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齐中香

作品数:20 被引量:42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2篇细胞
  • 11篇川崎
  • 11篇川崎病
  • 8篇调节性
  • 8篇节性
  • 7篇淋巴
  • 7篇免疫
  • 7篇免疫缺陷
  • 6篇缺陷病
  • 6篇免疫缺陷病
  • 6篇患儿
  • 6篇病患
  • 6篇川崎病患儿
  • 5篇淋巴细胞
  • 4篇原发性
  • 4篇原发性免疫缺...
  • 4篇原发性免疫缺...
  • 4篇皮肤
  • 4篇综合征
  • 4篇基因

机构

  • 17篇深圳市儿童医...
  • 5篇遵义医学院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遵义医科大学...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作者

  • 20篇齐中香
  • 16篇李成荣
  • 12篇王国兵
  • 12篇温鹏强
  • 9篇杨军
  • 8篇徐明国
  • 8篇何庭艳
  • 7篇夏宇
  • 5篇刘琮
  • 5篇王勤
  • 4篇赵俊山
  • 2篇黄瑛
  • 2篇梁芳芳
  • 2篇崔冬
  • 2篇唐根
  • 1篇张秀薇
  • 1篇李长钢
  • 1篇贾实磊
  • 1篇张民
  • 1篇罗书立

传媒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实用儿科...
  • 2篇临床儿科杂志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国际儿科学杂...

