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程池

作品数:232 被引量:887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6篇期刊文章
  • 74篇专利
  • 2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8篇轻工技术与工...
  • 34篇生物学
  • 20篇医药卫生
  • 14篇农业科学
  • 12篇化学工程
  • 3篇理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发酵
  • 24篇食品
  • 20篇果汁
  • 18篇微生物
  • 14篇冬虫夏草
  • 13篇野生
  • 13篇内生细菌
  • 13篇CICC
  • 12篇活性
  • 11篇芝麻
  • 11篇芝麻香
  • 11篇芝麻香型
  • 11篇乳杆菌
  • 11篇系统发育
  • 11篇香型
  • 10篇菌株
  • 9篇细胞
  • 8篇深层发酵
  • 8篇生物学
  • 7篇系统发育分析

机构

  • 232篇中国食品发酵...
  • 23篇海南诺尼生物...
  • 10篇玉树藏族自治...
  • 7篇天津科技大学
  • 5篇北京先农科芦...
  • 4篇新疆中亚食品...
  • 4篇烟台恒源生物...
  • 3篇南昌大学
  • 2篇北京城市学院
  • 2篇北京中棉紫光...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鲁东大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中国检验检疫...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北京市广渠门...
  • 1篇北京市香山公...
  • 1篇北京燕京啤酒...

作者

  • 232篇程池
  • 76篇姚粟
  • 55篇李金霞
  • 41篇刘洋
  • 39篇李辉
  • 38篇陈建国
  • 31篇蔡永峰
  • 30篇岳国海
  • 29篇黄宇彤
  • 22篇梁寒峭
  • 21篇李绩
  • 20篇张露
  • 20篇翟磊
  • 19篇曹艳花
  • 19篇刘勇
  • 17篇赵婷
  • 17篇徐友强
  • 16篇张欣
  • 16篇裴疆森
  • 13篇李雪

