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建华

作品数:57 被引量:292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领域

  • 50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29篇玉米
  • 11篇间作
  • 10篇作物
  • 7篇施肥
  • 7篇小麦
  • 6篇种间
  • 6篇利用效率
  • 5篇豆科
  • 5篇玉米间作
  • 5篇土壤
  • 5篇种间竞争
  • 5篇灌区
  • 4篇制种
  • 4篇制种玉米
  • 4篇水分
  • 4篇水分利用
  • 4篇水分利用效率
  • 4篇套作
  • 4篇甜瓜
  • 4篇土地当量比

机构

  • 46篇甘肃省农业科...
  • 16篇甘肃农业大学
  • 7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兰州城市学院
  • 2篇学研究院
  • 1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山东省农业科...
  • 1篇宿州学院
  • 1篇中化现代农业...

作者

  • 57篇赵建华
  • 42篇孙建好
  • 29篇李伟绮
  • 6篇董博
  • 6篇陈伟
  • 5篇李隆
  • 4篇张建农
  • 3篇谢永
  • 3篇吴科生
  • 3篇杨谋
  • 3篇樊廷录
  • 3篇李计红
  • 3篇杨新强
  • 2篇王红梅
  • 2篇王淑英
  • 2篇张仁陟
  • 2篇王克鹏
  • 2篇夏海勇
  • 2篇曹孜义
  • 2篇包兴国

