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延旭
-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从进化论角度解释人类近视化进程
- 目的从进化论角度分析人类近视化的发生发展原因,为近视防控提供一种宏观策略。方法近视越来越成为人类一种"流行病"。本文结合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进化学说从终因角度解释人类近视化进程。结果现代进化论的奠基者是达尔文。达尔文进...
- 陈延旭
- 关键词:拉马克用进废退
- 文献传递
- 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于南京市儿童医院就诊的学龄期斜视患儿246例为研究对象(斜视组),选择同时期于南京市儿童医院行眼科检查的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自我感知歧视感量表(PSQ)、中文版儿童生存质量测定量表(PedsQL 4.0)分别对两组儿童进行调查,后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学龄期斜视患儿一般人口学资料对其生存质量的影响,并采用分层回归分析自我感知歧视感对学龄期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影响程度。结果斜视组PSQ、PedsQL 4.0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斜视度斜视组儿童PedsQL 4.0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斜视组儿童PSQ总分与PedsQL 4.0总分呈负相关(r=-0.395,P<0.05)。分层回归分析显示,控制人口学变量之后,自我感知歧视感是学龄期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学龄期斜视患儿自我感知歧视感与生存质量呈负相关,自我感知歧视感是影响学龄期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
- 相月芹陈延旭周静
- 关键词:斜视学龄期
- 儿童眶周毛母质瘤4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 目的 分析儿童眶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 搜集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眼科入院诊断为“毛母质瘤”的患儿,共有55例。术后经病理检查确诊为毛母质瘤的有46例,排除9例。患儿术前...
- 陈延旭陈志钧
- 关键词:毛母质瘤眶周儿童
- 高度近视眼角膜塑形术后角膜曲率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眼配戴角膜塑形镜后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方法临床病例自身对照研究。对2008年2月至2010年12月在南京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34例高度近视的青少年共63只眼连续戴镜2年以上复查屈光度和角膜曲率。结果(1)屈光度的变化:戴镜前的屈光度为(-6.83±0.70)D,戴镜一年后的屈光度为(-6.86±0.7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的屈光度为(-7.01±0.7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角膜曲率的变化:戴镜前的水平角膜曲率为(43.34±1.15)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4.35±1.48)D;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20)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82±1.80)D,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两年后,水平角膜曲率为(43.11±1.52)D和垂直角膜曲率为(43.73-±1.77)D,与戴镜前相比,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水平角膜曲率变平坦(0.24±0.42)D,两年后(0.27±0.46)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戴镜一年后垂直角膜曲率变平坦(0.32±0.44)D,两年后(0.34±0.69)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高度近视眼行角膜塑形术后一年,控制近视未进展;行角膜塑形术后两年,近视仅有轻度进展。(2)高度近视眼的角膜曲率在戴镜一年和戴镜两年发生轻微的平坦化,且在持续戴镜的两年内,这种轻微的平坦化改变保持稳定。
- 张燕陈志钧陈延旭
-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高度近视屈光度角膜曲率
- 155例儿童单眼上斜肌麻痹性眼性斜颈的临床特征及手术效果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分析儿童单眼上斜肌麻痹性眼性斜颈的临床特征,评估手术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6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眼科入院的斜视患儿,筛选出155例因单眼上斜肌麻痹引起的斜颈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手术方法与预后效果。结果:155例患儿中选择下斜肌部分切除术50例,下斜肌转位术40例,内外直肌、上下直肌的后徙或缩短术40例,上斜肌折叠术25例。4种不同手术方式的术后疗效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0,P>0.05)。155例患儿术后精细立体视100例,粗略立体视55例,不同手术方式的组间近立体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55例患儿术后视觉一级功能124例,二级功能30例,三级功能1例,不同手术方式的组间视觉功能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能改善儿童单眼上斜肌麻痹性眼性斜颈的视觉功能与近立体视状况,但是需要根据患儿临床特征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以促进术后疗效的提高。
