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哲

作品数:55 被引量:35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6篇切除
  • 15篇手术
  • 14篇胆管
  • 14篇切除术
  • 11篇外科
  • 8篇胰腺
  • 8篇肝切除
  • 8篇肝切除术
  • 7篇胆道
  • 7篇肿瘤
  • 7篇细胞
  • 6篇胆管损伤
  • 6篇医源
  • 6篇医源性
  • 6篇腺癌
  • 6篇并发
  • 6篇并发症
  • 5篇术后
  • 5篇肝细胞
  • 4篇序贯

机构

  • 53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解放军医学院
  • 3篇南开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潍坊医学院
  • 1篇青岛大学
  • 1篇青岛市市立医...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柳州市工人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吉林省德惠市...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5篇刘哲
  • 12篇王敬
  • 11篇张文智
  • 10篇董家鸿
  • 7篇冯玉泉
  • 7篇孔哲
  • 6篇王宇宏
  • 5篇刘永雄
  • 5篇赵向前
  • 5篇卢实春
  • 4篇万涛
  • 4篇姜凯
  • 3篇唐浩文
  • 3篇张雯雯
  • 3篇王湛博
  • 3篇陈永卫
  • 3篇孟翔飞
  • 3篇段伟东
  • 3篇蔡守旺
  • 3篇段卫东

传媒

  • 22篇中华肝胆外科...
  • 4篇军医进修学院...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武警医学
  • 1篇海南医学
  • 1篇继续医学教育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世界急危重病...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华普外科手...
  • 1篇中华全科医学
  • 1篇中华肝脏外科...