传媒

  • 11篇甘肃农业科技
  • 5篇寒旱农业科学
  • 4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研究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北方园艺
  • 1篇大豆科学
  • 1篇植物保护
  • 1篇果树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草业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7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瓜类作物叶绿素含量的遗传特性研究被引量:9
2005年
以不同甜瓜、西瓜、黄瓜、番瓜品种和甜瓜杂交F1、F2及回交后代为实验材料,测定叶片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的瓜类作物的叶绿素含量没有明显的差异,而品种之间总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多数甜瓜杂交组合 F1代叶绿素含量呈现中亲值,少数能够表现出杂种优势,F2代和回交后代的分离结果表明甜瓜叶绿素含量由数量基因控制。
赵建华张建农李浩霞范瑞霞
关键词:瓜类甜瓜叶片叶绿素
三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玉米生产力和种间竞争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合理的种间配置是间作系统中作物获取高产,种间相互作用发挥优势的关键。本研究设置蚕豆/玉米(M/F)、大豆/玉米(M/S)和豌豆/玉米(M/P) 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模式,以及相应单作种植,通过测定单间作条件下作物产量、生物量,明确3种豆科作物与玉米间作对间作玉米生产力和间作作物种间资源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间作模式均具有间作优势,土地当量比(LER)均大于1,两年平均土地当量比分别为1.38 (M/F)、1.19 (M/S)、1.26 (M/P);两年结果均是M/S中玉米产量最高,至收获期,与大豆间作的玉米产量可达单作玉米产量的93.6%(2017)和71.2%(2018);M/S中玉米的穗粒数显著高于M/F和M/P中;地上部生物量及采样期平均生长速率均表现为M/S>M/P>M/F;共生期内大豆相对于玉米的资源竞争力(Asm)随共生期推进逐渐降低,而蚕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fm)和豌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pm)逐渐升高;玉米单独生长时期3种间作模式玉米的补偿效应(CE)无显著差异,各间作模式两年平均CE值均小于1;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甘肃河西走廊灌区玉米与大豆间作是保证间作玉米稳产的有效措施。
赵建华孙建好陈亮之
关键词:种间竞争生态位
子瓜果实贮存期细胞壁超显微结构及相关成分的变化被引量:1
2006年
以大板黑瓜子子瓜为材料,西农8号西瓜为对照,测定和观察不同贮藏期果实硬度、果皮、果肉细胞壁超显微结构、中果皮果胶及其相关酶的变化,研究子瓜果实耐贮性机理。结果表明,贮藏前期子瓜果实硬度较大、中果皮原果胶含量呈上升趋势,25d后平缓下降,西农8号西瓜中果皮果胶酶(PE)、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活性在贮藏期存在明显的高峰,子瓜相应酶的活性变化趋势平缓,果皮果肉组织相关细胞结构解离,破坏时期与程度早于、重于子瓜,至实验结束时,已基本丧失其原有的结构,而子瓜还维持一定程度的完整性。由此认为,子瓜贮存期原果胶含量较高,PE、PG活性变化平缓,细胞壁和细胞膜系统超显微结构相对稳定可能与耐贮性有关。
张建农李计红赵建华曹孜义王福国
关键词:采后细胞壁果胶
甘肃省小麦施肥现状分析与评价被引量:14
2013年
为了摸清甘肃省小麦施肥现状,为提高养分资源利用率与合理施肥提供依据,2008—2009年对甘肃省内定西、陇东、高寒区、沿黄灌区、河西等5个典型生态区农户用肥习惯及用肥量、用肥种类等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调查区小麦施氮、磷肥量普遍偏高,钾肥明显不足;不同生态区养分投入比例不协调,春小麦相对施肥比较适宜,冬小麦磷/氮比普遍偏高;小麦主要以施基肥或种肥为主,追肥量相对较少;肥料品种主要以尿素、磷酸二铵、碳酸氢铵和普通过磷酸钙为主,复合肥(小麦专用肥)有一定的施用面积,但总体比例还较低。
陈伟孙建好赵建华
关键词:小麦施肥现状分析评价
玉米行距对大豆/玉米间作产量及种间竞争力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为明确大豆/玉米间作体系中玉米最佳种植行距,通过设置5个间作玉米种植行距(D10:10 cm、D20:20 cm、D45:45 cm、D60:60 cm、D70:70 cm),研究不同玉米种植行距对作物产量、体系生产力、种间相对竞争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行距改变不影响间作产量优势,土地当量比(land equivalent ratio,LER)均大于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大豆产量随之下降,间作玉米产量随之升高,系统生产力(system production,SP)随之提升;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间作大豆的结荚数和单株粒数,单株结荚数从D10处理的38.5荚·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15.8荚·株-1,单株粒数从D10处理的66.6粒·株-1下降为D70处理的26.4粒·株-1;随玉米行距的增加,间作玉米穗粒数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D60处理穗粒数最大,达606粒;间作玉米行距改变显著影响了种间相对竞争力,随间作玉米种植行距的增加,大豆相对于玉米的竞争力Asm逐渐弱化,竞争力平衡点出现在D45处理,采样期平均Asm为0.01。因此,综合考虑间作体系产量,作物产量和种间竞争力,D45处理为大豆/玉米间作体系间作玉米的最佳行距配置。
赵建华孙建好樊廷录李伟绮唐晓东
基于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的玉米区域试验分析
2023年
