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光胜

作品数:23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衡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胃癌
  • 7篇细胞
  • 6篇内镜
  • 5篇疗效
  • 3篇肿瘤
  • 3篇藜芦
  • 3篇胃癌细胞
  • 3篇胃肿瘤
  • 3篇姜黄素
  • 3篇癌细胞
  • 3篇白藜芦醇
  • 3篇出血
  • 2篇蛋白
  • 2篇增殖
  • 2篇直肠
  • 2篇治疗贲门失弛...
  • 2篇失弛缓症
  • 2篇属支
  • 2篇切开
  • 2篇切开术

机构

  • 22篇南华大学

作者

  • 22篇胡光胜
  • 16篇廖爱军
  • 16篇曾斌
  • 8篇石巍
  • 6篇戴勇
  • 5篇曹文涛
  • 4篇姚育红
  • 3篇陈亮
  • 2篇廖丹
  • 2篇戴勇
  • 2篇刘迪群
  • 2篇彭安邦
  • 2篇周伟伟
  • 1篇国艳
  • 1篇李胜昔
  • 1篇刘立玺
  • 1篇陈选民
  • 1篇周徽
  • 1篇张丽旻
  • 1篇周伟伟

传媒

  • 6篇中国内镜杂志
  • 2篇中南医学科学...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8
  • 1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MMP2、TIMP2与胃癌临床病理学关系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MMP2和TIMP2的表达与胃癌侵袭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胃癌患者患者胃粘膜标本中MMP2、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TIMP2的表达在不同TNM的分期组、有无浆膜浸润组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组中均有差异。结论:MMP2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正相关,其表达增加提示胃癌有较高的恶性生物学行为。TIMP2表达与胃癌的侵袭、转移呈负相关。MMP2、TIMP2均可能成为评价胃癌恶性生物学特性的指标。
钟华刘迪群廖爱军彭安邦胡光胜戴勇
关键词:胃肿瘤金属蛋白酶金属蛋白酶抑制剂
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治疗结直肠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肠道金属支架安置术(SEMs)治疗结直肠恶性肿瘤梗阻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11年1月-2014年5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收治的因结直肠恶性梗阻行SEMs的患者108例,回顾分析该技术的临床成功率及短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108例患者中,金属支架安置成功率92.59%(100/108)。术后并发症以腹痛、穿孔及出血为主,发生率分别为16.67%(18/108)、7.41%(8/108)及6.48%(7/108),穿孔均行急诊手术治疗,其他均自行缓解。结论肠道SEMs成功率高,可以有效缓解结直肠恶性梗阻,不仅可以作为姑息性治疗的手段,还可以作为外科手术的桥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上值得推广。
曾斌陈亮戴勇胡光胜廖爱军
莪术油注射液对肝星状细胞增殖、凋亡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展动态变化网络的核心,抑制活化HSC增殖和诱导其凋亡是治疗肝纤维化的重要策略。目前尚缺乏确切有效的抗肝纤维化药物。近年研究发现,中药对肝纤维化的防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莪术(curcumae)是一种传统的活血化瘀中药,药理作用较广,具有抗肿瘤、抗纤维组织增生等作用,对肝纤维化的作用报道较少。本实验研究了莪术油注射液对体外培养HSC增殖、凋亡及分泌细胞外基质的影响,探讨莪术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
国艳彭安邦廖爱军石巍胡光胜张丽旻
关键词:肝纤维化莪术油细胞外基质
白藜芦醇对胃癌SGC-7901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2006年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在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胃癌SGC- 7901细胞,MTT法检测白藜芦醇对SGC-790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方法检测VEGF mRNA表达,免疫细胞化学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呈时间剂量性抑制胃癌细胞SGC7901的增殖;胃癌SGC-7901细胞高水平表达VEGF,白藜芦醇能显著降低胃癌SGC-7901细胞VEGF mRNA和蛋白表达。结论:白藜芦醇可以下调胃癌SGC-7901细胞VEGF的表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曹文涛廖爱军曾斌胡光胜石巍
关键词:胃肿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白藜芦醇
猴头健胃灵片+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探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猴头健胃灵片+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00例胃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对照组实施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实施猴头健胃灵片+奥美拉唑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实验组3 d腹痛消失率、6 d腹痛消失、28 d溃疡愈合率、28 d Hp清除率、4个月后复发率等观察指标结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接受猴头健胃灵片+奥美拉唑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有助于患者溃疡的清除和快速愈合,值得推广和应用。
胡光胜陈明廖爱军曾斌刘迪群
