网膜血管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 :1周细胞数量 M1组与 M组相比无差别 ( P>0 .0 5 ) ,M3 及 M5组与 M组相比明显减少 (分别 P<0 .0 1 ,P<0 .0 0 1 ) ;2毛细血管形态以 M5组病变最重 ,可见毛细血管栓塞 ,无细胞毛细血管 ;3VEGF原位杂交仅 M5组表达为 34% ;4VEGF免疫组化仅 M5组有表达 ,为 5 6% ;5血管的透射电镜观察 M组未见异常改变 ,从 M1组开始出现异常改变 ,以 M5组最明显。表现为基底膜节段性增厚、断裂缺失 ,内皮细胞肿胀变形 ,向管腔内指状突起 ,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周细胞核异染色质浓集居边 ,线粒体肿胀变性 ,甚至呈空泡状。结论 :DR时血管器质性改变在先 ,而生长因子表达在后。
宋鄂董宇赵秀珍徐琪王心蕊吴家祥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原位杂交免疫组化超微结构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培养及其形态学特点被引量:14
2006年
利用Percoll梯度分离、贴壁筛选法及单克隆培养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MSCs免疫学表型;采用细胞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技术观察MSCs的一般形态学特点;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观察MSCs的超微结构。结果表明,分离、培养出高度同源性的MSCs具有独特的细胞免疫学表型,即CD73、CD105、CD44、CD166、CD90阳性,CD34、CD 31、CD45阴性;细胞组织化学MSCs PAS-过碘酸雪夫氏染色阳性,苏丹黑-B(SB)及碱性磷酸酶(AKP)染色阴性;免疫荧光见细胞CD73、CD105阳性;透射电镜下MSCs表面有微绒毛,相邻细胞间有缝隙连接,细胞器丰富;扫描电镜下MSCs呈长梭形、鱼群状排列,表面有许多微绒毛。实验结果为MSCs的诱导分化及应用提供了形态学基础。
何旭郭新崔丽王心蕊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免疫荧光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人表皮干细胞的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对人表皮干细胞(human keratinocyte stem cells,hKSCs)进行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探索一种高效分离及纯化培养hKSCs的途径,为组织工程皮肤的构建提供种子细胞。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hKSCs,快速粘附法纯化hKSCs并进行无血清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形态变化;以角蛋白19(cytokeratin,CK19)及整合素β1、p63为一抗,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LSCM)对原代培养的细胞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结果经快速粘附法筛选的细胞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形态一致,呈上皮样生长;LSCM下CK19及整合素β1、p63均呈阳性反应,初步证实分离出的细胞为hKSCs。结论成功建立了hKSCs分离、纯化和培养的方法,为组织工程皮肤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与实验基础。
马英智王心蕊何旭牛云李玉林
关键词:表皮干细胞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产生的诱导分化作用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目前有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内皮细胞诱导分化的研究较少。本实验分离和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带有VEGF165的质粒转染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对其体外诱导分化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5-04/2006-04在吉林大学人兽共患病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完成。取成人的已排除血液系统肿瘤疾病的新鲜骨髓(自愿提供),采用Percoll梯度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和生长情况。原代细胞培养至增殖接近融合状态时,单克隆培养法分离传代培养,扩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免疫学表型。在原核细胞大肠杆菌DH5α中复制扩增和提取,纯化、克隆pcDNA3.0-VEGF165质粒。用脂质体转染法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诱导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变化。并采用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情况,并设质粒空载和未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为对照。结果: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原代培养1周后,造血细胞消失,贴壁细胞体积增大,呈现梭形外观,有粗大的细胞突起伸出。2周后细胞融合成单层,梭形突起变长,排列有明显的方向性,细胞排列成旋涡状、网状、辐射状。流式细胞术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学表型CD44、CD29阳性,CD34、CD31、CD45阴性。VEGF165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CD44表达明显降低,CD31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染色显示,用FITC标记后的VEGF抗体使细胞显现绿色荧光,用cy3标记的CD31抗体使细胞显现了红色荧光。结论: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表型发生明显转变,CD31表达率明显增高,呈现典型的内皮细胞的表型特征,这说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向内皮细胞分化的潜能。
王培蕊马学玲王心蕊文佳媚陈柏竹刘亢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脑缺血基因转染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