年份

  • 3篇2024
  • 5篇2023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 4篇2002
  • 1篇2001
5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浅谈新形势下放射技术的发展
<正> 随着数字化放射科的兴起,所谓“数字化放射科”即指建立在PACS基础上的普通放射CT、MRI、DSA,在图文数据采集传输储存及其他后处理等方面均实现电脑化、网络化、信息化,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放射技术人员与诊断工作人...
张清刘哲
文献传递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和血小板在急性胆管炎评估中的价值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CRP)与血小板计数在急性胆管炎(AC)患者感染严重程度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山东省聊城市光明医院普通外科住院的90例AC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医院就诊的胆管结石无感染的患者60例为对照组。依据《急性胆道系统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将研究组分为轻度感染组、中度感染组、重度感染组。检查所有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CRP、血小板计数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降钙素原、CRP、血小板指标与感染严重程度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降钙素原、CRP及血小板诊断不同感染程度患者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观察组90例患者男性46例,女性44例,年龄(45.6±21.1)岁。对照组60例患者男性、女性各30例,年龄(45.0±19.3)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降钙素原分别为(8.2±1.1)ng/ml、(0.4±0.1)ng/ml,CRP分别为(92.7±21.1)mg/L、(6.1±1.0)mg/L,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血小板分别为(62.6±17.6)×10^9/L和(156.3±35.3)×10^9/L,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感染严重程度与血降钙素原、CRP指标呈正相关(r=0.427、r=0.584,均P<0.05),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429,P<0.05)。降钙素原(截断值9.4μ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0%和65.0%,均高于CRP(截断值145.7 mg/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7.0%和48.0%)及血小板(截断值52.8×10^9/L,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71.0%和52.0%)。结论血清降钙素原、CRP和血小板水平的变化,可以反映AC患者的感染严重程度;降钙素原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对指导治疗有重要价值。
许长起武阿丽张建雷刘哲
关键词:胆管炎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血小板
存活肿瘤细胞比例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患者转化序贯外科治疗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探讨存活肿瘤细胞比例(RVTCs)在初始不可切除肝细胞癌(HCC)患者转化序贯外科治疗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收治的80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70例,女性10例,年龄(54.5±10.9)岁。患者接受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抗体联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为基础的转化序贯外科治疗,计算术后病理标本中的RVTCs,并依据RVTCs情况分组考察其对预后的影响。通过病历系统、门诊系统数据调阅和电话随访患者术后的生存情况。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RVTCs与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的关系,探讨RVTCs的最佳临界值。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使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7例患者的肿瘤切除病理标本未发现存活的肿瘤细胞,即RVTCs为0,获得完全病理学反应(CPR),依据病理结果是否为CPR,将80例患者分为CPR组(n=17)和非CPR组(n=63),CPR组术后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优于非CP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TCs预测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术后1、2、3年无复发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0、0.880和0.788,RVTCs的截断值均为15%,因而确定其最佳临界值为15%,并以此将80例患者分为RVTCs>15%组(n=37)和RVTCs≤15%组(n=43),RVTCs≤15%组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均优于RVTCs>15%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伴乙型肝炎病毒感染(OR=8.114,95%CI:1.343~49.044,P=0.023)、术前改良实体肿瘤疗效评价标准评估为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OR=4.423,95%CI:0.976~20.050,P=0.042)、术前甲胎蛋白≤20μg/L(OR=5.939,95%CI:1.576~22.383,P=0.008)的初始不可切除HCC患者,手术切除病理标本达到RVTCs≤15%的概率高。结论对于接受PD-1抗体联合TKI转化序贯外科治疗的初始不�
李俊锋袁静张雯雯王湛博李雪瑞刘哲万涛胡丙洋曹俊宁卢实春
关键词:肝切除术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被引量:17
2016年
胆漏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我们对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1月-2015年8月92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于安星吴承先刘哲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
射频消融治疗胰腺肿瘤安全性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胰腺肿瘤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对78例不能切除胰腺肿瘤的患者行射频消融治疗发生的并发症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有短期发热症状,部分患者有一过性血清淀粉酶升高,无腹腔出血及腹腔感染发生,胰瘘2例,上消化道出血1例,血管并发症2例,急性重症胰腺炎1例,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7.69%(6/78),其中死亡3例,发生率为3.85%(3/78)。结论:对于不能切除的胰腺肿瘤射频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但由于可能出现致命性严重并发症,必须慎重。
刘哲张文智姜凯刘洋董家鸿冯玉泉
关键词:胰腺肿瘤导管消融术手术后并发症
靶向联合免疫新辅助方案治疗巨块型肝癌1例
2023年
患者男性,64岁,因“发现肝占位6个月”于2022年6月3日收入解放军总医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患者2022年1月行腹部超声检查发现肝内不均匀回声,未进一步诊治。2022年3月出现纳差伴消瘦,2个月内体重下降5 kg,2022年4月出现间断性上腹部胀痛,肝区为著,可自行缓解,于当地医院行上腹部增强CT检查,考虑诊断为肝右叶巨块型肝细胞癌,大小约14.2 cm×10.2 cm。遂于2022年4月29日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一次,术后疗效评估:病变部分坏死,大部分血供存在,考虑肿瘤存活。既往有慢性乙肝病史30年,口服抗病毒药物1个月;糖尿病病史8年,血糖最高17 mmol/L,口服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等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高血压病史8年余,血压最高150/100 mmHg(1 mmHg=0.133 kPa),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吲达帕胺片等治疗,血压控制良好。无冶游史及手术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体检无特殊。
冉子坤焦天宇胡丙洋刘哲卢实春
关键词:腹部超声检查肝胆胰外科肝右叶巨块型肝癌马来酸依那普利肝区
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肝门巨大淋巴结转移一例
2021年
目的:明确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的安全性以及可能获益。方法:分析1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巨大的肝门部淋巴结转移的中老年男性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情况。结果:此例患者手术时间为315分钟,术中出血500 ml,术后住院时间8天,无术后主要并发症,该患者病理为中–低分化胆管细胞癌,肿瘤大小5 ×3.5 ×3 cm,8、12、13组淋巴结转移癌并融合肿块,目前随访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肝内胆管细胞癌合并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淋巴结清扫术,手术风险可控,可能延长患者的无病生存期。
孔哲刘哲王宇宏潘孜博王敬
关键词:肝内胆管细胞癌外科手术病例报道
医源性胆总管下段损伤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回顾病例分析,研究探讨胆总管内探查取石及ERCP取石结石引起下段胆管医源性损伤的预防和处理。方法回顾总结我院95年以来9例以及外院会诊所见26例胆总管下段损伤的病例.结合我科多年来的临床经验,对此类医源性损伤的术中预防和诊断以及早期处理提出科学严谨的理论依据。结果35例均为胆总管内取石所致损伤,33例经T管引流和十二指肠后双套管引流治愈,2例术后并发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胆总管末端医源性损伤的常见原因是不正确的胆总管探查,术中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是关键。
张文智陈永卫刘哲
关键词:胆管医源性损伤
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究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2014年至2016年对33例接受胰十二指肠根治术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术中胰肠吻合采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并记录其一般情况及术后胰瘘、胆瘘、延迟胃排空、切口延迟愈合、感染等并发症情况。数据分析用SPSS 19统计软件,根据数据变量类型以±s或X0.5(Q25,Q 75)表示,选择卡方检验(Chi-square test)计算不同胰腺质地与胰瘘关系。并根据统计学结果以Graphpad prism 5行统计图绘制。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总体并发症率为24.2%(8/33),胰瘘发生率为15.2%(5/33),A级胰瘘占总体胰瘘率的80.0%(4/5)。其中质软胰腺与质硬胰腺胰瘘发生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P=0.934)。胆瘘发生率3.0%(1/33),出血发生率6.1%(2/33),延迟胃排空发生率为3.0%(1/33),围手术期无二次手术及死亡病例。结论应用改良套入式胰肠吻合技术胰瘘发生概率较低,手术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王宇宏刘哲向昕余强杨滔苏茂生孟翔飞王敬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瘘手术后并发症
术前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与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作为胰腺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预后标志物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评估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比值(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胰腺导管腺癌(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行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且术后病理诊断为PDAC的137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97例,女性40例,年龄(58±10)岁。根据DRR最佳生存风险截断值将患者分组,比较关键临床病理指标的组间差异。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采用多因素Cox分析评估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将137例PDAC患者依据DRR最佳截断值1.1分为两组:DRR≥1.1为高DRR组(n=29);DRR<1.1为低DRR组(n=108)。低DRR组患者累积生存率优于高DR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RR≥1.1(HR=2.485,95%CI:1.449~4.261,P=0.001)、术前胆道引流(HR=1.845,95%CI:1.030~3.306,P=0.039)、淋巴结转移N2分期(HR=2.240,95%CI:1.123~4.470,P=0.022)、高级别肿瘤分化(HR=2.001,95%CI:1.279~3.129,P=0.002)、脉管内癌栓(HR=2.240,95%CI:1.123~4.470,P=0.022)是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的PDAC患者总生存期差的危险因素。结论DRR对于接受根治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具有预测价值,DRR≥1.1是PDAC患者术后总生存差的危险因素。
李明泰崔成昊王砚伟刘哲梁雨荣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