- 陈延旭张燕钱晶陈志钧
- 关键词:眼性斜颈上斜肌麻痹儿童手术方法
- 儿童眶蜂窝织炎79例诊疗分析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式和临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79例儿童眶蜂窝织炎的临床数据。结果 79例患儿年龄19d至12.1岁,中位年龄为3.7岁,男女比例为2.3∶1;5岁以下51例(64.5%)。单眼发病73例(92.4%),发病高峰季节为11月和5月。诱因多样,其中鼻窦炎史18例(22.8%),上呼吸道感染史14例(17.7%)。CT提示鼻窦炎25例(31.6%),脓肿形成10例(12.7%)。所有患儿均给予全身及局部抗感染治疗,7例(8.9%)行手术引流。61例(77.9%)达临床痊愈出院,9例明显好转,3例自动出院,6例出现并发症(1例颅内感染,4例败血症,1例菌血症)转入ICU治疗后痊愈出院。随访过程中1例复发,复发率为1.3%。结论鼻窦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童眶蜂窝织炎主要诱因,男性及幼童多见。早期给予广谱抗生素,同时针对病因治疗是治疗关键,脓肿形成后及时手术,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 熊娟陈延旭环梦佳梁琼鹤陈志钧
- 关键词:儿童眶疾病蜂窝织炎
- 角膜塑形镜在高度近视眼患者的应用效果被引量:6
- 2012年
- 目的观察高度近视的青少年配戴角膜塑形镜控制近视发展的疗效以及配戴者裸眼视力、屈光度的变化。方法对50例(92眼)高度近视眼患者戴镜后连续2年以上随访复查。观察其裸眼视力、屈光度在配戴角膜塑形镜前后以及配戴1、2年后的数据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裸眼视力的纵向变化: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为0.12±0.06,试戴1h、1夜、1周、1个月、3个月后裸眼视力分别为0.19±0.10、0.34±0.16、0.61±0.22、0.81±0.54、0.84±0.17;其中首次测量的裸眼视力、戴镜1h、1夜后、1周、1个月后裸眼视力逐渐提高(P<0.05);(2)屈光度的纵向变化:92眼首次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6.76±0.72)D,使用角膜塑形镜2年后散瞳验光的屈光度为(-7.13±0.66)D(P<0.05)。结论戴镜1周内角膜塑形的效率最高,戴镜1个月后角膜塑形的效果逐渐稳定持久,角膜塑形镜是矫正高度近视和控制高度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
- 陈志钧张燕陈延旭时琳漆敏
- 关键词:角膜塑形术高度近视
- 33例儿童视神经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儿童视神经炎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方案及预后。方法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儿童视神经炎33例60眼的临床资料,对发病诱因、病程、临床表现、治疗及其预后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儿年龄4~15岁,平均(7.64±1.00)岁;双眼发病27例;发病前有明确诱因26例;视力下降33例;瞳孔对光反射异常和眼底改变各24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33例;头颅MRI异常18例,脊髓MRI异常1例。治疗后视力提高32例,视力达0.8以上者16眼。确诊为播散性脑脊髓炎1例,多发性硬化5例。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视神经炎的主诱因,双眼多发,女性多见,视力严重下降;激素冲击治疗有效,预后良好。
- 熊娟环梦佳陈延旭陈志钧
- 关键词:发病诱因预后
- 分析儿童眶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
- 陈延旭
- 儿童眶周毛母质瘤4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分析儿童眶周毛母质瘤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对2012年2月至2017年2月入住我院的46例确诊为眶周毛母质瘤并行手术的儿童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46例患儿中男18例、女28例(男∶女=1.00∶1.56)。发病部位眉弓26例(56.5%)、上睑18例(39.1%)、下睑2例(4.3%)。病理学检查瘤体在光镜下可见主要由两种细胞组成:基底细胞样细胞和影细胞。46例肿瘤中36例间质内有钙化灶,25例有炎性细胞浸润,24例可见多核巨细胞。所有病例经手术切除,术后无一例复发或恶变。结论毛母质瘤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特征,发病部位在眶周的儿童患者并不少见,熟练掌握其临床特征及眶周常见肿物的鉴别诊断将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
- 陈延旭张燕熊娟钱晶陈志钧
- 关键词:毛母质瘤钙化上皮瘤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