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振华

作品数:27 被引量:17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0篇卒中
  • 10篇脑卒中
  • 6篇疗法
  • 6篇脑梗
  • 6篇磁刺激
  • 5篇脑梗死
  • 5篇经颅磁刺激
  • 5篇梗死
  • 4篇电信号
  • 4篇偏瘫
  • 4篇卒中后
  • 4篇面肌
  • 4篇脑卒中后
  • 4篇康复
  • 4篇肌电
  • 4篇肌电信号
  • 4篇表面肌电
  • 4篇表面肌电信号
  • 3篇动功
  • 3篇针刺

机构

  • 27篇中南大学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黑龙江中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海南省中医院

作者

  • 27篇宋振华
  • 3篇童良前
  • 2篇杨露
  • 2篇随燕芳
  • 2篇郭铁成
  • 2篇刘春苗
  • 1篇杨国帅
  • 1篇刘德裕
  • 1篇周晓晖
  • 1篇甘春苗
  • 1篇谢宗宙

传媒

  • 3篇中华物理医学...
  • 2篇广西医学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医学信息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康复
  • 1篇中成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华医学教育...
  • 1篇中国科技期刊...
  • 1篇陕西中医药大...

年份

  • 5篇2023
  • 5篇2022
  • 7篇2021
  • 7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3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模式的作业治疗对脑梗塞患者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比较不同模式的作业疗法对脑梗塞患者患侧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6年1月1日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治疗的60例脑梗塞后伴有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分别在坐位和站位行作业治疗时记录患者患侧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坐位作业治疗时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腹直肌、竖脊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腓肠肌、胫骨前肌所测肌肉的肌电方根值(RMS)分别为(41.66±10.42)、(30.12±8.83)、(29.03±9.56)、(29.04±14.28)、(26.60±7.45)、(16.59±4.72)、(27.45±8.24)、(20.30±6.72),明显低于站位作业治疗的(61.02±13.27)、(46.83±11.56)、(40.12±12.36)、(37.41±12.48)、(38.26±10.69)、(28.43±7.64)、(39.64±9.70)、(30.45±7.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站位作业治疗时,肱二头肌的RMS明显大于肱三头肌RMS,股四头肌RMS明显大于股二头肌RMS,胫骨前肌RMS明显大于腓肠肌R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竖脊肌RMS与腹直肌R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站立位下的作业疗法更容易诱发脑梗塞偏瘫患者患侧肌肉的活动,提示站立体位对比坐位体位的作业治疗模式更有利于偏瘫肢体功能的恢复。
宋振华随燕芳林夏妃王良汪良甘春苗张黎张婷
关键词:脑梗塞作业疗法表面肌电图
盆底磁刺激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的影响
2023年
分析盆底磁刺激治疗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的改善作用。方法 纳入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申请单位康复医学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及急诊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共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过程有5例中途退出研究,余45例完成研究。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盆底磁刺激治疗技术,实验组5例退出研究,余45例完成研究。干预21天后,对比两组患者卒中患者姿势评定量表(PASS)、躯干控制能力测验(TCT)、Berg平衡量表(BBS)、Fugl-Meyer(FMA)评分、Glazer盆底表面肌电值,并记录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SS、TCT、BBS、FMA评分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前静息阶段平均值降低,实验组低于对照组,两组快肌最大值、慢肌平均值、耐力测试平均值升高,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盆底磁刺激治疗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躯干稳定性,无明显不良反应,推广该技术将让更多脑卒中偏瘫患者受益。
范倩倩李彬彬张冬妮曾骥宋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偏瘫
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对颈背肌筋膜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颈背肌筋综合征患者9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针刺治疗;B组采用冲击波治疗;C组采用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后对三组治疗前后VAS评分、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0%,冲击波组为70%,针刺联合冲击波组为93.3%,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冲击波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的效果优于针刺组和冲击波组,针刺组的效果优于冲击波组。复合法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法,是治疗颈背肌筋膜综合征的较好方法。
潘晶晶冯兵曾骥杨斌唐艳宋振华
关键词:针刺冲击波
麦肯基联合超声波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探讨麦肯基疗法联合超声波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本院门诊、住院部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麦肯基疗法组、超声波组、麦肯基疗法联合超声波组,各30例。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并对三组治疗前后简化McGill量表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麦肯基疗法组总有效率为80.0%,超声波组为53.3%,麦肯基疗法联合超声波组为96.7%,三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0.708,P=0.005);麦肯基疗法联合超声波组总有效率高于麦肯基疗法组,麦肯基疗法组高于超声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麦肯基疗法联合超声波组治疗后的PRI、VAS和PPI评分均低于麦肯基组,麦肯基组均低于超声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麦肯基疗法联合超声波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超声波和麦肯基治疗,单纯麦肯基疗法又优于单纯超声波治疗,综合法较单一法更有效。
潘晶晶冯兵许剑恒杨斌唐艳宋振华
关键词:麦肯基疗法超声波颈型颈椎病
活血化瘀汤与跌打万花油热敷结合咬合板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软组织张力被引量:1
2022年
背景:咬合治疗是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的一种保守治疗方法,具有较久的治疗历史,但是其疗效也具有不少争议,患者病情极易复发。传统中医药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逐渐得到大家的关注。目的:探讨活血化瘀汤与跌打万花油热敷结合咬合板对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的治疗作用以及对患者患侧软组织张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颞下颌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上颌佩戴稳定性咬合板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活血化瘀汤和跌打万花油热敷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开口度、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Fricton指数)、关节压痛以及软组织张力。结果与结论:①经过活血化瘀汤、跌打万花油以及咬合板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高于单独应用咬合板的对照组患者(73%)(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开口度在3.0-3.9 cm的患者明显增多,且优于单独应用咬合板的对照组(P<0.05);③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Fricton指数均有所下降(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各项Fricton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④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压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有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压痛目测类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⑤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软组织张力均有所升高,且观察组患者的软组织张力高于对照组(P<0.05);⑥提示应用活血化瘀汤与跌打万花油热敷结合咬合板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效果显著,能够增大患者的开口度,降低Fricton指数,从而改善患者的患侧软组织张力。
