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产对产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产对产妇远期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采用双向性队列研究,选择197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且参加2006年7月至2007年10月健康体检的3659例妇女组成观察队列。根据是否有早产史,将入选者分为早产组(226例)和非早产组(3433例)。随访期间观察研究对象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的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因素。结果(1)与非早产组比较,早产组分娩年龄、产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比例均较大,而新生儿体质量和身长均较小( P<0.05或0.01)。健康体检时,早产组年龄、收缩压和舒张压水平均高于非早产组( P<0.05或0.01)。(2)随访(15.2±7.8)年,研究对象共发生心脑血管事件71例。早产组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肌梗死的发病率分别为3.23/1000人年和2.05/1000人年,均高于非早产组的1.15/1000人年和0.42/1000人年( P均<0.05)。校正危险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早产组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事件的危险分别是非早产组的2.03(95%CI:1.02~4.04,P=0.002)和3.11(95%CI:1.18~8.18,P<0.001)倍。结论早产妇女远期心脑血管事件和心肌梗死事件的累计发病率高于非早产者。早产是妇女远期心肌梗死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李冬青陶杰董岩赵海燕高新颖季春鹏王立姣向鸿鹄吴寿岭
- 关键词:早产血管疾病
-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被引量:2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对新发心脑血管事件(CVD)的影响.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例职工中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正常血压诊断标准(19 460例)及正常血压高值诊断标准(35448例)、IDH诊断标准(6 780例)的既往无脑梗死、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心肌梗死、恶性肿瘤病史的61 688例作为观察队列,随访0.5 ~62.0(47.1±4.8)个月,随访期间每半年收集1次CVD情况.用寿命表法计算正常血压组、正常高值组、IDH组新发CVD的累积发病率,并用log-rank法检验及多变量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IDH对CVD的影响.结果 (1)随访期间,IDH组的总CVD(1.7%)、心肌梗死(0.3%)、脑梗死(1.0%)、脑出血累积发病率(0.4%)均高于正常血压组(0.9%、0.2%、0.6%、0.1%),两组总CVD、脑梗死事件、脑出血累积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校正相关因素后,IDH组发生总CVD、脑梗死、脑出血的HR值分别是正常血压组的1.67倍(95%CI:1.28 ~ 2.17)、1.59倍(95%CI:1.12 ~ 2.27)和2.67倍(95%CI:1.54~4.65).(3)对年龄进行分层分析,在<60岁组,校正后IDH组发生脑梗死的HR值为2.22(95%CI:1.41~ 3.50);在≥60岁组,校正后IDH组发生脑出血的HR值为7.27(95%CI:2.58 ~ 20.42).结论 IDH是总CVD、脑梗死、脑出血的独立预测因子,在不同的年龄层人群中,IDH对不同心脑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不同.
- 邢凤梅董岩陶杰高新颖周剑辉陈朔华季春鹏姚涛吴寿岭
- 关键词:心脑血管事件单纯舒张期高血压队列研究
- 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被引量:9
- 2015年
- 采用横断面的研究方法,以参加健康体检的87778名开滦集团职工作为观察对象,探讨其静息心率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静息心率〈66、66-〈70、70-〈75、75-〈80、≥80次/min组MS的患病率分别为15.3%、18.6%、20.5%、22.4%、26.5%。5组男性和女性分别为13.4%、15.5%、17.3%、17.5%、23.0%和15.8%、19.4%、21.4%、23.5%、27.3%。校正了年龄、体重指数、尿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饮酒后,与静息心率第1组比较,其余4组MS患病风险呈递增趋势。静息心率增快者MS的患病风险增加。
- 向鸿鹄刘小雪董岩陶杰高新颖杨光郑瑶季春鹏吴寿岭
- 关键词:静息心率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 男性人群收缩压水平与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 探讨男性人群收缩压(SB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PWV)的影响.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3 132例男性组成研究对列,依据SBP水平分为理想SBP组(490例)、正常高值Ⅰ期组(589例)、正常高值Ⅱ期组(660例)和高血压组(1 393例).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SBP水平对臂踝PWV的影响.结果 研究对象平均年龄为57.0岁,理想SBP组、正常高值Ⅰ期组、正常高值Ⅱ期组、高血压组臂踝PWV分别为(1 402.88±292.39)、(1 486.74±336.25)、(1 555.88±322.86)和(1 852.28±428.01) cm/s,≥1 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37.8% (185/490),52.6%(310/589),65.2%(430/660)和90.2%(1 256/1 39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的β值为0.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混杂因素后,与理想SBP组比较,正常高值Ⅰ期组、正常高值Ⅱ期组和高血压组的臂踝PWV≥1 400 cm/s风险均增加,OR值分别为2.27,3.83和13.01.结论 在男性人群中,SBP升高与臂踝PWV增加有独立的关联。
- 董岩陶杰姚涛高新颖周剑辉陈朔华季春鹏向鸿鹄吴寿岭
