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季华均

作品数:3 被引量:4H指数:1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受性
  • 2篇耐受
  • 2篇耐受性
  • 2篇放射耐受性
  • 2篇肝癌
  • 2篇肝癌细胞
  • 2篇癌细胞
  • 1篇毒性
  • 1篇增敏
  • 1篇增敏作用
  • 1篇照射
  • 1篇射线
  • 1篇射线照射
  • 1篇细胞存活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细胞亚株
  • 1篇克隆
  • 1篇乏氧

机构

  • 3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瑞德肝脏疾病...

作者

  • 3篇金一尊
  • 3篇孔肇路
  • 3篇季华均
  • 3篇沈芝芬
  • 2篇金问森
  • 2篇张江虹
  • 2篇童顺高
  • 1篇郝福荣
  • 1篇童高顺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辐射研究与辐...

年份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新型吲哚醌类生物还原活性物629的细胞毒性和辐射增敏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06年
研究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的衍生物-新型吲哚醌类生物还原活性物629的细胞毒性和辐射增敏作用。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MT)比色法研究MMC和629对HepG2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629对肝原代细胞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629对肝原代细胞无毒性作用,而其对HepG2肝癌细胞的毒性要高于其母体化合物MMC;此外,采用体外细胞克隆培养法观察MMC和629对HepG2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结果显示629的辐射增敏效果强于MMC。上述研究提示,629具有低毒的增敏效果,在临床上将具有广泛的应用远景。
张江虹孔肇路郝福荣沈芝芬季华均童高顺胡卓汉金一尊
关键词:细胞毒性辐射增敏
γ射线照射后乏氧诱导因子1α对肝癌细胞存活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辐射对肝癌细胞内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调节作用以及HIF-1α的变化对肝癌细胞存活的影响。方法采用CoCl2化学模拟乏氧预处理人肝癌HepG2细胞,经不同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通过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比较有氧及化学模拟乏氧条件下细胞存活水平的差异。同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照射后细胞内HIF-1α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上的变化。结果在化学模拟乏氧条件下,细胞存活分数(SF)显著增加,与有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种不同作用条件下的SF比值(SFco/SFo2)随照射剂量逐渐增加,同时,经照射后细胞内的HIF-1α表达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模式,HIF-1α的表达与照射后的细胞存活水平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结论辐射可诱导肝癌细胞内HIF-1α的表达升高,HIF-1α的表达变化可能影响细胞的存活水平。
金问森孔肇路沈芝芬童顺高季华均金一尊
关键词:乏氧诱导因子1Α肝癌细胞放射耐受性
放射耐受性肝癌细胞亚株的筛选与建立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诱导并筛选具有放射耐受性的单克隆肝癌细胞亚株,为进一步研究细胞抗放射生物学变化构建实验模型。方法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进行放射诱导,分次照射,累积吸收剂量为60Gv。经细胞克隆筛选、建株。进行形态学和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同时测定细胞生长特性以及放射敏感性变化与亲本HepG2细胞进行比较,并观察2Gy照射后细胞内放射相关抗拒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对该细胞亚株进行鉴定,定名为HepG2/R60细胞亚株。结果通过2Gy×30次分割照射诱导,成功建立HepG2/R60细胞亚株。细胞鉴定结果显示,与亲本HepG2细胞比较,细胞形态不规则,伪足伸展,折光度清晰,细胞间连接较为松散。透射电镜观察HepG2/R60细胞表面微绒毛明显增多,线粒体丰富,高尔基体发达。细胞生长延缓,倍增时间明显延迟为34.9h,与HepG2细胞比较,放射敏感性显著降低,放射相关抗拒基因表达明显升高。结论成功建立具有放射耐受性的人肝癌细胞亚株:HepG2/R60。经鉴定与其亲本的HepG2细胞比较,其放射敏感性显著降低。
金问森孔肇路张江虹沈芝芬童顺高季华均金一尊
关键词:肝癌细胞克隆放射耐受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