关键词:奥美拉唑胃溃疡
小肠出血患者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的时间选择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双气囊小肠镜检查(DBE)对小肠出血患者的诊断时间选择。方法系统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消化科收治的可疑小肠出血患者121例临床资料,按照检查时间的不同分为A组(24 h内行DBE),B组(24~48 h内行DBE)和C组(48 h以后行DBE),收集整理3组患者的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及比较。结果 121例小肠出血患者全部接受DBE检查,发现病变60例,病变总检出率为49.59%。A组病变检出率为67.50%(27/40),明显高于C组的病变检出率39.13%(1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同时A组也高于B组的病变检出率42.86%(1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而B组的病变检出率与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5)。24 h内的行DBE检查的平均检查时间明显短于24~48 h内行DBE和48 h以后行DBE,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24~48 h行DBE的平均检查时间与48 h以后行DBE差异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肠出血患者,在24 h内行DBE的检查是安全、可行并且有效的,与24 h后DBE相比,检查时间更短,病变检出率更高。条件合适时,对小肠出血患者可尽早行双气囊小肠镜检查。
曾斌戴勇胡光胜陈亮廖爱军
关键词: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小肠出血
内镜下金属夹治疗非静脉曲张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消化道出血的治疗除了有电凝、氩气刀、套扎、硬化剂等止血外,内镜下金属夹止血也是较为广泛应用的止血手段之一[1]。我院对44例消化道出血病例进行了金属夹止血治疗,止血迅速,成功率高。现报道如下:
曾斌姚育红胡光胜戴勇廖爱军
关键词:内镜钛夹消化道出血
WIF-1、DKK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对COLO320、HT-29细胞株β-catenin磷酸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Wnt抑制性基因甲基化对结直肠癌细胞株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使用甲基特异性PCR和逆转录实时定量PCR方法,分别检测结直肠癌细胞株COLO 320、HT-29及正常细胞株CCD-18Co中WIF-1、DKK-1、DKK-3的启动子Cp G岛甲基化、mRNA水平,和测定β-catenin蛋白磷酸化情况,并观察5-氮杂-2'-脱氧胞苷(5-aza-d C)去甲基化对各指标的影响。结果 COLO 320细胞的DKK-1及DKK-3 mRNA水平明显降低、甲基化程度高;HT-29细胞的DKK-3、WIF-1 mRNA水平低、甲基化程度高;两个肿瘤细胞株的β-catenin蛋白总量均明显增高,且主要为非磷酸化的状态。5-aza-d C可减少这些指标的改变。结论抑制性基因甲基化调节的Wnt/β-catenin通路的异常激活,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形成中有重要作用。在不同的肿瘤细胞株之间、不同Wnt抑制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存在差异;该领域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
周徽胡光胜曾斌廖爱军
关键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甲基化表观遗传学
姜黄素对胃癌细胞P300、P53、c-myc及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了解姜黄素对胃癌细胞P300、P53、c-myc以及乙酰化组蛋白H3和H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胃癌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姜黄素作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作用24、48 h后,Rt-PCR法检测P300、P53c、-myc mRNA的表达;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乙酰化组蛋白H3、H4、P300、P53、c-myc蛋白的表达。结果在胃癌细胞SGC-7901中P300和c-myc的表达随姜黄素浓度的改变而改变,在20μmol/L 24 h时抑制作用较为明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r=0.976),而野生型p53则没有明显变化;姜黄素对乙酰化的组蛋白H3、H4都有抑制作用。也以20μmol/L 24 h的作用最强。结论姜黄素能抑制P300表达,进而抑制组蛋白H3和H4的乙酰化以及原癌基因c-myc的表达,但不影响抑癌基因P53的表达。提示姜黄素抑制组蛋白乙酰化酶P300可能是其抗癌的分子机制之一。
胡光胜石巍廖爱军曾斌曹文涛
关键词:姜黄素C-MYCP53
胃癌组织中TGFBR1的基因突变研究
2014年
目的揭示胃癌组织的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1(TGFBR1)的突变位点,探索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20例胃癌组织标本进行DNA提取,PCR扩增,应用Sanger双脱氧测序法进行TGFBR1全部外显子的基因测序,再对序列进行分析,找到TGFBR1的基因突变位点。结果在6例标本中得到了TGFBR1外显子9的7个基因突变位点(c.1470 G>A;c.1491 G>A;c.1493 G>A;c.1543 G>A;c.1624 G>A;c.1675 G>A;c.1684 G>A),均是第一次发现和报道。TGFBR1的基因突变与胃癌患者的年龄、性别、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分期均无关(P>0.05)。结论本实验发现7个未报道的TGFBR1基因突变位点,其中3个错义突变(c.1470G>A;c.1491 G>A;c.1493 G>A)可能是胃癌患者的致病原因之一,对揭示TGFBR1与胃癌的确切关系有重要意义。
曾孔鑫石巍胡光胜
关键词:胃癌基因突变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