- 关键词:血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早产增加妇女远期高血压的患病风险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早产对妇女远期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1976年10月至2008年12月在开滦医疗集团住院分娩的4430名孕妇资料,根据是否早产分为早产组(n=248)与非早产组(n=4182)。观察早产组与非早产组妇女的高血压患病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早产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结果随访2~35(15.0±7.6)年,最终纳入统计分析3651例。早产组分娩年龄[(28.0±4.8)比(27.4±4.3)岁]、分娩前收缩压[(127.9±22.5)比(121.0±15.4)mm Hg]、分娩前舒张压[(84.2±14.8)比(79.4±11.0)mm Hg]、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病率(26.2%比14.4%)较非早产组高(均P〈0.05);孕周[(34.6±2.5)比(39.6±1.2)周]、胎儿体质量[(2.7±0.6)比(3.4±0.4)kg]和胎儿身长[(46.4±5.0)比(49.6±2.7)cm]较非早产组低(均P〈0.05)。2006-2007年度体检时,早产组年龄[(41.3±8.9)比(39.8±8.1)岁]、收缩压[(126.0±18.2)比(116.4±17.9)mm Hg]、舒张压[(78.0±11.0)比(76.3±10.7)mm Hg]、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36.4%比25.1%)较非早产组高(均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早产组远期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非早产组的1.30(95%CI1.02~1.65)倍。结论早产妇女远期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高于非早产者;早产是妇女远期高血压患病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新颖王香锐边涛董岩陶杰季春鹏安平吴寿岭
- 关键词:高血压早产
- 单纯舒张期高血压人群的血压转归和影响因素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人群的血压转归和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至2007年度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的101 510名职工中符合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协会高血压治疗指南IDH诊断标准、既往无高血压病史、未服用抗高血压药物、无心脑血管疾病史的6778名职工作为观察队列.排除未参加2008至2009年度、2010至2011年度体检以及随访期间新发心脑血管疾病、服用降压药物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职工共4 600例.观察2010至2011年度查体结束时IDH人群的血压转归情况.参照2006年中国人口统计学资料,采用直接法标化年龄和性别.采用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影响IDH人群转归的因素.结果 (1)随访(4.03 ±0.26)年后,IDH人群转归为正常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收缩期-舒张期双期高血压(SDH)的标准化转归率分别为51.4%、3.5%、18.3%.其中,男性分别为45.6%、3.6%、22.0%,女性分别为57.4%、3.3%、14.7%.(2)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影响IDH转归为正常血压的因素为基线年龄小、舒张压低、体质指数低、尿酸低、体育锻炼、不饮酒(P<0.01或0.05);影响IDH转归为ISH的因素为基线年龄大、收缩压高、高敏C反应蛋白高(P均<0.01);影响IDH转归为SDH的因素为基线年龄大、收缩压高、喜盐(P<0.01或0.05).结论 未经治疗的IDH人群可转归为正常血压、ISH和SDH,且转归为正常血压的比例很高.多种因素影响单纯舒张期高血压的血压转归.
- 董岩姚涛孙静宋绍敏周剑辉高新颖陈朔华蔡军吴寿岭
- 关键词:高血压
- 不同收缩压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收缩压(SBP)水平对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影响。方法在101510名参加2006-2007年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者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baPWV检查,其中符合入选标准(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5440人,将资料完整的5222人纳入统计分析。依据2010-2011年度体检时SBP值将研究对象分为理想SBP组(SBP<120 mmHg)、正常高值Ⅰ期组(120 mmHg≤SBP<130 mmHg)、正常高值Ⅱ期组(130 mmHg≤SBP<140 mmHg)、高血压组(SBP≥140 mmHg或<140 mmHg但正在服用降压药物者)。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SBP水平对baPWV的影响。结果(1)5222(男性3132,女性2090)名研究对象平均年龄55.1岁,平均baPWV(1587.57±400.71)cm/s,baPWV≥1400 cm/s的检出率为62%;(2)4组人群平均baPWV分别为1322.19、1456.27、1544.78、1827.77 cm/s,baPWV≥1400 cm/s的检出率分别为26.4%、49.3%、64.2%、88.3%;(3)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SBP的标准化β值为0.40,仅次于年龄的0.48;(4)影响baPWV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年龄、性别等因素后,与理想SBP组比较,正常高值Ⅰ期、正常高值Ⅱ期和高血压组均为baPWV≥1400 cm/s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70(95%CI:2.20~3.32)、4.56(95%CI:3.67~5.67)和13.51(95%CI:10.87~16.78)。结论SBP升高是baPWV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
- 王义陶杰董岩陈朔华高新颖季春鹏杨光郑瑶吴寿岭
- 关键词:收缩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