冯兵潘晶晶杨斌许剑恒刘德裕史静琴宋振华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跌打万花油咬合板颞下颌关节紊乱软组织张力
电针八髎穴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20例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电针八髎穴结合悬吊运动疗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NLBP)的临床疗效。方法使用随机数表法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康复医学科确诊的NLBP患者40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药物,运动、心理疏导及手法治疗等。对照组2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组2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电针八髎穴结合悬吊运动疗法,两组均治疗2周。均采用VAS评分法、JOA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治疗后2周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VAS、JOA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间治疗1周后VAS、JOA评分比较评分差异不明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两组间的VAS、JOA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一周后单纯悬吊治疗与电针八髎穴结合悬吊治疗的治疗效果相近,而两周后电针在悬吊治疗打破疼痛-肌紧张-疼痛加剧的基础上中枢镇痛效果更明显。
黄英媛宋振华张茜林红娇
关键词:电针八髎穴SET
成对关联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其与运动皮质兴奋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观察成对关联刺激(PA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分析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与运动皮质兴奋性改变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3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以频率为0.05Hz、强度为12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间隔(ISI)为10ms(称为PAS10)、共90对脉冲的PAS干预。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采用简式Fugl.Meyer评分(FMA)、Brunnstrom偏瘫运动功能评价标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对患者的上肢功能、前臂及手的Brunnstrom分期、ADL能力等作出评价,分析患侧上肢FMA评分差值与健侧半球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差值及RMT差值间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治疗组患者FMA、前臂及手Brunnstrom分期、MBI评分分别为(15.72±17.70)分、(2.58±1.38)期、(1.40±0.52)期、(48.18±24.42)分;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90±16.99)分、(2.83±1.53)期、(1.40±0.55)期、(47.27±21.60)分。治疗前,2组患者FMA、前臂及手Brunnstrom分期、MBI评分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患者FMA、前臂及手Brunnstrom分期、MBI评分分别为(26.63±19.19)分、(3.25±1.70)期、(1.56±0.53)期、(63.63±25.74)分,对照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7.54±18.24)分、(3.42±1.44)期、(1.50±0.52)期、(55.45±19.29)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均有所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4周后各指标均有改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治疗组MEP波幅、潜伏期及RMT分别为[(1.29±0.66)mV]、[(20.79±1.48)ms]、[(42.75±9.91)%],对照组MEP波幅、潜伏期及RMT分别为[(1.54±0.93)mV]、[(21�
随燕芳宋振华童良前杨露郭铁成
关键词:脑卒中经颅磁刺激
ESA的翻转课堂结合SPOC教学在康复医学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ESA[engage(投入)-study(学习)-activate(活用)]的翻转课堂结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教学在康复医学科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康复医学科实习的87例学生,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观察组采用ESA的翻转课堂结合SPOC教学。比较两组实习生的个体考核成绩以及团队考核成绩,并评估分析实习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以及实习生认可度情况。采用SPSS 22.0进行卡方检验和t检验。结果观察组的病史采集评分、专科查体评分、治疗方法评分、个体考核成绩总分、人文沟通评分、参与度评分、团队考核成绩总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辅助检查评分、诊断评分、团队协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学习效率、课堂互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能力、基础知识掌握、临床创新思维能力、团队协作能力7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的认可度为97.73%(43/44),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结论ESA的翻转课堂结合SPOC教学可以提高实习生的个体考核成绩和团体考核成绩,改善教育环境,教学效果优于常规教学,可以提升实习生的认可度,从而在医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李小山潘晶晶范倩倩卞少珍宋振华
关键词:康复医学科实习教学
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疗效研究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脑梗死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6例脑梗死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3例,对照组给以梅花针叩刺及常规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以补阳还五汤。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个月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均改善、FIM和BI评分均提高,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0.05)。经两个疗程,两组患者血清中的炎性因子IL-8、TNF-α、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炎症情况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两组患者的CTRP9、SES指标均有所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4.34%,明显高于对照组75.47%。结论:补阳还五汤联合梅花针叩刺治疗脑梗死偏瘫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补阳还五汤能够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好转,降低患者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并提高CTRP9、SES指标的水平,改善了患者的生活独立性,取得了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
黄英媛宋振华徐焕杰刘春苗
关键词:脑梗死偏瘫补阳还五汤梅花针叩刺炎性因子
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呼吸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吸气肌训练应用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84例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吸气肌训练,疗程均为6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最大吸气压(MIP)、吸气峰值流速(PIF)和吸气肌能量(Energy)、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和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比较2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量表下肢部分(FMA-LE)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步幅、步频和步速。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IP、PIF、Energy、FVC、FEV1、MVV均高于对照组(P<0.01),且高于本组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MIP、PIF、Energy、FVC、FEV1、M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BBS、FMA-LE、ADL评分及步幅、步频和步速均显著增加(P<0.05,0.01),观察组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吸气肌训练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吸气肌力量、肺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林夏妃吴海霞史静琴宋振华
关键词:脑卒中肺功能下肢运动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