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忠堂

作品数:14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全军“十五”指令性课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烫伤
  • 8篇烫伤大鼠
  • 7篇双歧杆菌
  • 7篇杆菌
  • 5篇细菌移位
  • 3篇蛋白
  • 3篇休克
  • 3篇休克期
  • 3篇休克期切痂
  • 3篇烧伤
  • 3篇迁移
  • 3篇迁移率
  • 3篇切痂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3篇高迁移率族蛋...
  • 3篇肠道
  • 2篇源性
  • 2篇鼠肝
  • 2篇免疫
  • 2篇内毒

机构

  • 11篇解放军总医院...
  • 7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20...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4篇王忠堂
  • 11篇盛志勇
  • 10篇姚咏明
  • 7篇肖光夏
  • 3篇于燕
  • 2篇蔡宝仁
  • 2篇乔林
  • 2篇周岗
  • 2篇刘强
  • 2篇杨红明
  • 2篇曹卫红
  • 1篇王甲汉
  • 1篇杨毅
  • 1篇罗奇志
  • 1篇石佳军
  • 1篇彭毅志
  • 1篇肖杰
  • 1篇王强

传媒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烧伤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感染.炎症....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5篇2004
  • 5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肠道双歧杆菌与烫伤大鼠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移位被引量:17
2002年
目的 观察肠道双歧杆菌在肠源性细菌 /内毒素移位中的变化和作用。 方法 制作严重烫伤大鼠模型 ,同时设假伤组。检测细菌和内毒素 (LPS)移位及盲肠膜菌群变化 ,ELISA法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 6(IL 6)浓度。 结果 大鼠严重烫伤后脏器细菌移位明显增多 (P <0 .0 1) ;血LPS水平在致伤 1、3、5d后分别为 (0 .2 3 6± 0 148)Eu/ml、(0 .197± 0 .15 6)Eu/ml、(0 10 4± 0 .0 90 )Eu/ml,显著高于假伤组的 (0 .0 72± 0 .0 49)Eu/ml(P <0 .0 5 )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剧减 2 0~2 5 0倍、真菌数剧增至 5~ 60倍、大肠杆菌数增加 0 .5~ 3 0倍 ,双歧杆菌与大肠杆菌比值由假伤组的2 5 0 0 0∶1降为伤后的 4~ 80 0∶1;血浆IL 6水平显著增高。经分层统计 ,与未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大鼠相比 ,盲肠膜菌群移位大鼠的双歧杆菌量减少约 12 0倍 ,真菌数增加约 5 0倍 ,大肠杆菌数增加约 3 0倍。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数量与血浆中IL 6、LPS浓度呈负相关 (r1=- 0 .4817,r2 =- 0 .4912 ,P <0 .0 1) ,血IL 6和LPS浓度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r =0 .82 5 8,P =0 .0 0 0 1)。 结论 严重烫伤可导致大鼠盲肠膜菌群紊乱 ,细菌和LPS移位增加 ;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的比例和数量的减少 ,可能促使了严重烫伤后肠源性细菌
王忠堂肖光夏姚咏明王海军盛志勇蔡宝仁肖杰
关键词:肠道双歧杆菌烫伤肠源性细菌内毒素细菌移位ELISA法
双歧杆菌对烫伤大鼠肠道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改善作用被引量:34
2003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对肠黏膜机械及生物屏障的保护作用及其对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的影响。方法 :70只 Wistar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烫伤对照组 ( BC)、烫伤治疗组 ( BT)和假伤对照组 ( NC)。BT组伤后灌饲双歧杆菌悬液 ( 5× 10 1 2 CFU/ L) 1.5 ml,2次 / d。观察细菌或内毒素移位、肠黏膜菌群和肠黏膜损伤情况等。结果 :1伤后 3 d,BC、BT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42 %和 16 % ( P=0 .0 0 40 ) ,5 d分别为30 %和 6 % ( P=0 .0 0 2 0 ) ;伤后 1d,BC组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 BT组。 2 BC组回盲部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仅为 NC组的 1/ 10~ 1/ 6 0 ,BT组双歧杆菌量明显增多 ;BC组大肠杆菌量在 1、3 d增加约 2 0~ 30倍 ,但 3 d后BT组大肠杆菌量显著减少并接近正常水平。 3回肠黏膜损伤以 1、3d最为明显 ,BC组伤后 5 d损伤评分仍明显高于 NC组 ( P<0 .0 5 ) ;BT组 3d时已明显修复 ,5 d已与 NC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能促进烫伤后受损肠黏膜屏障和生物屏障修复 ,有效防治肠道细菌或内毒素移位。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盛志勇
