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鹏程

作品数:4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细胞因子
  • 2篇大鼠小肠
  • 1篇心脏
  • 1篇心脏移植
  • 1篇移植后
  • 1篇再灌注
  • 1篇再灌注损伤
  • 1篇排斥
  • 1篇排斥反应
  • 1篇缺血
  • 1篇缺血再灌注
  • 1篇缺血再灌注损...
  • 1篇先天
  • 1篇先天性
  • 1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先天性巨结肠...
  • 1篇相关细胞
  • 1篇相关细胞因子
  • 1篇小肠

机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4篇李小松
  • 4篇王鹏程
  • 3篇任松林
  • 2篇王大勇
  • 2篇桂佳育
  • 1篇李仲智
  • 1篇李晓峰
  • 1篇高春桃
  • 1篇朱伟伟

传媒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IL-17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1年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局部组织器官的血流供应被阻断,当血流再灌注时会发生相应的损伤加重的情况。以往人们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着重于氧自由基损伤、能量代谢、细胞内钙超载、白细胞黏附与内皮细胞损伤等理论,而目前细胞因子在IRI中的作用越来越被关注,其中最新研究表明Th17细胞所分泌的IL-17在IRI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现将这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概述。
朱伟伟王鹏程李小松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因子免疫损伤
大鼠小肠移植后二次心脏移植模型建立的研究
王鹏程李小松任松林李晓峰李仲智
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对大鼠小肠移植FK506预处理模型研究,探讨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表达。根据病理表现及相关细胞因子表达,进一步探究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的作用机理,试图为预防小肠移植急性排斥损伤提出新思路。方法雄性健康F344大鼠5对及Lewis大鼠10对,6~8周龄,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1组(F344 5只、Lewis 5只)、对照2组(Lewis大鼠5对)和实验组(F344 5只、Lewis 5只)。采用供体肠系膜上动脉-受体腹主动脉端侧、供体门静脉-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法,供体肠管近端旷置远端回肠-回肠端侧吻合的异体全段性小肠移植术式。实验组:FK506按2 mg/Kg的剂量实验前3日每日肌肉注射,手术当日及术后7 d,按0.3 mg.kg-1.d-1肌肉注射。术后7 d处死受体大鼠或濒死大鼠,取供体肠管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右心室穿刺取血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IL-6、TGF-β、IFN-γ的含量。结果在大鼠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中,移植肠管的黏膜发生明显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对照1组小肠黏膜的病理形态学改变最明显,实验组病理学改变相对较轻,对照2组大鼠小肠黏膜改变最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提示巨噬细胞浸润以对照1组最明显,其次为实验组,对照2组浸润最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大鼠静脉血血清中的IL-6、IL-17、IL-23、TGF-β平均浓度大体趋势相同,各种细胞因子以对照1组最高,实验组次之,对照2组最低。结论在大鼠小肠移植模型中,FK506预处理能减轻小肠移植急性排斥反应造成的黏膜损伤,有利于移植受体的存活。其机理与减少移植肠管巨噬细胞的浸润有关。对照1组和实验组大鼠血液中IL-17、IL-23等细胞因子水平均值都高于对照2组,提示Th17相关因子参与急性排斥反应过程。阻断Th17相关因子产生可能会减轻小肠移植急�
李小松王鹏程任松林桂佳育王大勇
关键词:小肠移植TH17细胞细胞因子白介素17急性排斥反应
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表达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在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外周血和肠黏膜中的表达,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与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发病的关系。方法取24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小肠结肠炎组11例,非肠炎组13例)的静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IL-23的表达,对照组共19例,为腹股沟斜疝,隐睾,鞘膜积液的患儿。利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19例巨结肠合并小肠结肠炎患儿的痉挛段、扩张段肠黏膜固有层中IL-17、IL-23的表达,对照组为4例先天性无肛结肠造瘘术患儿的结肠标本,比较表达的差异。结果小肠结肠炎组血清中IL-17水平为(133.23±113.85)pg/ml明显高于非肠炎组的(9.59±7.75)pg/ml及对照组的(17.96±20.27)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肠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小肠结肠肠炎组血清中IL-23水平为(607.29±213.00)pg/ml明显高于非肠炎组的(105.39±90.02)pg/ml及对照组的(214.08±227.9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非肠炎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在肠黏膜上皮细胞中,扩张段IL-17、IL-23阳性染色强度高于痉挛段和对照组,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肠黏膜固有层中,扩张段IL-17、IL-23阳性细胞百分数高于痉挛段和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0.693、0.972,P〉0.05)。结论在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中,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在外周血中呈现高表达,提示Th17相关因子可能参与小肠结肠炎的发病过程,相关因子的测定有助于巨结肠相关小肠结肠炎的早期诊断。阻断IL-23/IL-17免疫通路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的有效途径。
任松林李小松王鹏程桂佳育高春桃王大勇
关键词:先天性巨结肠症小肠结肠炎细胞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