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小军

作品数:66 被引量:407H指数:10
供职机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贵州省科技厅重大专项陕西省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交通运输工程矿业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4篇期刊文章
  • 26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建筑科学
  • 12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天文地球
  • 3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电气工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3篇黄土
  • 13篇节理
  • 11篇隧道
  • 10篇微生物
  • 9篇裂隙
  • 8篇偏压
  • 7篇注浆
  • 5篇洞口段
  • 5篇施工缝
  • 5篇隧道洞口
  • 5篇隧道洞口段
  • 5篇偏压隧道
  • 5篇浅埋
  • 5篇浅埋偏压
  • 5篇围岩
  • 5篇量测
  • 5篇模型试验
  • 5篇抗震
  • 5篇混凝土
  • 4篇窑洞

机构

  • 54篇西安建筑科技...
  • 18篇重庆大学
  • 3篇贵州省交通规...
  • 2篇西安工业大学
  • 1篇西安理工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陕西建研结构...

作者

  • 66篇刘小军
  • 14篇王铁行
  • 12篇张永兴
  • 10篇李涛
  • 8篇于婧
  • 6篇王震
  • 6篇黄达
  • 4篇杨超
  • 3篇王军保
  • 3篇高世军
  • 3篇刘新荣
  • 2篇梁兴文
  • 2篇李英民
  • 2篇娄勇
  • 2篇李毅
  • 2篇于瑞艳
  • 1篇许健
  • 1篇赵彦峰
  • 1篇鲁洁
  • 1篇罗少锋