关键词:双歧杆菌黏膜屏障生物屏障细菌移位内毒素移位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表达及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观察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变化规律及相应器官功能的影响 ,探讨休克期切痂改善预后的分子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 30 %Ⅲ度烫伤后随机分为 2 4h切痂组和 72h切痂组。分别检测肝、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白介素 10 (IL 10 )及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表达。结果 烫伤后 2d ,肝、肺组织HMGB1、TNF αmRNA表达增强 ,而IL 10mRNA伤后 8d增强 ;2 4h切痂大鼠伤后 4d肝、肺组织HMGB1和TNF αmRNA表达下调 ,伤后 8d其IL 10mRNA表达恢复正常 ;72h切痂大鼠伤后 8d肝、肺IL 10mRNA仍维持较高水平。伤后 2、8d肝组织内TNF α蛋白水平呈双峰改变 ,4d时减少 ;2 4h和 72h切痂组肝TNF α维持在正常范围 ;伤后 2、4d肝TNF α/IL 10比例升高 ,2 4h切痂可降低TNF α/IL 10。此外 ,2 4h切痂组 4、8d血浆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及肺组织髓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 休克期切痂可阻断严重烫伤大鼠肝、肺组织早期和晚期炎症介质过度表达 ,维持促炎 /抗炎介质平衡 。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于燕杨红明王强刘强乔林周岗
关键词:休克期切痂烫伤肺组织高迁移率族蛋白B1
益生菌与核黄素联用对烫伤大鼠肠道屏障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7
2004年
目的 观察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对烫伤大鼠细菌移位的防治效果 ,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 (SC组 ,30只 )、烫伤治疗组 (ST组 ,30只 )、正常对照组 (NC组 ,10只 )。SC、ST组大鼠作 30 %ⅢTBSA度烫伤 ,ST组大鼠伤后立即向胃中灌注含双歧杆菌 5× 10 12 个集落形成单位 /L、蜡样芽孢杆菌 5× 10 10 个集落形成单位 /L和核黄素 5 0 0mg/L的等渗盐水混悬液 1.5ml,2次 /d。SC、NC组于相同时间灌注等量等渗盐水。观察细菌移位、肠道膜菌群、回肠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合成分泌及肠黏膜损伤修复等变化。  结果 与SC组比较 ,ST组大鼠各脏器细菌移位率显著下降 (P =0.0 0 0~ 0.0 2 5),血浆内毒素水平在伤后 3d内降低显著 (P <0 0 5 ),回盲部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升高 2 0~ 4 0倍 ,大肠杆菌和真菌量显著降低 ( P <0.0 1),致伤后 5d内黏膜损伤评分为 0~ 3(P <0.0 5),小肠黏液SIgA含量伤后 5d可恢复正常 ( P <0 0 1)。结论 益生菌与核黄素联合应用 ,可减轻烫伤大鼠细菌 /内毒素移位程度 。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盛志勇
关键词:益生菌核黄素烫伤肠道屏障
烫伤大鼠肠源性细菌移位危险性多因素分析被引量:29
2002年
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 ,分析 12 8只体表面积 30 %Ⅲ度烫伤大鼠肠源性细菌移位与肠道机械屏障、生物屏障、免疫屏障相关的 7项指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 ,烫伤后细菌移位率为 5 3 9% (6 9/ 12 8)。单因素分析发现细菌移位组血浆内毒素和IL 6水平、回盲部膜菌群中大肠杆菌和真菌数、回肠损伤评分显著增高 (P =0 0 0 0~0 0 0 5 ) ,肠粘液sIgA、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显著减少 (P =0 0 0 0 )。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发现回肠损伤评分和回盲部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是烫伤后细菌移位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4 5 5 2(P =0 0 0 1)和 0 0 39(P =0 0 11)。该研究表明 ,肠道粘膜屏障功能和肠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为肠源性细菌移位发生的独立预测因素。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盛志勇
关键词:烧伤细菌移位统计学
