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毕勤成

作品数:248 被引量:641H指数:13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核科学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70篇期刊文章
  • 57篇专利
  • 2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2篇动力工程及工...
  • 26篇理学
  • 20篇核科学技术
  • 10篇航空宇航科学...
  • 8篇化学工程
  • 7篇机械工程
  • 6篇文化科学
  • 5篇电气工程
  • 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电子电信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69篇传热
  • 40篇超临界
  • 38篇两相流
  • 30篇换热
  • 28篇锅炉
  • 26篇传热特性
  • 21篇水冷壁
  • 20篇超临界压力
  • 17篇直流锅炉
  • 16篇螺纹管
  • 15篇内螺纹管
  • 14篇壁温
  • 14篇超临界水
  • 12篇热系数
  • 12篇高温高压
  • 11篇电机
  • 11篇流型
  • 10篇换热特性
  • 9篇反应堆
  • 8篇液滴

机构

  • 248篇西安交通大学
  • 22篇西安建筑科技...
  • 11篇华北水利水电...
  • 7篇哈尔滨锅炉厂...
  • 7篇华北电力大学
  • 6篇大连理工大学
  • 6篇华北水利水电...
  • 6篇西安石油大学
  • 5篇西安理工大学
  • 3篇南京理工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深圳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原子能科...
  • 2篇西安热工研究...
  • 2篇信阳师范学院
  • 2篇陕西科技大学
  • 2篇西安航天动力...
  • 2篇上海锅炉厂有...

作者

  • 248篇毕勤成
  • 59篇陈听宽
  • 27篇杨冬
  • 23篇郭亚军
  • 18篇王为术
  • 17篇王汉
  • 17篇刘朝晖
  • 16篇何永清
  • 15篇刘朝晖
  • 15篇罗毓珊
  • 15篇杨朝初
  • 14篇朱晓静
  • 13篇王腾
  • 11篇冯松
  • 10篇郑建学
  • 10篇冯全科
  • 8篇张涛
  • 8篇朱玉琴
  • 8篇刘伟民
  • 8篇潘辉