传媒

  • 5篇西安建筑科技...
  • 4篇地下空间与工...
  • 2篇工业建筑
  • 2篇岩石力学与工...
  • 2篇煤炭学报
  • 2篇岩土力学
  • 1篇中国地质灾害...
  • 1篇天然气工业
  • 1篇土木工程学报
  • 1篇建筑结构
  • 1篇公路
  • 1篇水利水电科技...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工程力学
  • 1篇应用力学学报
  • 1篇地震工程与工...
  • 1篇解放军理工大...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建筑材料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8篇2022
  • 7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1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3
6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被引量:10
2017年
进行了一种新型混杂钢纤维增强自密实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研究.首先以净浆流动度为指标,优选出1组符合要求的净浆配合比;然后根据包裹在钢纤维及砂颗粒表面的平均裹浆厚度(ATPL)以及砂纤比,优选出力学性能和工作性能符合要求的配合比.采用该配合比设计方法可以配制出坍落度大于260mm,扩展度大于550mm,纤维总体积分数为1.50%的具有自密实工作性能的混凝土.经28d标准养护,其抗压强度最高可达114.5MPa,抗弯强度可达18.8MPa.
于婧雷实满梁兴文刘小军李林
关键词:配合比抗弯强度
MICP反应溶液对双重介质土体的运移扩散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
MICP反应溶质在双重介质中的运移扩散试验装置及测试方法,其中装置包括第一模型试验箱与第二模型试验箱,第一模型试验箱与第二模型试验箱一侧开口,且开口侧相对设置,第一模型试验箱与第二模型试验箱正面设有高度和宽度方向的刻度,...
刘小军潘超钒姚泽文方玉李涛
文献传递
竖向地震动对带缝RC框架抗震性能影响的数值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为研究竖向地震动对带施工缝RC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对7~9度区分别设计了4层规则框架结构,并对各框架结构建立考虑施工缝影响的数值模型,进行只输入水平地震波与同时输入水平和竖向地震波的非线性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的顶点最大位移、层间位移角平均值以及塑性铰分布规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竖向地震动对各烈度区带缝RC框架顶点最大水平位移的影响规律并不一致,可能使其增大或减小,主要取决于柱轴压比的变化规律。考虑竖向地震动影响会使各烈度区带缝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增大,其中7度区框架的最大层间位移角超出了规范限值,9度区框架的层间位移角分布发生变化。竖向地震动会使构件端部提前出现塑性铰,并且柱端更容易出现塑性铰,梁端出铰较少。
于婧李英民刘小军
关键词:施工缝抗震性能
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的动力特性及数值优化被引量:6
2018年
合理设计天然气压缩机的地基基础可以减轻压缩机的振动影响,对保证压缩机的稳定运行和天然气的正常输送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此,首先依托实际工程,通过现场试验对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在动力作用下的特性进行了研究;然后利用ANSYS 15.0建立了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验证;最后通过该模型对地基承载力及垫层厚度进行了数值优化。研究结果表明:(1)机组底橇与基础之间的砂石垫层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其动力作用的影响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弱;(2)利用有限元模型对无固定连接式压缩机基础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的压缩机位移响应及应力响应与原位动力测试及现场压力测试数据吻合较好,说明所建立的模型较为合理;(3)在压缩机激振频率为7.3 Hz的条件下,地基承载力为80 kPa时基础自振频率最小(5.0 Hz),地基承载力为100 kPa时基础自竖向位移最小(0.092 mm),优化后的地基承载力为120 kPa;(4)机组自振频率随垫层厚度的增加而呈现出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特征,垫层厚度为200 mm和400 mm时的自振频率均为6.3 Hz,为保证垫层的减振效果,建议垫层厚度取值为400 mm。
刘小军孔庆徐彬彬郑娅娜
关键词:动力特性减振效果现场测试地基承载力垫层厚度
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被引量:48
2015年
为了准确预测地下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针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的不足,借鉴岩石流变力学中非定常流变模型的建模思路,假定Knothe时间函数中的时间影响系数不是固定不变的常量,而是与时间有关的变量,从而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地表下沉盆地模型,并将该模型与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模型相结合,建立了一种新的开采沉陷动态预测模型。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描述开采沉陷随时间的动态发育过程,且预测曲线和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说明模型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王军保刘新荣刘小军
关键词:开采沉陷下沉盆地
一种微生物胶凝修复天然黄土节理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生物胶凝修复天然黄土节理的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通过溶液供给装置、溶液传输装置连通试验箱体至废液收集装置;试验箱体中放置有黄土节理试样,黄土节理试样裂隙外周环绕连接至溶液供给装置的有孔硅胶软管,通过有孔硅...
刘小军崔瀚霆郜鑫范金月潘超钒
文献传递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合理开挖工序及受力特征分析被引量:83
2011年
浅埋偏压隧道洞口段为典型的三维问题,而且其初始地应力以自重应力为主,精确模拟实际地形和地层情况可以获得较为真实的初始地应力,增大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利用FLAC3D程序对厦蓉高速公路贵州境内的老寨隧道浅埋偏压洞口段采用的施工过程进行三维仿真分析,比较环形导坑预留核心土法先开挖浅埋侧与先开挖深埋侧2种开挖工序,得到老寨隧道在采用不同开挖工序时各阶段围岩及支护结构的变形和应力变化情况;通过对比得到较优方案,并运用释放荷载法和主应力迹线法对开挖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解释。最后,分析现场3个监测断面的量测成果,经过数据整理和计算得到老寨隧道洞口段围岩及支护的受力特征。所得结论可为老寨隧道及具有类似地质地形情况的隧道设计和施工提供技术参考。
刘小军张永兴
关键词:隧道工程浅埋偏压隧道开挖工序接触压力
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排架柱抗震设计被引量:1
2008年
在对跨度大于24m的排架结构进行抗震设计时,引入屋架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对8度、9度区分别用现行规范规定的方法和振型分解法计算大跨度屋架的竖向地震作用,进而计算屋架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支座反力值,将支座反力值施加在排架柱顶,使之参与排架柱的截面抗震验算,乘以不同的分项系数参与内力组合,对比计算结果得出在进行排架柱抗震设计时应该考虑竖向地震作用影响的结论。
于瑞艳梁兴文刘小军
关键词:排架柱竖向地震作用内力组合抗震设计
一种微生物注浆固化土遗址裂隙的方法
一种微生物注浆固化土遗址裂隙的方法,采用裂隙周围封涂密封胶泥、蠕动泵运输液体和分布灌浆的方式,减少了注浆过程中边壁效应的影响和溶液在裂隙土遗址试样中渗流过慢的问题,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矿化反应生成的碳酸钙与土遗址原有成分...
刘小军郜鑫潘超钒方玉李涛
地形因素及围岩类别对偏压隧道的影响效应分析被引量:27
2010年
针对地形偏压隧道,综合考虑了围岩类别、横坡坡度、侧覆土厚和最大埋深等因素,利用正交试验法进行试验方案的优选,共选出25种正交试验方案进行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试验,然后将计算结果与现场实测值进行对比发现两者在规律上一致,最后进行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通过对数值结果分析可知围岩类别的差异对地形偏压隧道的变形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最大埋深.拱顶、仰拱以及拱腰的变形受侧覆土厚的变化影响较横坡坡度大,而拱脚则相反;结果也表明地形因素的变化对隧道靠近山体侧变形的影响略大于靠近沟谷侧的影响.同时发现侧覆土厚从5~35 m变化时偏压程度逐渐减弱,超过20 m后可认为偏压作用基本不存在;而对于横坡坡度而言,从20°~60°偏压程度随其逐渐增大而有所起伏,但总趋势增加;最大埋深达到30 m之后,两侧应力差基本不变化甚至有略微下降的趋势,说明随着埋深的增大,偏压程度基本稳定.
刘小军张永兴
关键词:围岩类别偏压隧道正交试验法数值模拟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