年份

  • 2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18
  • 5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3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临床表型及基因诊断分析
2017年
目的探讨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分析我院2007年7月至2016年8月14例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患儿临床资料,包括临床表现、免疫学指标、基因分析结果、治疗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4例男性患儿,起病年龄9个月6岁,均出现反复呼吸道感染,多表现为鼻窦炎、肺炎、不同程度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其中1例慢性腹泻、体重不增。厌氧菌培养显示艰难梭菌生长。另2例合并无菌性关节炎。所有患儿lgG水平(0.05∥L2.42∥L)均降低。13例患儿B细胞数量(0%3.18%)明显降低。10例患儿行单个核细胞BTK蛋白检测,其中3例BTK蛋白表达阳性。10例患儿明确BTK基因突变,4例患儿未能确定致病基因。14例患儿规律IVIG替代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先天性无丙种球蛋白血症常表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体液免疫及淋巴细胞免疫筛查有助于诊断此病。早期规律IVIG替代治疗是首选的有效治疗措施。
何庭艳夏宇齐中香梁芳芳杨军
关键词:低丙种球蛋白血症BTK免疫缺陷
Notch1信号调控调节性T细胞在川崎病中的作用
2022年
目的探讨Notch1信号对川崎病患儿调节性T细胞(Treg)的影响及在血管损伤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收治的42例川崎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急性期及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取样送检,对照组为32名同年龄健康儿童。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静脉血CD4^(+)CD25hiFoxp3^(+)Treg数量及叉头螺旋翼状转录因子(Foxp3)、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Notch1蛋白表达水平;免疫共沉淀-定量PCR技术鉴定CD4^(+)T细胞Foxp3基因启动子组蛋白H4乙酰化(H4Ac)及Notch1受体胞内结合域1(NICD1)、重组信号结合蛋白J(RBP-J)、p300结合水平;荧光定量PCR分析早老素1(PSEN1)、主导控制样蛋白1(MAML1)、RBP-J和Foxp3 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IL-10、TGF-β蛋白浓度。采用t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Foxp3^(+)Treg比例显著降低[(4.3±1.5)%和(7.9±2.9)%;t=6.41,P<0.001],分化及功能相关分子(Foxp3、CTLA4、GITR)表达水平和血浆IL-10、TGF-β蛋白浓度明显下降(t=6.87,P<0.001;t=4.26,P<0.001;t=7.88,P<0.001;t=8.42,P<0.001;t=13.01,P<0.001),其中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前述6项指标低于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t=5.83,P<0.001;t=3.83,P<0.001;t=3.28,P=0.002;t=5.05,P<0.001;t=5.96,P<0.001;t=5.17,P<0.001],治疗后显著上调[t=7.13,P<0.001;t=6.10,P<0.001;t=4.31,P<0.001;t=6.55,P<0.001;t=7.40,P<0.001;t=7.84,P<0.001]。②急性期川崎病患儿Foxp3基因启动子H4Ac修饰及NICD1、p300结合水平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t=10.25,P<0.001;t=6.93,P<0.001;t=6.75,P<0.001),其中CAL组Foxp3基因启动子H4Ac及NICD1、p300结合水平低于NCAL组(t=6.08,P<0.001;t=2.66,P=0.011;t=6.02,P<0.001),治疗后明显上调(t=7.72,P<0.001;t=4.16,P<0.001;t=5.76,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oxp3基因启动子H4Ac与其mRNA水平呈正相关(r=0.47,P<0.001)。各组间Foxp3/RBP-J结合水�
郭育鑫杨莉王国兵温鹏强齐中香徐明国刘琮李成荣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叉头转录因子类
川崎病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急性期患儿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iTR35)亚群改变及其在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48例,同年龄健康对NJL童32例(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TR35、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CD169、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糖蛋白130(gpl30)、IL-12受体B2(IL-12R152)、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l)、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4(pSTAT4)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细胞Src同源2结构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l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IL-35、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iTR35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降低[iTR35:(0.72±0.26)‰比(1.65±0.43)%。,P〈0.05],治疗后明显恢复[iTR35:(1.58±O.63)‰比(0.72±0.26)%。,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显著下调[Treg:(3.26±1.21)%比(7.26±2.86)%,P〈0.05],血浆IL-35、IL-10水平及iTR35细胞gpl30、IL-12R132、pSTATl、pSTAT4表达亦明显降低(P均〈0.05),且血浆IL-35水平与iTR35比例及其IL-12p35、IL-27EBl3表达呈正相关(P均〈0.05),治疗后均显著增加[Treg:(5.89±2.60)%比(3.26±1.21)%,P〈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PD—L1、CD169表达显著上调(P均〈0.05),CD4+细胞PD-1、CD43及其下游分子SHP-2、PTEN、Vav表达明显降低(P均〈0.05),而血浆TNF-α、IL-12水平则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P〈0.05)。结论iTR35细
赵俊山王勤温鹏强涂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IL-35调节性T淋巴细胞
