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展安
- 作品数:41 被引量:103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更多>>
- 哲学的解放与“解放”的哲学——重探20世纪50—70年代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及其内部逻辑被引量:3
- 2017年
- 50—70年代是20世纪中国历史中极为独特的一段,它承接了近代以来的历史逻辑,高扬了革命的正当性,同时又暴露了自身的若干问题,消耗了革命。本文选择贯穿这一时段的"学哲学、用哲学"运动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内在脉络、特质,其所以发生的历史契机与内部包含的逻辑,探索"哲学"在运动中所得到的"解放",并借此来摸索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文化与政治的基本特点,分析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解放政治在这一时期的突进,在突进过程中所遭遇的危机,及其对于危机的应对方式,在整体上去理解此一时期"解放"或者说"解放政治"本身所具备的"哲学"形态。而所有这些问题将从"哲学"这个视点出发进行探讨,以把握"哲学"在特定时代中的角色、位置与功能。
- 周展安
- 关键词:哲学政治危机
- 科学、理势与现在主义-试论鲁迅与进化论的关系
- 周展安
- 农民问题、生产关系论与中国革命的政治经济学脉络——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的思想和政治动能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以1930年前后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论战内部的脉络及其历史方位,尤其注重论战对于中国革命而言所包含的思想和政治动能。为此,首先分析论战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所处的位置及其特点,继而探讨论战中农民问题何以被确定为革命的核心问题,进而阐述由生产关系论所引出的土地革命展开的可能性,最后分析部分论者如何从“不平衡发展规律”入手确定了革命的社会主义前途。总之,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对中国革命的目标、内容、方式、前途等作出了系统的学理论证,提供了一条清晰的政治经济学脉络。
- 周展安
- 关键词:农民问题政治经济学
- 儒法斗争与“传统”重构——以20世纪70年代评法批儒运动所提供的历史构图为中心被引量:6
- 2016年
- 本文试图以20世纪70年代的评法批儒运动为中心,重探儒法关系在共产革命的历史脉络中的呈现形式,从特定的政治语境和政治决断的需求出发,考察运动的参与者们如何把握儒家和法家的知识传统,特别是如何尽可能地去唤起这些特定知识传统的政治潜能。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中,参与者们并不是无条件地、孤立地肯定法家,而是在儒法对立的动态架构中来把握法家的。在儒法两大传统之外,参与者们还特别梳理了人民的实践活动这个更大的传统,并将人民的实践活动和创造"新生事物"这一目标关联在一起。所有这些做法,或将对我们观察今天的各种传统复兴论提供一些启示。
- 周展安
- 关键词:人民
- “以百姓心为心”:章太炎《齐物论释》阐微被引量:4
- 2021年
- 本文以《齐物论释》为研究对象,聚焦于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俗情"、"俗谛"的肯定性阐释,分析了章太炎如何运用佛学的"中道"义来导引其阐释;进而分析了章太炎如何以对"俗情"的肯定来抒发其志在救世的"菩萨一阐提"精神;进而分析了章太炎如何以"两行"之道来绾合"丧我"之义与对"俗情"的肯定,并区分了这种新的"两行"之道和多元主义及相对主义的区别;最后,以章太炎对"阿赖耶识"中"种子"义的论述为核心,分析作为整个"齐物哲学"之归宿的"以百姓心为心"的内涵。
- 周展安
- 关键词:俗情中道
- “革命儒学”的政治构想及其哲学基础——以熊十力《乾坤衍》为中心被引量:3
- 2019年
- 本文以熊十力的晚年思考及其“衰年定论”——《乾坤衍》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勾勒熊十力的“革命儒学”,特别是其如何将“社会主义”和“儒家”进行对接并使二者相互激发的思想轨迹=熊十力对传统儒学进行“判教”,区分了“大道之学”和“小康之学”,对代表“大道之学”的《易经》《春秋经》《周官经》《礼运经》做出新的原理性解释,获得了将“儒家”和“社会主义”进行对接的契机,发展出“革命儒学”的“外王学”和“内圣学”。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激进性解释,特别是对“大道之学”的哲学基础即“体用不二”的解释,熊十力为既定的“社会主义”构想提供了新的要素,对“唯物论”进行了补充和修正.综合来看,熊十力激进的判教工作,对“社会主义”的儒家形态做了具有极限性的思考尝试,这为我们今天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儒家”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借鉴。
- 周展安
- 关键词:熊十力
- “新清史”与中国历史主体性
- 2019年
- 本文系2018年12月22日'‘新清史’与中国历史研究的主体性问题'座谈会会议纪要,由华东师范大学批评理论研究中心主办,内容经作者审核修订。'新清史'的几个论点与起源汪荣祖(南开大学历史系客座教授):'新清史'与中国历史主体性问题是今天的题目。这个提法很好,中国历史主体性的问题,当然不是因为'新清史'开始的,在'新清史'出现之前就有这个问题。但是'新清史'更加突显了主体性的问题,因为'新清史'自称是对清朝最新、最好的一种解释。
- 汪荣祖李磊殷之光周展安黄锐杰田雷
- 关键词:主体性
- 晚清的“平等”观念:1895~1911
- 在汉语文献中,“平等”一词,早在东汉的时候就出现了。但是作为一个现代情境里的蕴涵特定意义的价值观念,对于中国人而言,平等是在晚清的时候伴随着中西方的激烈对撞从西方传入的。在经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之后,这一观念终于写进...
- 周展安
- 关键词:晚清时期道德维度
- 文献传递
- “当代性”的绽出与当代文学研究的“反历史化”契机
- 2022年
- 当下是这样一个时刻:一切首尾相顾的历史都处于破裂之中,时间链条上的过去、现在、未来被同时召唤然后并置,一切都敞开着,一切都显示为未知,一切都在为一场“决战”准备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当代性”正在绽出。这使我们获得了一种重新肯定性评估“当代文学”的契机。
- 周展安
- 关键词:当代文学研究肯定性并置召唤
- “齐物哲学”与华严宗之离合——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法藏的辩难为中心被引量:1
- 2021年
- 章太炎思想中的佛学因素历来为学者所关注,对章太炎佛学思想的探讨要将之置于近代以来佛学发展的脉动中加以把握。以章太炎在《齐物论释》中对于法藏的辩难为中心,围绕“十钱喻”与“椽舍喻”以及阿赖耶识缘起、无尽缘起等问题焦点,可以分析章太炎的“齐物哲学”与华严宗的离合关系,凸显章太炎思想与华严宗之间的张力。在性寂说与性觉说、妄心系与真心系的佛学判摄框架中摸索章太炎佛学所处的位置,亦可为进一步探讨其“齐物哲学”的特质提供思想前提。
- 周展安
- 关键词:章太炎法藏华严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