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龙

作品数:17 被引量:241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全球环境基金联合国-西班牙千年发展目标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9篇农业
  • 7篇传统农业
  • 3篇稻鱼共生
  • 3篇稻鱼共生系统
  • 3篇农业地区
  • 3篇农业文化
  • 3篇农业文化遗产
  • 3篇农业资源
  • 3篇木薯
  • 3篇传统农业地区
  • 2篇稻田
  • 2篇稻作
  • 2篇乙醇
  • 2篇生物燃料
  • 2篇农户
  • 2篇农户行为
  • 2篇全球重要农业...
  • 2篇燃料乙醇
  • 2篇环境效应
  • 2篇

机构

  • 16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进出口银...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16篇杨海龙
  • 8篇吕耀
  • 8篇闵庆文
  • 7篇张丹
  • 7篇何露
  • 6篇焦雯珺
  • 6篇封志明
  • 5篇成升魁
  • 5篇刘珊
  • 3篇王露
  • 2篇孙业红
  • 1篇沈镭
  • 1篇王玉玉
  • 1篇杨艳昭
  • 1篇刘姗
  • 1篇焦文珺

传媒

  • 7篇资源科学
  • 2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Journa...

年份

  • 2篇2015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西能源作物木薯种植的可能规模:自然适宜性与社会限制性评价被引量:13
2012年
木薯是我国的非粮作物,是生产生物乙醇的主要原料之一。广西是木薯的传统种植区域,随着木薯需求量持续增长,其种植潜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研究机构与政府部门重视。本文从广西木薯种植的气候适宜性、土壤适宜性、地形适宜性和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出发,较为系统地评估了广西木薯种植的自然适宜性和社会限制性,定量揭示了广西木薯种植的土地潜力、可能规模及其地域格局。研究结果表明,广西木薯种植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地形条件,其次是土壤因素;若不考虑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限制性,广西3/5的土地适宜木薯种植;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社会限制性,广西适宜木薯种植的土地则只有115.5万hm2;与目前已种植木薯22.3万hm2相比,尚有约4倍的土地种植潜力;从地域格局看,广西未来木薯发展的重点将在柳州和来宾地区。
王露杨海龙封志明吕耀
关键词:木薯层次分析法
传统农业区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制效应——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11
2011年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100%,总体抑制效果显著优于其它的稻作方式;R-F-D系统的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虫量较水稻单作明显减少;R-F系统的蜘蛛数量最高;R-F-D系统的抗稻瘟病性最好。
张丹成升魁杨海龙何露焦雯珺刘珊闵庆文
关键词: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生态控制
传统农业地区农业发展模式探讨--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13
2009年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品质农产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强产业化建设;引入生态农业思想,高效利用资源;发挥民族地区优势,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丰富农业形式。同时,随着拥有"稻-鱼-鸭"共生系统的从江县侗族地区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其农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何露闵庆文张丹焦雯珺杨海龙刘珊
关键词:传统农业地区农业资源
农业技术选择的驱动因子及资源环境效应——基于贵州省从江县稻作的实证研究
农业技术进步是推动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使得依靠消费自然资源的传统增长方式逐渐被依靠科学技术的现代增长方式所取代。农业科学技术进步为现代农业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现代农业技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的资源环境问题同样不可忽...
杨海龙
关键词:农业技术环境效应农业资源农户行为杂交稻
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第二代生物燃料生产技术已发展起来,有关生物液体燃料发展的环境影响研究,毁誉参半、争论激烈。论文在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生物液体燃料的发展进程及其对温室气体减排、水土资源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影响,并就生物液体燃料环境影响的研究趋势与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研究认为:①一些学者认为,就温室气体减排来看,尽管效益不同,但生物液体燃料均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温室气体排放。也有学者认为生物液体燃料与化石燃料相比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甚至更糟。②大规模的能源作物集约种植消耗了大量水资源,污染了地下水,破坏了土壤碳库,降低了土壤肥力,加剧了水土流失。此外,土地利用方式改变造成的潜在影响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也有研究表示选择合适的能源物种及科学的耕作方式也有可能对水土资源带来积极的影响。③生物液体燃料发展对生物多样性产生了危害,但恰当的管理方式亦可能带来正效益。导致研究结论差异巨大的原因主要在于研究角度与尺度不同、研究方法的复杂性和数据的精度及可获得性等。明确边界、统一路径,细化指标、规范标准,系统分析、定量评价应是生物液体燃料的环境影响研究的发展方向。
杨海龙吕耀封志明王露
关键词: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环境效应温室气体
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的能值对比--以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为例被引量:30
