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闵峰

作品数:65 被引量:184H指数:8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一七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南京军区科技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4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0篇肝炎
  • 29篇病毒
  • 22篇乙型
  • 20篇乙型肝炎
  • 18篇细胞
  • 18篇慢性
  • 18篇慢性乙型
  • 17篇慢性乙型肝炎
  • 16篇肝炎病毒
  • 15篇丙型
  • 15篇丙型肝炎
  • 11篇丙型肝炎病毒
  • 9篇体外
  • 9篇重型
  • 8篇体外感染
  • 8篇重型肝炎
  • 7篇血浆
  • 7篇病毒体
  • 7篇病毒体外感染
  • 6篇血浆置换

机构

  • 25篇解放军第一七...
  • 14篇第三军医大学...
  • 13篇解放军第17...
  • 9篇厦门大学
  • 7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3篇解放军第30...
  • 2篇解放军174...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南京军区福州...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福州总医院
  • 1篇厦门市中医院
  • 1篇厦门市第一医...

作者

  • 65篇闵峰
  • 32篇宋闽宁
  • 30篇黄文琪
  • 16篇洪美珠
  • 16篇郝飞
  • 13篇张丽
  • 13篇范荣华
  • 10篇骆梅兰
  • 10篇王宇明
  • 9篇吴卫兵
  • 9篇王素美
  • 8篇叶会丽
  • 8篇张丽
  • 7篇黄文琪
  • 6篇刘国栋
  • 6篇吴卫兵
  • 6篇范荣华
  • 5篇许金超
  • 5篇范荣华
  • 5篇张丽