传媒

  • 2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0篇核动力工程
  • 17篇热能动力工程
  • 14篇工程热物理学...
  • 14篇化工学报
  • 9篇中国电机工程...
  • 6篇动力工程
  • 6篇热力发电
  • 5篇推进技术
  • 4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发电设备
  • 3篇太阳能学报
  • 3篇化学工程
  • 3篇锅炉技术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2篇化工机械
  • 2篇石油学报(石...
  • 2篇核科学与工程
  • 2篇华北水利水电...
  • 2篇应用基础与工...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7篇2021
  • 18篇2020
  • 11篇2019
  • 13篇2018
  • 9篇2017
  • 12篇2016
  • 12篇2015
  • 14篇2014
  • 11篇2013
  • 6篇2012
  • 12篇2011
  • 14篇2010
  • 7篇2009
  • 4篇2008
  • 11篇2007
  • 8篇2006
  • 13篇2005
2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高熔点熔盐管内传热性能实验分析被引量:1
2020年
搭建试验台研究高熔点熔盐在水平圆管的紊流传热特性,并分析圆管内局部传热规律。该试验雷诺数范围在(1.0~3.6)×10~4之间,普朗克数在4.75~8.00之间,根据实验数据并参考经典实验关联式,采用多元线性拟合熔盐平均传热努塞尔数实验关联式,其最大拟合误差为±10%;并将实验值与经典圆管紊流传热关联式以及低熔点熔盐传热实验关联式的计算值比较。结果表明:在工程允许范围内,部分经典对流传热关联式可描述熔盐管内传热特性;而低熔点熔盐传热实验关联式不适用于高熔点熔盐传热特性。
董新宇姚凡毕勤成
关键词:熔盐关联式传热特性太阳能热发电
内螺纹管高压汽水两相流摩擦阻力特性的研究被引量:9
1994年
对内螺纹管两相流摩擦阻力在高压汽水试验台上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用管为我国600MW超临界变压运行直流锅炉所采用的Φ28mm×5.41mm的12CrIMoV四头内螺纹管,试验压力为:13~22MPa,质量流达为:400~1800ks/m2s,蒸汽干度为:0~1.0.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计算内螺纹管摩擦压降的关联式。
郑建学陈听宽罗毓珊毕勤成吴履琛王晓为刘宝森陈春达
关键词:内螺纹管汽水两相流
类单侧加热条件下有内置纽带的竖直上升圆形通道内过冷水的传热特性被引量:4
2018年
为了研究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中偏滤器靶板的水冷换热结构的传热特性,用偏心电加热的方法来模拟工程实际中的单侧辐射加热。在系统压力P=3~5MPa、质量流速G=3000~8000kg/(m^2·s)、冷却通道壁面的平均热流密度q=2~5MW/m^2的参数范围内,对类单侧加热条件下,有内置纽带的竖直上升圆形通道内的水进行传热试验。分析了P、G、q以及内置纽带对传热特性的影响,在单相及过冷沸腾区将实验数据与典型的传热关联式进行对比,并提出了新的传热关联式。结果表明:在单相强制对流区,试验段的换热系数h主要受G和内置纽带的影响;在过渡沸腾区,h受到P、G、q和内置纽带的综合影响;而在充分发展过冷沸腾区,h主要受到q的影响。
朱戈毕勤成颜建国潘辉
关键词:过冷沸腾传热强化
碳氢燃料变压力过程中传热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碳氢燃料广泛应用于再生冷却技术中,为了研究其在不同压力下和压力变化过程中的传热规律,使用内径1mm圆管进行了变压力过程实验。试验参数:冷态流量1g/s,流体出口温度500℃,压力1~4MPa。在不同压力稳态的传热试验中发现了两种类型的传热恶化:亚临界下的膜态沸腾和超临界时的入口层流化。研究了变压力时的传热特性,重点分析了不同换热区域的外壁温动态变化,发现了变压力过程中的壁温非单调特性,在超临界压力下动态变化时的传热弱于稳态的传热。实验中还研究了三种不同升压速率对换热的影响,结果显示压力变化速率对传热影响不大。
姜蕾刘朝晖毕勤成刘忠轩颜建国
关键词:碳氢燃料传热动态特性
一种用于反应堆冷中子源垂直孔道内的慢化剂冷凝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反应堆冷中子源垂直孔道内的慢化剂冷凝器,它包括一种放置在反应堆冷中子源垂直孔道内的高效慢化剂冷凝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圆筒形的冷凝器壳体,冷凝器壳体上连接有双腔体的上封头和锥形下封头,在冷凝器壳体的内...
赵忖冯全科沈峰毕勤成
文献传递
一种用于池沸腾实验研究中的换热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池沸腾实验研究中的换热量测量装置及测量方法,适用于管外池沸腾的换热测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管内冷凝管外池沸腾两侧均存在相变的物理过程的换热量测量技术;该测量装置可对实验水箱进行自动补水维持液位稳定,通过...
毕勤成聂泽森
超临界水冷堆类四边形子通道亚临界水的传热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在压力为11~19 MPa,质量流速为700~1300 kg/(m^2·s),热流密度为200~600 k W/m^2的工况范围内,对超临界水冷堆(SCWR)堆芯棒直径为8 mm,栅距比为1.2的类四边形子通道的传热特性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热流密度对类四边形子通道管管内的传热特性的影响显著,热流密度越高,传热恶化越容易发生;在较低的质量流速下,传热恶化发生可能性较大,质量流速较高时,对传热特性影响较小;压力对类四边形管管内传热特性的影响明显,压力越高,传热恶化现象越易发生,且临界干度值越低,传热恶化所覆盖的焓值区域越大。
徐维晖王为术梁诚胜路统王汉王林川毕勤成
关键词:反应堆堆芯传热恶化
含绕丝2×2棒束内超临界水传热试验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以超临界水冷堆燃料性能验证试验为背景,对带有螺旋绕丝的2×2棒束内超临界水的传热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参数范围为:压力23-28 MPa,质量流速400-1 000kg/(m2·s),壁面热流密度200-1 000kW/m2。通过试验,获得了加热管周向壁温的分布规律,并分析了热流密度、质量流速、压力、螺旋绕丝对壁温和换热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加热管周向壁温呈现非均匀、非对称分布的特性,最高壁温出现在边角子通道或螺旋绕丝覆盖的位置。在拟临界区,换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升高或质量流速的降低而迅速减小,而随压力的变化较微弱。相对于光滑2×2棒束,螺旋绕丝不仅改变了周向壁温分布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平均换热系数。
王汉毕勤成吕海财
关键词:超临界水传热
一种使用磁性液体发电的装置
一种使用磁性液体发电的装置,包括垂直圆管,垂直圆管内充灌有磁性液体,垂直圆管的两端各配置有一个环形的永磁铁,两块永磁铁的南北极相对而置,在永磁铁中间位置的垂直圆管外壁缠绕有感应线圈,感应线圈与外部的负载相连形成一个回路,...
何永清毕勤成
文献传递
微/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多相流动与传热研究展望被引量:2
2007年
概述了微/小尺度非牛顿流体多相流动与传热现象。在评述国内外已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二方面介绍了非牛顿流体管内多相流动与传热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总结了微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多相流动与传热研究领域中若干值得探索的研究切入点,提出了若干值得探索的研究内容。讨论了非圆截面微通道试验器件的设计与加工、流动可视化与流型采集、流动参数测量、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解决思路,给出了微/小通道内非牛顿流体的绝热气液二相流动可视化实验、流动沸腾传热及可视化实验设计方案,可为深入探索微/小尺度非牛顿流体管内多相流动与传热特性提供参考和借鉴。
杨朝初毕勤成林宗虎
关键词:非牛顿流体传热
共2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