白细胞介素35+调节性B淋巴细胞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L)-35+调节性B淋巴细胞(IL-35+Breg)在川崎病(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2例,同年龄体检健康儿童28例为健康对照组。KD患儿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IL-35+Breg、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比例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I)、CD16q、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CD43、IL-12p35、EB病毒诱导基因3(IL-27EBl3)、IL-12受体B2(IL-12Rβ2)、IL-27受体α(IL-27Rα)、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1(pSTATI)、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细胞Src同源2结构域蛋白酪氨酸磷酸酶2(SHP-2)、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TEN)、vav1鸟嘌呤核苷酸交换因子(Vav)mRNA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IL-3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2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IL-35+Breg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组显著降低[(5.79±2.60)%比(12.65±5.34)%;F=19.23,P〈0.05],其胞内IL-12p35、IL-27EBI3、IL-1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F=9.70、14.30、7.08,P均〈0.05),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显著上调[IL-35+Breg:(10.52±4.95)%;P〈0.05]。2.急性期KD患儿Treg比例及其胞内IL-12p35、IL-27EBl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Treg:(4.12±1.51)%比(8.06±3.32)%;F=19.70、17.69、38.22,P均〈0.05],其中Treg与IL-35+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0.69,P〈0.05),血浆IL-35水平及CD19+B淋巴细胞IL-12Rβ2、IL-27Rα、pSTAT1、pSTAT3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F=8.09、7.54、7.69、5.89、12.59,P均〈0.05),经IVIG治疗后明显增高[Treg:(7.39±2.85)%;P均〈0.05]。3.急性期KD患儿CD14+细胞过表达PD—L1、CD169(F=24.94、16.53,P均〈0
赵俊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齐中香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调节性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调节性B细胞改变及意义初探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调节性B细胞( Breg)在川崎病( KD)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28例,正常同年龄对照组28例,KD患儿分别于静脉丙种球蛋白( 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CD19+CD24 hi CD38 hi Breg、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 Treg)比例及B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PD-L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培养上清中IL-10蛋白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PCR)检测外周血B细胞中IL-10,CD4+T细胞中Foxp3、CTLA-4和GITR mRNA的表达。结果(1)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比例及B细胞IL-10表达均明显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经体外LPS刺激培养48 h后,急性期KD患儿B细胞培养上清中IL-10浓度仍明显低于同年龄正常对照组[(31.06±8.26) pg/ml vs (46.32±13.91) pg/ml, P<0.05];(2)急性期KD患儿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PD-L1表达明显下调(P<0.05),经IVIG治疗后,CD80和CD86表达虽有所增加,但仍低于同年龄对照组(P<0.05),PD-L1表达无明显改变(P>0.05);(3)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比例及相关分子Foxp3、CTLA-4和GITR基因转录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中CD4+CD25+Treg细胞比例与CD19+CD24hiCD38hi B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关系(r=0.62,P<0.05),经IVIG治疗后显著上升(P<0.05)。结论 Breg细胞数量及功能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KD患儿免疫功能紊乱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国兵温鹏强王勤齐中香杨军李成荣
关键词:调节性B细胞川崎病共刺激分子IL-10调节性T细胞
低氧诱导因子-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患儿Th17/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探讨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信号活化在川崎病(KD)患儿Thl7/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急性期KD患儿36例,健康对照组32例。KD患儿分别于IVIG治疗前、后直接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hl7细胞、Treg比例及叉头蛋白P3(Foxp3)、IL-10、IL-17A、HIF-1理、磷酸化信号转导和转录活化因子3(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淋巴细胞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IL-17A、RAR相关孤儿受体1t(RORγt)、p300mRNA表达;免疫共沉淀一定量PCR及免疫印迹法检测外周血CD4细胞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IL.1B、IL-6、IL.21、IL-23、TNF-α水平。结果1.急性期KD患儿Th17细胞比例及IL-17A表达显著上升(t=7.62、9.60,P均〈0.05),Treg细胞比例及转录因子Foxp3、IL-10表达明显降低(t=5.72、6.82、5.83,P均〈0.05),Th17/Treg细胞比值远高于健康对照组(t=12.21,P〈0.05),经静脉用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后均有明显恢复(t=6.28、8.30、4.75、5.02、3.95、9.39,P均〈0.05)。2.急性期KD患儿CD4+T细胞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及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显著上升[H3:(7.32±2.53)%比(2.60±1.08)%;Foxp3:(42.94±15.91)%比(11.01±3.60)%,t=10.20、11.71,P〈0.05],HIF-1α、RO脚t及p300表达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t=6.02、6.92、6.01,P均〈0.05),经IVIG治疗后均显著降低[H3:(4.63±2.07)%比(7.32±2.07)%;Foxp3:(26.37±11.58)%比(42.94±15.91)%;t=4.94、5.05、3.40、5.31、4.29,P均〈0.05]。其中,HIF-1理表达与IL-17A基因组蛋白H3乙酰化水平、Foxp3蛋白泛素化水平呈正相关(r=0.65、0.52,P均〈0.05)�
梅洁花王勤温鹏强徐明国齐中香刘琮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川崎病低氧诱导因子-1Α辅助性T淋巴细胞调节性T淋巴细胞失衡