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 sIgA 合成、分泌的关系。方法:Wistar 大鼠70只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BC,n=30)、烫伤治疗组(BT,n=30)、假伤组(NC,n=10)。BT 组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5×10~9 cfu/ml),1.5ml,2/d。检测大鼠细菌及内毒素移位、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肠粘液 sIgA 浓度及肠道浆细胞sIgA 表达情况等。结果:(1)伤后3d,BC 组与 BT 组细菌移位率分别为42%和16%(P=0.004),伤后5d 分别为30%和8%(P=0.002)。(2)伤后大鼠盲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约10~60倍;灌胃双歧杆菌悬液后肠道双歧杆菌明显增多。(3)BC 组肠粘液 sIgA 平均减少约30%,伤后3d 达最低;BT 组3d 伤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回肠粘膜下固有层浆细胞 sIgA 表达减弱,补充双歧杆菌后 sIgA 表达显著增强,5d 接近 NC 组。(4)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与肠粘液 sIgA 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严重烫伤后肠道 sIgA 产生明显受抑制,其改变与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有关,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 sIgA 合成与分泌。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曹卫红盛志勇
关键词:细菌移位分泌型IGA粘膜免疫
补充双歧杆菌可促进烫伤大鼠肠道分泌型sIgA合成与分泌被引量:32
2003年
目的 探讨严重烫伤后补充双歧杆菌与肠道sIgA合成、分泌的关系。  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烫伤对照组 (BC组 ,30只 )、烫伤治疗组 (BT组 ,30只 )、假伤组 (NC组 ,10只 )。BT组大鼠烫伤后灌胃双歧杆菌悬液 (5 0× 10 9CFU/ml) 1 5ml,2次 /d。观测大鼠细菌移位、肠黏膜菌群双歧杆菌量、肠道sIgA分泌和表达情况等。  结果  (1)伤后 3d ,BC组与BT组大鼠脏器细菌移位率分别为 4 2 %和 16 % (P =0 0 0 4 ) ;伤后 5d分别为 30 %和 8% (P =0 0 0 2 )。 (2 )伤后大鼠肠黏膜菌群中双歧杆菌减少 10~ 6 0倍 ,应用悬液后双歧杆菌明显增多。 (3)BC组大鼠肠黏液sIgA平均减少 30 % ,伤后 3d达最低 ;BT组 3d后基本恢复正常。伤后大鼠肠道sIgA表达减弱 ,补充双歧杆菌后sIgA表达显著增强。 (4)肠膜菌群中双歧杆菌量与肠黏液sIgA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结论 大鼠严重烫伤后肠道sIgA产生明显受抑制 ,补充外源性双歧杆菌可促进肠道sIgA合成与分泌。
王忠堂姚咏明肖光夏曹卫红盛志勇
关键词:双歧杆菌烫伤细菌移位
休克期切痂对烫伤大鼠肝、肺组织HMGB1表达及促炎/抗炎平衡的影响
目的:大面积深度烧伤创面焦痴坏死组织的存在是伤后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的重要始动因素,若尽早去除坏死组织、封闭创面,则可能阻断其病理进程。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为新近发现的一种晚期炎症介质,严重烧伤和腹腔感染后HM...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于燕杨红明王强刘强乔林周岗
核黄素对双歧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增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核黄素对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生长的影响。方法 应用常规细菌定量培养及革兰染色镜检技术 ,观察 1、0 5、0 2 5 g·L-1的核黄素对双歧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增殖生长的影响。结果 ① 1g·L-1核黄素组 ,在 4 8h后双歧杆菌活菌数增加约 10~ 10 0倍 ;0 5和 0 2 5g·L-1核黄素组 ,在 72h内活菌数增加约 10~ 390倍 ,镜检示双歧杆菌链的长度亦增加。② 0 5g·L-1核黄素组 ,36h后蜡样芽孢杆菌活菌数增加 ;0 2 5 g·L-1核黄素组 ,在 72h内活菌数均增加 ,约 0 5~ 315倍 ,链长度增加 ,芽胞形成时间延迟。 (3) 4℃存放 ,悬液加核黄素 (0 5g·L-1)可提高双歧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 6mon内的存活率。结论 核黄素可促进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的增殖 ,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剂量依赖关系 。
王忠堂姚咏明盛志勇
关键词:核黄素双歧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增殖
双歧杆菌对严重烧伤患者美罗培南应用后肠菌群的调节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探讨双歧杆菌对烧伤患者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后 ,紊乱肠菌群调整作用。方法 严重烧伤患者 2 3例应用美罗培南 (6 g/d) 7d后 ,随机分为治疗组 (n=11)和对照组 (n=12 ) ;双盲法给予双歧杆菌悬液和生理盐水 (10 0 ml/d) ,疗程 5 d;分别于美罗培南应用前及用后 0、1、3、5 d,常规方法检测粪便中双歧杆菌、真菌、大肠埃希菌量。结果 美罗培南应用 7d,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量骤减近 10 0倍 ,真菌数激增 10 0倍 ;双歧杆菌治疗 1d,肠道双歧杆菌数增加 10 0倍 ,3d后真菌量减少约 2 5倍 ;对照组在停用美罗培南后 5 d肠道菌群始基本恢复 ;腹泻患者口服双歧杆菌后 3d肠道菌群恢复 ,对照组 5 d恢复。结论 长期大剂量应用美罗培南可导致肠道菌群紊乱 ,停药后外源性补充双歧杆菌能较快恢复肠道生态 ,治愈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王忠堂盛志勇蔡宝仁肖光夏王甲汉彭毅志罗奇志
关键词:烧伤美罗培南双歧杆菌属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