传媒

  • 11篇肝脏
  • 7篇中西医结合肝...
  • 7篇实用肝脏病杂...
  • 5篇临床肝胆病杂...
  • 4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2篇现代医药卫生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临床军医杂志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第八届全国肝...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5
  • 4篇2004
  • 4篇2003
  • 5篇2002
  • 10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肝癌细胞系7721与原代人胎肝细胞用于体外培养HCV的对比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丙型肝炎病毒 (HCV)在体外培养原代人胎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系 772 1中复制和表达的异同 ,探讨HCV体外培养条件。方法 原代人胎肝细胞和人肝癌细胞系 772 1分别与HCV感染血清共孵育后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原位杂交、免疫组化检测细胞和培养上清中的HCVRNA和抗原表达。结果 从孵育的第 2~ 3天 ,即可在细胞内和 /或培养上清中间断地检出HCVRNA(其中HCV在 772 1细胞株中的复制至少可达 66d ,HCV在人胎肝细胞中的复制持续 2 5d) ;HCV抗原可在感染细胞内得到稳定表达 ,感染细胞内存在HCV负链RNA杂交信号 ,且多位于细胞浆。结论 两种肝细胞对HCV易感 ,尤其是 772 1细胞可以稳定地支持HCV体外复制 ,可用于HCV体外长期培养的靶细胞。
宋志强郝飞闵峰马巧玉刘国栋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人胎肝细胞细胞模型HCV肝癌
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肝癌细胞株HepG2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研究人肝癌细胞株HepG2对丙型肝炎病毒 (HCV)的易感性 ,建立细胞感染模型。方法 将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与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共同温育 6~ 8h ,收集不同时相点标本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法分别检测细胞内或上清液中正负链RNA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细胞内HCVNS3、NS5特异性抗原的表达情况 ,以及原位杂交法检测细胞内HCV负链RNA。结果 接种感染血清 3~ 3 5d ,可在细胞内或培养上清液中检出HCV正负链RNA ;HCVNS3、NS5特异性抗原能在感染细胞内稳定表达 ,阳性物质位于胞浆中 ;原位杂交法证实细胞内存在负链RNA ,也位于胞浆中。结论 人肝癌细胞株HepG2不但对HCV易感 。
闵峰王素美郝飞王宇明刘冰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体外感染肝癌HEPG2细胞
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的近期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恩替卡韦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ALT的近期影响。方法:观察恩替卡韦联合保肝药物与单用一般保肝药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第4、8、12周症状、体征、肝功能ALT变化及HBV DNA转阴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8、12周,症状及体征均基本缓解,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第4周ALT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第12周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第4周时治疗组ALT反弹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第4、8、12周HBV DNA转阴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近期肝功能可出现一过性ALT升高,部分患者ALT反弹。恩替卡韦抗HBV复制效果显著。
黄文琪张玲霞宋闽宁闵峰张丽吴卫兵范荣华
关键词:肝功能
肝性脑病患者血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07年
肝性脑病是发生于严重肝功能衰竭时、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因病死率高,发生机制较复杂,尚无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为进一步揭示肝性脑病时的代谢变化情况,本研究对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住院的重型肝炎患者进行去甲肾上腺素(NA)和5-羟色胺(5-HT)的相关检测分析,现报道如下。
宋闽宁骆梅兰黄文琪闵峰宋屿娜吴晓鹭欧阳丽娟
关键词:血浆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肝性脑病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重型肝炎患者
乙型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肝组织HBV复制状态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肝硬化和肝癌患者HBV的复制状态。方法在1982例肝癌和1995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常规检测HBV标记物,并在其中12例患者取得肝组织进行HBVcccDNA检测。结果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所占比例分别为61.7%和74%(P<0.01);将肝硬化和肝癌患者合并后,血清抗HBe阳性者血清HBVDNA≤103拷贝/毫升者占69.1%,高于HBeAg阳性者的21.6%(P<0.01);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107拷贝/毫升者占6.4%,低于HBeAg阳性者的42.0%(P<0.01);HBeAg阳性和抗HBe阳性患者HBV DNA载量分别为6.1lg拷贝/毫升和3.8lg拷贝/毫升(P<0.01);在送检的12例肝组织,HBV DNA均阳性,HBVcccDNA阳性8例。结论肝硬化和肝癌患者抗-HBe阳性比例较高,肝组织HBVcccDNA仍可被检出。
宋闽宁黄文琪闵峰洪美珠范荣华吴卫兵张丽李伟杰
关键词:肝硬化HBV标志物
阿德福韦酯单药挽救治疗对拉米夫定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总结阿德福韦酯(ADV)单药挽救治疗拉米夫定(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效果,分析疗效影响因素,探讨单药挽救LAM耐药的可行性。方法 60例慢性乙型肝炎应用LAM耐药后入组挽救治疗。收集患者的基本特征:如年龄、性别、肝生化指标、HBV DNA及HBV M。纪录治疗持续时间及应答,并进行分组对照。结果 60例中,HBV DNA定量反弹≥1log10拷贝/ml 20例,HBV DNA测序rtM204I/V、rtL180M位点变异40例。生化学突破的LAM耐药患者,给予ADV单药治疗。完成156周治疗者42例。HBV DNA低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 103~105拷贝/ml)治疗后第12至156周HBV DNA转阴率均为80.0%,高复制组(基线水平HBV DNA≥106拷贝/ml)转阴率为40.7%~44.7%,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V DNA转阴率随治疗时间延长渐增加。治疗156周时,HBeAg阳性血清学转换率24.1%。4例因检测出rtA181V/I/S位点变异改用恩替卡韦(ETV)。结论 ADV单药挽救治疗LAM耐药慢性乙型肝炎,具有一定的疗效,且更适合于低病毒载量患者。
宋闽宁黄文琪闵峰洪美珠范荣华吴卫兵张丽
关键词:拉米夫定抗药性阿德福韦酯
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阿德福韦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方法 34例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32例未经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治疗1年时的疗效。结果阿德福韦酯治疗的患者HBVDNA转阴率为88.2%(30/34),非常显著地高于对照组(P<0.001),ALT复常率为76.5%(26/34),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具有良好的效果。
黄文琪宋闽宁闵峰洪美珠张丽吴卫兵范荣华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阴性阿德福韦酯
丁型肝炎病毒核酶结构改建及其对丙型肝炎病毒RNA的剪切活性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观察经过结构改建的丁型肝炎病毒核酶(HDV核酶)对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组RNA是否存在剪切作用。方法对HDV基因组核酶的茎IV区和底物结合区进行改建,获得3种针对HCV RNA的HDV核酶RzC1、 RzC2和RzC3。体外转录制备含HCV RNA 5’一非编码区(5’-noncoding region, 5’-NCR)及部分 C区的底物 RNA(HCV RNA 5’-NCR-C),进行 5’端放射性标记。在一定的 pH、温度、 Mg2+浓度和有或无去离子甲酰胺存在等条件下,将核酶和底物按摩尔比100:1混合,反应2 h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放射自显影,推算剪切百分率。结果 RzC1和RzC2可剪切HCV RNA 5’-NCR—C,在适宜浓度的去离子甲酰胺存在时剪切效率较高。RzC3对底物几乎无剪切活性。结论设计得当的HDV基因组核酶可以剪切异源性RNA分子HCV RNA。
于乐成顾长海毛青李奇芬王宇明闵峰
关键词:丁型肝炎病毒核酶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治疗RNA
乙肝病毒携带者PBMC培养液细胞因子水平的临床研究
2006年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感染免疫耐受状态与预后的关系。方法乙肝病毒携带者(ASC)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刺激诱导培养,检测IL-10、IL-12、γ-IFN、B超及血液生化。结果ASC PBMC培养后上清液细胞因子检测水平显著低于慢性乙型肝炎(CHB)。ASC不同年龄组IL-10测定值均高于正常对照,且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P<0.01,P<0.05)。ASC B超肝门静脉、肝右上下径测定值及脾脏厚度检测结果提示各年龄段检测结果与正常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C携带状态持续时间对肝脏损害影响小于慢性肝炎及活动性肝硬变患者。
宋闽宁黄文琪闵峰骆梅兰
关键词:免疫耐受白细胞介素10白细胞介素12
树鼩肝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观察体外培养的树鼩肝细胞形态结构和生物合成功能。方法采用体外两步灌流法分离树鼩肝细胞,用L15培养基予以培养,光、电镜下动态观察培养肝细胞形态结构,同时并检测不同时相点培养上清中清蛋白、总蛋白及甲胎蛋白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分离的肝细胞经台盼蓝拒染试验证实肝细胞即时存活率达90%以上,1h~3h肝细胞开始壁并伸展,同时可见双核细胞,培养3d 10d肝细胞相互接触,布满视野,肝细胞维持此状态至培养18d,接种1d肝细胞合成清蛋白为6.8g·L^1·d^1,7d达峰值为12.8g·L^1·d^1,并维持至14d,以后逐渐减少至终止培养;培养1d肝细胞的甲胎蛋白分泌量处于较高水平为3.45mg·L^1·d^1·3d达峰值为6.23mg·L^1·d^1,以后逐渐减少,17d检测不出。结论体外培养的树鼩肝细胞具有良好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合成功能,能够满足肝炎病毒体外培养的需要,也为我们深入研究肝炎病毒复制机制创造了实验条件。
闵峰郝飞刘冰刘国栋黄纪明蒋天伦
关键词:细胞学细胞培养细胞分离蛋白质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