伴皮肤症状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5例临床特征及基因分析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伴皮肤症状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PIDs)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基因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5例伴皮肤症状的PIDs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15例患儿的中位起病年龄为4个月(新生儿期至11岁8个月),均出现明显的皮肤症状,包括湿疹或冻疮样皮疹、脓疱型银屑病、皮肤感染、皮下出血点或皮肤瘀斑、鱼鳞样红皮病、早老外观及其他皮肤血管炎表现等,伴随症状包括反复感染、自身炎症、自身免疫、生长发育迟缓或淋巴增殖,有脑、肺、肾脏等重要器官功能受损。15例患儿中,5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多,5例Ig E水平升高,其中4例同时存在两项指标异常。基因检测显示WAS、RNASEH2C、NLRP12、IL36RN、NRAS、PIK3CD、STAT1、FOXP3、STAT3、DOCK8、TYK2、SPINK5、NBAS或ITGB2基因变异。2例患儿死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1例失访,其余12例存活,并在个体化治疗中。结论多种PIDs可出现皮肤症状,当伴有反复感染、自身炎症、自身免疫、生长发育迟缓或淋巴增殖等表现时,需警惕PIDs可能,基因检测有助于诊断。
何庭艳黄艳艳齐中香罗贤泽杨军
关键词:免疫缺陷病皮肤症状自身免疫
中国首例X-连锁镁离子通道缺陷原发性免疫缺陷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何庭艳夏宇齐中香李成荣杨军
IFN-α/STAT1/STAT3信号在急性期川崎病PB/Breg细胞分化失衡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2021年
目的探讨急性期川崎病(KD)患儿α-干扰素(IFN-α)/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1(STAT1)/信号传导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信号改变及其在浆母细胞(PB)/调节性B细胞(Breg)分化失衡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深圳市儿童医院接收诊治的38例KD患儿为研究对象,分别于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IVIG)前(KD组)、后(KD^(IVIG)组)直接取血备检,并根据心脏超声结果将KD组患儿分为合并冠状动脉损伤组(CAL亚组)和无冠状动脉损伤组(NCAL亚组),28例同年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Ctrl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19^(+)CD24-CD38^(hi)PB、CD19^(+)CD24^(+)CD38^(hi)Breg细胞比例及CD19^(+)B细胞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细胞分化抗原40(CD40)、磷酸化的STAT1(pSTAT1)、磷酸化的STAT3(pSTAT3)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19^(+)B细胞B淋巴细胞诱导成熟蛋白1(Blimp-1)、干扰素调节因子4(IRF-4)、α/β-干扰素受体亚基1(IFNAR1)、α/β-干扰素受体亚基2(IFNAR2)、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1(SOCS1)、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mRNA表达;ELISA检测外周血浆IFN-α浓度。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SOCS1与pSTAT1、SOCS3与pSTAT3表达水平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Ctrl组相比,KD组外周血PB细胞比例及转录因子Blimp-1、IRF4表达水平显著增高,Breg细胞比例及IL-10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其中CAL亚组前三项指标高于NCAL亚组、后二项指标低于NCAL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IVIG治疗后,KD^(IVIG)组PB细胞比例及Blimp-1、IRF4表达水平低于KD组,Breg细胞比例及IL-10表达水平高于K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KD组血浆IFN-α浓度、CD19^(+)B细胞表面受体CD40、IFNAR1、IFNAR2及下游信号相关分子TRAF3、pSTAT1、IL-6、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trl组,pSTAT3表达水平低于Ctrl组,其中CAL亚组前�
俞灵盈王国兵王国兵温鹏强齐中香齐中香徐明国刘琮
关键词:川崎病调节性B细胞Α-干扰素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意义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亚群改变及其在川崎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期川崎病患儿36例,同年龄健康对照组32名,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取血备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CD25^highFOXP3^+、可诱导性T细胞共刺激分子(ICOS)^+调节性T细胞、ICOS-调节性T细胞比例及IL-10、TGF-β、IL-35p35、IL-35EBI3、TGF-βRⅡ、ICOS、CD28蛋白表达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D4^+T细胞Smad3/4、TGF-β诱导的早期反应基因1(TIEG1)、痒同源物E3泛素蛋白连接酶(hch)等mRNA表达;ELISA检测血浆中TGF-β浓度.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调节性T细胞比例[(3.2±1.8)%]明显低于对照组[(7.3±2.9)%,t=6.9,P<0.05],其中ICOS^+调节性T细胞和ICOS^-调节性T细胞比例[(2.3±1.0)%,(0.9±0.3)%]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4.7±1.4)%,(2.6±0.9)%,t=11.7,9.8;P均<0.05],且ICOS+调节性T细胞/ICOS^-调节性T细胞比值(2.6±0.7)高于对照组[(1.8±0.5),t=9.4,P< 0.05],治疗后均明显恢复[(5.9±2.3)%,(3.9±1.6)%,(2.0±0.8)%,(1.9±0.5)%;t=5.5,5.0,8.2,4.9;P均<0.05];②急性期川崎病患儿ICOS+调节性T细胞FOXP3、IL-10、TGF-β、IL-35p35和IL-35EBI3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5.5,4.8,8.0,6.6,9.6;P均<0.05),而ICOS-调节性T细胞FOXP3、mTGF-β表达亦低于对照组(t=7.5,10.0;P均<0.05),治疗后上述分子表达显著上调(t=3.7,3.7,8.5,6.1,7.7,5.3,7.0;P均<0.05);③急性期川崎病患儿血浆TGF-β浓度及CD4+T细胞TGF-βRⅡ、Smad3、Smad4、TIEG1、Itch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调节性T细胞表面ICOS、CD28表达亦低于健康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恢复.结论 TGF-β、ICOS、CD28信号异常可能是导致急性期川崎病患儿CD4^+CD25^high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亚群比例失调的重要因素.
温鹏强赵俊山齐中香唐根崔冬张民李成荣王国兵
关键词:黏膜皮肤淋巴结综合征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