为了明确甘肃省2013年玉米区域试验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定性,为玉米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选用2013年甘肃省中晚熟组玉米品种区试参试14个品种(系)、5个试点的试验数据,利用基于R语言的AMMI和GGE双标图分析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和稳产性以及试点环境的区分力和代表性。结果表明,高产品种为泰玉1028、五谷568、龙博士7号、SN318,理想区试点是酒泉和武威。综合分析2种模型,高产又稳定的理想品种为龙博士7号。SN318适宜在酒泉种植,泰玉1028、五谷568、龙博士7号适宜在武威、张掖地区种植。AMMI模型与GGE双标图可以合理有效地评估品种(系)和区域。
李伟绮支小刚赵建华孙建好曹素珍谷科强
关键词:AMMI模型分析GGE双标图丰产性适宜性
施氮与灌水对河西制种玉米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被引量:8
2016年
为探究施氮和灌水对河西灌区制种玉米种子产量以及生产过程中水氮利用的影响,以郑单958(ZD958),先玉335(XY335)为研究对象,设置充分灌水(6 000 m^3·hm^(-2),W_(6000))、中度胁迫(4 500m^3·hm^(-2),W_(4500))、重度胁迫(3 000 m^3·hm^(-2),W_(3000))3个灌水梯度,不施氮(0 kg·hm^(-2),N_0)、中量施氮(225 kg·hm^(-2),N_(225))、过量施氮(450 kg·hm^(-2),N_(450))3个施氮水平,测定收获期种子产量及产量构成,以及播前收后1m深土壤含水量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结果表明,灌溉量对种子产量无显著影响,同一灌水条件下施氮处理产量显著高于不施氮,先玉335组合产量较郑单958组合高,最高产量出现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的过量施氮处理(W_(4500)N_(450)),达11 147 kg·hm^(-2);先玉335组合的种子百粒重显著高于郑单958组合,郑单958组合种子各产量构成均表现为施氮处理高于不施氮。在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0~100cm土壤硝态氮的累积量显著高于重度胁迫和充分灌水;水分利用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均以中度胁迫灌水条件下中量施氮处理占优。综合考虑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适合河西灌区郑单958制种组合和先玉335制种组合的水氮最佳组合为灌水量4 500 m^3·hm^(-2),施氮量225 kg·hm^(-2)。本研究为河西制种玉米种植中水氮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借鉴。
赵建华樊廷录王淑英王建华孙建好李伟绮王红梅
关键词:灌水制种玉米
NBPT和DMPP对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2023年
为了提高氮肥的利用效率,降低氮肥造成的环境污染,探索氮肥增效剂在陇中旱作丘陵区的适应性,在陇中丘陵区旱作农业条件下,设常规施肥、尿素氮减量20%添加NBPT、尿素氮减量20%添加DMPP、尿素氮减量20%、不施氮肥5个处理,研究增效剂NBPT和DMPP对陇中半干旱区马铃薯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施肥马铃薯产量均高于尿素氮减量20%的处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但与不施氮肥差异显著。其中尿素氮减量20%的处理中,以添加DMPP处理产量最高,为13000 kg/hm^(2),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7.72%;其次是添加NBPT处理,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3.41%;氮减量20%,且不添加DMPP和NBPT处理排名第3,较不施氮肥处理增产12.59%;另外,尿素氮减量20%添加DMPP处理的氮肥农学效率、氮肥偏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和降水利用效率较相同施氮量处理均有一定幅度的提升。因此,DMPP在陇中旱作马铃薯田使用对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具有一定的提升作用。
杨新强孙建好李伟绮陈亮之赵建华景龙
关键词:DMPPNBPT水分利用效率马铃薯
甜瓜新品种选育与推广
张建农陶永红曲亚玲秦舒浩程志国徐秉良满艳萍赵建华李计红阎鹏
该项目利用地方品种、引进品种自交系为材料,采用多亲杂交、回交的方法选育骨干亲本,在此基础上,采用杂种优势育种的方法选育出了高产、优质、抗病、耐贮运的甜瓜新品种,用以改进现有甜瓜主栽品种。选育出“黄河蜜6号”和“白兰蜜”两...
关键词:
关键词:甜瓜选育
施肥对小麦/玉米带田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小麦与玉米间作是西北干旱灌区常见的高产栽培模式,为了给小麦/玉米带田高效施肥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在干旱灌区进行的小麦/玉米带田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对小麦/玉米带田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养分均衡供给与合理运筹为核心的优化施肥模式(施有机肥22.5 t/hm^(2)、N 300 kg/hm^(2)、P2O5120 kg/hm^(2)、K2O 120 kg/hm^(2),有机肥、全部磷钾肥及20%的氮肥做底肥,80%的氮肥在小麦三叶期追施10%、小麦挑旗期追施20%、玉米喇叭口期追施30%、玉米灌浆中期追施20%)促进了间作体系作物植株对氮、磷、钾等养分的吸收,相对于增量施肥模式,优化施肥模式的氮肥偏生产力和氮肥农学效率分别提高了38.8%和36.9%,氮肥利用效率增加了14百分点,0~12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量减少43.9%~58.0%,小麦产量达5358 kg/hm^(2),玉米产量达12453 kg/hm^(2)。
汤莹杨君林崔云玲赵建华
关键词:施肥模式养分吸收硝态氮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