- 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与短时收缩压变异性的相关性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群长时收缩压变异性(SBPV)与短时SBPV的相关性。方法2006至2007年第1次对开滦集团公司在职及离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此后分别于2008至2009、2010至2011、2012至2013年进行第2、3、4次健康体检,并于第3次体检时整群抽取年龄〉160岁的开滦集团离退休员工2814名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等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研究对象共2464名,将其中长时及24h血压资料完整的研究对象752名纳入统计分析。长时SBPV用长时收缩压标准差(SSD)来表示,长时SSD采用2006至2007、2008至2009、2010至2011、2012至2013年度的收缩压值计算;短时SBPV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所获得的SSD来表示,即24hSSD、Et间SSD和夜间SSD。按照长时SSD的三分位数,将其分为3组:第一分位组长时SSD〈9.09mmHg(1mmHg:0.133kPa),第二分位组长时SSD≥9.09mmHg且〈14.29mmHg、第三分位组长时SSD≥14.29mmHg。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长时SBPV与短时SBPV的关系。结果(1)研究对象的年龄为(67.0±5.7)岁,女性占37.8%(284/752)。(2)第一、二、三分位组的24hSSD分别为(14.7±4.0)mmHg、(14.7±3.5)mmHg和(15.7±4.4)mmHg(P=0.010),13间SSD分别为(14.1±4.4)mmHg、(14.2±3.5)mmHg和(15.4±4.6)mmHg(P〈0.001),夜间SSD分别为(12.0±4.4)mmHg、(11.8±4.8)mmHg和(11.9±4.9)mmHg(P=0.9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第三分位组是13间SSD〉14.00mmHg的危险因素(OR=1.51,95%CI:1.03-2.23,P=0.037);第三分位组不是24hSSD〉14.41mmHg(OR=1.10,95%CI:0.75-1.61,P=0.639)和夜间SSD〉11.11mmHg(OR=0.98,95%CI:0.67~1.42,P=0.899)的危险因素。结论老年人群高长时收缩压变异性是日问收缩压变异性增高的危险因素。
- 安莎莎郑晓明李志芳王洋吴云涛张文艳赵海燕武爱萍王瑞霞陶杰高新颖吴寿岭
- 关键词:血压老年人
- 静息心率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被引量:33
- 2014年
- 目的 观察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对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2006年6月至2007年10月开滦集团公司职工健康体检中符合高血压前期诊断标准的人群作为观察队列.于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和2010年6月至2011年10月分别对观察队列进行第2、3次健康体检.将入选者按基线RHR不同水平分为RHR≤69次/min组、RHR 70~ 74次/min组、RHR 75~79次/min组、RHR 80~84次/min组和RHR≥ 85次/min组,共5组.比较各组入选者进展为高血压比例的差异,并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RHR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结果 共入选高血压前期者34 512例,排除随访期间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死亡、失访及参数缺失者后,最终纳入统计分析的有效人数为25 392例.4年随访期内共有13 228例(52.1%)入选者进展为高血压.RHR≤69次/min组、RHR 70 ~ 74次/min组、RHR 75 ~ 79次/min组、RHR 80 ~ 84次/min组和RHR≥85次/min组入选者发展为高血压的比例分别为51.2%、50.1%、52.9%、53.5%和57.5%,随RHR加快呈递增趋势(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基线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腰围、体质指数、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尿酸、C反应蛋白、吸烟史、饮酒史、体育锻炼、高血压家族史后,随着RHR加快高血压发病风险逐渐增加,其中RHR≥ 85次/min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是RHR 70 ~ 74次/min组的1.25倍(95% CI 1.18~1.33,P<0.01).结论 RHR加快是高血压前期人群进展为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
- 季春鹏郑晓明陈朔华董岩杨光高新颖陶杰吴寿岭
- 关键词:高血压心率高血压前期
- 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94
- 2014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人群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开滦研究队列中,符合单纯糖尿病诊断的3173例,单纯高血压诊断的35 161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诊断的5261例,对照组(无高血压及糖尿病)50 320人。随访研究对象是否发生心脑血管事件或死亡。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心脑血管事件及全因死亡的因素。结果高血压组的男性比例、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肌酐、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均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空腹血糖、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高于高血压组(均P〈0.05)。平均随访48月,发生心脑血管事件1863例。对照组总心脑血管事件、心肌梗死、脑出血、脑梗死和全因死亡事件的发病率分别为0.87%、0.19%、0.20%、0.49%、1.09%;糖尿病组分别为3.18%、0.88%、0.38%、1.95%、2.90%;高血压组分别为2.99%、0.55%、0.74%、1.77%、2.20%;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分别为5.11%、1.27%、0.78%、3.19%、3.78%(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调整了其他心脑血管危险因素后,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组、高血压组、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发生总事件的RR值(95%CI)分别为2.773(2.225-3.455)、2.571(2.290-2.887)、3.975(3.390-4.662);发生心肌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40(1.976-4.677)、1.965(1.528-2.528)、3.797(2.740-5.261);发生脑梗死的RR值(95%CI)分别为3.026(2.281-4.015)、2.629(2.256-3.063)、4.383(3.569-5.383);发生脑出血的RR值(95%CI)分别为1.927(1.058-3.508)、3.733(2.961-4.705)、3.977(2.763-5.723);发生全因死亡的RR值(95%CI)分别为1.988(1.584-2.494)、1.462(1.305-1.639)、2.411(2.035-2.856)(均P〈0.05)。结论糖尿病、高血压是心脑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病率高于高�
- 杨光吴云涛阮晓兰董岩陶杰郑瑶季春鹏高新颖陈朔华吴寿岭郑晓明
-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