传媒

  • 54篇食品与发酵工...
  • 12篇生物技术通报
  • 8篇微生物学通报
  • 7篇食品科技
  • 6篇食品工业
  • 5篇安徽农业科学
  • 5篇食品科学技术...
  • 5篇2007两岸...
  • 4篇中国食品学报
  • 3篇酿酒科技
  • 3篇中国微生物学...
  • 2篇中国乳品工业
  • 2篇酿酒
  • 2篇生物学通报
  • 2篇天然产物研究...
  • 2篇中国消毒学杂...
  • 2篇食品安全导刊
  • 1篇卫生研究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4篇2018
  • 14篇2017
  • 30篇2016
  • 38篇2015
  • 39篇2014
  • 10篇2013
  • 8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 9篇2009
  • 3篇2008
  • 17篇2007
  • 22篇2006
  • 1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2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诺丽发酵果汁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7
2018年
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诺丽(Morinda citrifolia)发酵果汁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并应用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分别鉴定为6,7-二羟基香豆素(1)、7-羟基香豆素(2)、东莨菪亭(3)、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4)、7-羟基-4-甲基香豆素(5)、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6)、(1S,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7)、(1R,3S)-1-甲基-1,2,3,4-四氢-β-咔啉-3-羧酸(8)、对羟基苯甲酸(9)、龙胆酸(10)。利用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法进行抗氧化活性测定,其中化合物1、3、4、10抗氧化活性较强,化合物1和10清除DPPH和ABTS+·自由基能力的IC50值分别为160.87、8.32和6.17、9.71μmol/L。化合物2、5~8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本研究得到诺丽发酵果汁中香豆素、有机酸和生物碱三类成分,并且化合物1、3、4、10抗氧化活性良好。
梁寒峭张露程池陈建国
关键词:香豆素有机酸抗氧化
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制曲过程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的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高温大曲是芝麻香型白酒酿造特有的糖化发酵剂,为白酒酿造提供丰富的微生物种类、各种生物酶类以及多种香味前驱物质,在传统白酒酿造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磷脂脂肪酸分析方法 (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对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生产过程中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真菌在整个制曲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细菌的含量和种类在第1次和第2次翻曲的过程中出现规律性变化,推测这两次翻曲在制曲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曹宇翟磊信春晖许玲姚粟程池
关键词:芝麻香型白酒高温大曲微生物群落
L-天冬氨酸生产、应用与市场前景被引量:15
2013年
L-天冬氨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工、医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开发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介绍了L-天冬氨酸国内外生产方法和产品应用领域,并对L-天冬氨酸在我国的开发前景进行了概述。
胡育骄刘勇程池
关键词:L-天冬氨酸
冬虫夏草滋补汤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滋补汤及其生产方法,其步骤:(1)发酵液的获得;(2)发酵液加热;(3)发酵液的调配:按重量百分比将含菌丝体的发酵液93.5%~98.45%,加入0.3~1.5%的动物蛋白水解液,1.0~5.0%...
蔡永峰程池黄宇彤岳国海李勣
文献传递
酿造酱油中特征氨基酸含量检测及对氨基酸态氮贡献的分析被引量:19
2018年
为分析酿造酱油特征氨基酸组成及对氨基酸态氮的贡献,比较了3款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和氨基酸态氮组成。结果表明,酿造酱油中氨基酸种类丰富,无增鲜剂添加的样品中氨基酸分布均衡,外源谷氨酸的添加显著影响氨基酸态氮水平。无添加的特级酱油(1号)、有增鲜剂添加的特级酱油(2号)和无增鲜剂添加的三级酱油(3号)的氨基酸总量分别为3.875、6.041和2.341 g/100 m L,其中2号样品含量最高;但在排除谷氨酸后1号样品氨基酸总量为3.494 g/100 m L,比2号和3号样品高14.11%和65.91%。1号样品必需氨基酸总量最高为2.08 g/100 m L,比2号和3号样品高18.18%和85.71%;2号样品氨基酸态氮检测值最高为1.42g/100 m L,其中谷氨酸的贡献率高达40.14%;3号样品的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态氮值均最低。
梁寒峭陈建国刘伟马保文荣长远程池
关键词:酿造酱油游离氨基酸氨基酸态氮
生物转化法制备L-天冬酰胺被引量:3
2016年
探索生物转化法制备L-天冬酰胺的技术与工艺。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克隆来源于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JM109的天冬酰胺合成酶A基因asn A,并于E.coli BL21(DE3)中表达,利用构建的E.coli基因工程菌E.coli BL21(DE3)/p ET28a(+)-asn A全细胞高密度催化L-天冬氨酸生产L-天冬酰胺,以PITC柱前衍生-高效液相检测底物和产物。表达的蛋白质分子质量约为37k Da,与预期大小相符,比酶活力为1786.6U/g。L-天冬氨酸转化率为95.8%,L-天冬酰胺产量可达126.5g/L,生产速率为15.81g/(L·h)。结果表明,已成功构建高效表达天冬酰胺合成酶A基因工程菌株,并用于催化L-天冬氨酸转化生产L-天冬酰胺,解决了L-天冬酰胺生物转化生产工艺中ATP成本过高的难题,为L-天冬酰胺制备提供新的绿色途径。
张奇张露徐友强裴疆森程池
关键词:生物转化L-天冬氨酸
灵芝滋补汤及其生产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灵芝滋补汤及其生产方法,其步骤:(1)发酵液的获得;(2)发酵液加热;(3)发酵液的调配:按重量百分比将含菌丝体的发酵液93.5%~98.45%,加入0.3~1.5%的动物蛋白水解液,1.0~5.0%的甜...
蔡永峰岳国海李绩程池黄宇彤
文献传递
一种冬虫夏草原草粉的双重PCR鉴真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冬虫夏草原草粉的双重PCR鉴真方法。其技术方案是以冬虫夏草原草粉基因组DNA为模板,采用本发明设计的PCR引物,进行一次单管双重PCR反应,同时扩增冬虫夏草菌种及其寄主蝠蛾的特征性持家基因,实际扩增片断分...
程池扎西才吉李辉姚粟刘洋白飞荣
文献传递
药媒对BF7658中温淀粉酶生产菌种的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04年
研究了中温淀粉酶生产过程中 ,采用生产菌种BacillussubtilisBF765 8,在生产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仅以一定比例的药媒 (棉仔蛋白粉 )部分或全部取代豆粕 (饼 )粉 ,测定由于培养基中药媒比例及含氮量的变化对发酵酶活力的影响 ,并进行批量生产性试验 ,从而摸索在酶制剂生产过程中采用新型氮源———药媒替代传统豆粕粉的可行性。
焦洋程池秦淑华钱聚达李贤永
关键词:生产菌种生产过程蛋白粉淀粉酶发酵
Lactobacillus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分群被引量:9
2007年
对乳杆菌属所有已有效发表的种做了16S rRNA基因系统发育分析,结合各个类群的标签序列把乳杆菌属分为12个主要类群,并详细分析了各个类群内种间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以及同源性较高种间的区别。希望对乳杆菌属各个种的区分和鉴定提供一些借鉴。
马凯李春玲程池
关键词:系统发育分析分群LACTOBACILLUS乳杆菌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