2009年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模式之一。如何既发挥稻鱼共生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方面的优势,同时又加强其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是贵州省从江县乃至其他地区稻鱼共生系统可持续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杨海龙吕耀闵庆文张丹焦文珺何露刘珊孙业红
关键词:稻鱼共生系统能值传统农业农业资源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应用碳、氮稳定同位素研究稻田多个物种共存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被引量:20
2010年
稳定碳、氮同位素比值分析技术是研究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有效技术。δ13C值常用来分析消费者食物来源,δ15N值常用来确定生物在食物网中的营养位置。应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稻-鱼(R-F)和稻-鱼-鸭(R-F-D)两种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的食物网结构和营养级关系。结果表明,R-F中SOM的δ13C值为(-27.7±0.3)‰,与R-F-D(-27.4±0.4)‰,相差不大;R-F中POM的1δ3C值为(-27.4±0.8)‰,低于稻鱼鸭共生田(-26.7±0.5)‰;δ15N值计算发现R-F内浮游动物的营养级位置在2.24±0.16,鱼的营养级位置在3.07±0.26,均高于其在R-F-D内的营养级。在R-F-D内,由于鸭的引入,和R-F相比,鱼的营养级降低为2.63±0.13。
张丹闵庆文成升魁王玉玉杨海龙何露
关键词:稳定同位素Δ^13C食物网
基于生态足迹的传统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评价--以贵州省从江县为例被引量:31
2009年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稻田养鱼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遗产。为全面认识这一农业文化遗产的价值,并为其合理保护提供理论依据和科学基础,本文分析了从江县2007年的生态足迹及其构成,总结了传统农业地区的资源消耗特点以及传统农业在区域生态平衡、资源消耗、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从江县居民对食物和住房的需求很高,分别占总需求的45.9%和33.3%,导致从江县耕地和林地生态足迹构成生态足迹的主体部分;相比之下,从江县的化石能源地生态足迹仅占总生态足迹的3.0%,而由林地提供的主要燃料柴薪才是能源生态足迹的主体部分,这与资源消耗较高的工业化地区明显不同。资源的低消耗使得从江县可以维持在生态平衡状态,人均生态盈余为0.0581hm2。可见,传统农业通过影响人们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消费模式,不仅对区域的生态平衡维持和文化传承起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焦雯珺闵庆文成升魁张丹杨海龙何露刘珊
关键词:生态足迹传统农业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稻鱼共生系统
木薯燃料乙醇的碳效应分析(英文)被引量:1
2012年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世界各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我国政府提倡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但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生物液体燃料的碳效应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不同技术条件下副产品利用的评估。本文通过建立碳平衡分析模型,将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影响及副产品利用的替代效应纳入研究体系,评估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生命周期内的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每生产单位质量(1kg)木薯燃料乙醇,在新旧两种技术条件下的碳排放分别为0.457kg和0.647kg。碳排放主要来自于氮肥的使用、木薯种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及木薯燃料乙醇加工转化过程能源投入,在新技术条件下分别占总排放量的9%、29%和50%。以汽油的碳排放为参照,在旧技术条件下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碳排放呈现负效益,在新技术条件下其碳排放为汽油的90%,倘若能避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则这一比例将下降到64%。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的发展,首先应该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木薯,不转换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此外,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燃料乙醇转化技术及加强对副产品的二次利用。
杨海龙吕耀封志明
关键词:燃料乙醇木薯
木薯燃料乙醇的碳效应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出于能源安全的考虑及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关注,世界各国近些年大力发展生物液体燃料,我国政府提倡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生产燃料乙醇。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对生物液体燃料的碳效应争论激烈,争论的焦点在于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的影响及不同技术条件下副产品利用的评估。论文通过建立碳平衡分析模型,将原料种植对土壤碳库影响及副产品利用的替代效应纳入研究体系,评估了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生产各个环节的碳排放,研究结果显示:木薯原料种植环节碳排放主要来自氮肥的使用及对土壤碳库的破坏;木薯燃料乙醇加工转化环节碳排放主要来自蒸馏和脱水过程能源消耗,改进加工转化技术对减少此环节碳排放至关重要;木薯燃料乙醇运输及储存过程碳排放较小。在现有生产技术条件下,生产单位质量(1 kg)木薯燃料乙醇平均碳排放为0.647 kg。以汽油的碳排放为参照,在目前技术水平条件下,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碳排放呈现负效益;采用较为先进的双酶法中温喷射液化—大罐浓醪间歇发酵—多塔多耦合差压精馏和分子筛变压脱水技术,则其碳排放为汽油的90%;倘若能避免对土壤碳库的破坏,则这一比例下降到64%。因此,为了促进我国木薯燃料乙醇的发展,减少木薯燃料乙醇生产的碳排放,首先应该引导农民合理施肥,利用边际土地种植木薯,不转换林地、草地等土地类型的利用方式,减少对土壤碳库的破坏;此外,要开发高效节能的燃料乙醇转化技术并加强对副产品的二次利用。
杨海龙封志明吕耀
关键词:燃料乙醇生物能源木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