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晓东 作品数:3 被引量:23 H指数:2 供职机构: 太和县人民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通过Meta分析对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进行比较,为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循证学证据。[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电子数据库Pub Med,MEDLINE,EMBASE,CINAHL和Cochrane Register,万方数据库、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为1970年1月~2015年9月,收集关于手术与非手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对比的的临床试验,按照特定的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出文献并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 Man 5.2软件对各个临床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总计857例患者,手术组480例,非手术组377例。Meta分析表明,在EQ-5D评分方面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DASH评分方面,非手术组优于手术组;在Constant评分方面,手术组优于非手术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后并发症、再次手术率方面,非手术组较手术组低(P〈0.05)。[结论]与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能给患者带来更少的并发症,同时也降低了再次手术的风险。根据现有证据,无法判断非手术治疗在临床功能方面有优越性。由于样本量较小,本结论仍需要更多高质量的临床研究来验证。 张敬堂 李玲 范晓东 刘东旗 李海亚关键词:手术 肱骨近端骨折 META分析 外固定治疗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对桡腕关节解剖参数丧失与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3种外固定治疗方式对桡腕关节解剖参数的丧失情况与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60岁)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随机分为:石膏外固定组(A组)、夹板外固定组(B组)及克氏针结合外固定架固定组(C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桡腕关节面平整度、桡骨短缩程度、尺偏角和掌倾角;并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价腕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3组患者复位后即刻摄片均示复位满意,对比复位前后腕关节解剖参数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位4周后,3组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述参数丧失:A组腕关节平整度丢失较C组好,B组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短缩移位程度稍优于A、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掌倾角丢失最小,C组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尺偏角丢失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Gartland&Werley腕关节功能评分评价疗效,A组优良率93%,B组67%,C组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外固定治疗均可使老年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获得痊愈,鉴于经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治疗后桡腕关节平整度改善良好和掌倾角丢失减少,且与腕关节功能密切相关,为骨折的复位、腕关节稳定和功能的恢复奠定了基础。 范晓东关键词:掌倾角 腕关节功能 比较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 2021年 目的探讨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80例2016年1月至2020年1月太和县人民医院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患侧为初次手术。排除标准:患肢伤前存在功能障碍;严重骨质疏松症导致股骨皮质骨异常菲薄;严重骨肿瘤。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内固定组(40例)和关节置换组(40例)。内固定组给予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进行治疗,关节置换组给予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随访1年。采用独立样本t、配对t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术前、术后3周的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随访1年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关节置换组术中失血量高于内固定组(t=5.514,P<0.001),手术时间长于内固定组(t=6.520,P<0.001),术后引流量低于内固定组(t=3.900,P<0.001),术后下地时间短于内固定组(t=5.419,P<0.001)。与术前比,术后3周,两组畸形、活动、疼痛、功能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HHS)总分及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升高(关节置换组:t=19.578、41.350、35.154、20.180、29.849、96.274、109.390、45.900、61.437,均为P<0.001;内固定组:t=5.966、24.298、35.154、20.180、29.849、15.805、22.269、13.550、15.884,均为P<0.001),关节置换组高于内固定组(t=13.969、23.917、7.911、5.980、9.251、15.805、22.269、13.550、15.884,均为P<0.001)。随访1年,关节置换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低于内固定组的27.5%(t=7.440,P<0.05)。结论生物型加长柄关节置换与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各有优劣。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具有术中失血量少、手术时间短的优势;而生物型加长柄髋关节置换具有患者术后恢复快、髋关节功能恢复好、生活质量高及术后并发症少的优势。 刘思杰 刘哲华 李海亚 张宏伟 范晓东 张敬堂关键词:髋骨折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