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戴锐

作品数:56 被引量:522H指数:13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文化科学
  • 16篇政治法律
  • 3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军事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0篇教育
  • 27篇政治
  • 24篇思想政治
  • 21篇政治教育
  • 21篇治教
  • 20篇思想政治教育
  • 9篇主义
  • 7篇学科
  • 7篇社会主义
  • 7篇思想政治教育...
  • 7篇教育学
  • 6篇思想政治教育...
  • 6篇教育学科
  • 6篇高校
  • 4篇学科建设
  • 4篇知识
  • 4篇社会
  • 4篇文化
  • 4篇教育价值
  • 3篇道德

机构

  • 55篇河海大学
  • 2篇安徽警官职业...
  • 2篇安徽工程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南京邮电大学
  • 1篇江苏经贸职业...
  • 1篇马鞍山职业技...

作者

  • 55篇戴锐
  • 3篇黄传球
  • 3篇刘学坤
  • 3篇曹红玲
  • 2篇李菁
  • 2篇胡晶晶
  • 2篇孙丽芳
  • 2篇韩聪颖
  • 1篇黄明理
  • 1篇赵政委
  • 1篇孙艳秋
  • 1篇曹红玲
  • 1篇王兆鹏
  • 1篇郭瑞燕
  • 1篇吴迪
  • 1篇赵建梅
  • 1篇魏银
  • 1篇马文静
  • 1篇梁栋
  • 1篇陈王平

传媒

  • 7篇思想政治教育...
  • 5篇河海大学学报...
  • 5篇思想理论教育
  • 4篇思想教育研究
  • 2篇学校党建与思...
  • 2篇学术交流
  • 2篇思想政治工作...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黑龙江高教研...
  • 1篇马克思主义与...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当代青年研究
  • 1篇甘肃社会科学
  • 1篇理论与改革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北京青年政治...
  • 1篇档案与建设
  • 1篇江苏教育研究
  • 1篇现代管理科学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4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梦”教育:基于积极心理的理想教育转型被引量:4
2015年
从积极心理学视角看,"中国梦"教育是当代中国对社会成员进行理想教育的一次深刻转型。在"中国梦"的心理结构上,它是以现实为基础、以行动为目标的积极想象力的成果,关键因素由认知转为情感,并实现了个体意识和共同意识、个体需要与群体需要、个体取向与整体取向的统一。"中国梦"教育的实践定位是社会理想的愿景化,它使理想具备了基于个体化的可接受性,蕴含了现实的行动力,实现了理想教育由以往的行为规约向愿景促动的转型。"中国梦"教育也通过向主体揭示个体理想与社会共同理想的差异性的解决路径和实现个体理想的社会条件、强调主体的自我教育、强调内外统一的积极人格的形成以及确立了理想教育的社会化机制和空间等,实现了对理想教育过程的积极化改造。
戴锐
关键词:理想教育积极人格
网络政治参与与青年政治意识的发展被引量:16
2013年
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对政治意识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青年的精英意识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责任化,参与精神意味着青年政治意识的实践化。青年政治参与主要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但尚存在群际隔离与互动失序、政治冷漠与政治热情相交织、政治态度倾向上的不满意度及从众性偏激增加以及网络行为的娱乐化、看客心理与"政不关己"的集体无意识等局限与误区。对于青年的网络政治参与,应当以社会利益激发其网络参与动机、引导参与方向,通过教育使青年网民成长为"组织化的公众",训练思想政治教育者成为在线"意见领袖",建立引导网络政治参与的青年教育"在线联合体",并从法律、道德、技术等方面对青年的网络表达进行多向度、发展性规制。
戴锐马文静
关键词:网络政治参与青年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美育化之价值的多维寻思被引量:11
2008年
德育美育化并不等同于德育审美化和美育育德,其基本含义是"像美育那样进行德育",是以德育为目的、本体和形式,运用美育的规律和方法进行德育,其核心是把道德学习由规范传导过程转变为德性审美过程。美育化之于德育的价值主要在于:昭示着德育传导非功利的、超越性的、自由的德性和人格追求的精神取向;强调以品德心理与践行能力取代终结性品质目标的德育目标观;确立以同构和移情为心理基础的德育基本方法论;形成了以"德—美—德"转化为基本过程、以情感培育为中心、以潜在影响和生活叙事为特征、以活动为主要方式的德育策略体系。
戴锐
关键词:德育策略活动德育
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哲学审思被引量:10
2013年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运用,而语言能否得到适恰的运用,则依赖于对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哲学理解。对语言与人、世界之关系的认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语言的哲学基础。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语言促进人把握自身、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机制,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是一个"结构-关系"统一体。作为思想观念的一种符号化实践,思想政治教育语言必须成为一种具有形式美的语言,诗性语言更有着独特的教育魅力;思想政治教育语言既要具有日常性,又必须超越日常性;同时,它还必须实现规范性、无我性与自由个性的统一。
戴锐李菁
关键词:个性化语言
新时代劳动教育空间的内涵、类型及其结构关系——基于空间现代理解视角下的研究
2023年
空间作为劳动教育的客观载体,在当下劳动教育研究中并未获得应有的学术关注。新时代,劳动教育研究视域与研究范式亟须必要的空间转向。空间及其现代理解为我们分析与解构劳动教育空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遵循。劳动教育空间作为社会空间系统的子系统,是教育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选用与建构的产物,生成性和发展性是其最显著的特征。根据劳动教育对象、劳动教育内容以及劳动教育目标的不同,可以将劳动教育空间划分为基础性、主导性和拓展性三种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劳动教育空间在彼此联结和相互作用中形成整体性、层次性和有序性的结构关系。通过对劳动教育空间及其结构关系的阐释,不仅能够帮助我们从学理上更深入地理解和把握劳动教育空间,在实践中也能进一步提升劳动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帮助教育对象实现劳动能力和劳动观念的双重提升。
黄传球戴锐
关键词:社会空间空间类型空间结构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竞争力的结构之思与建构之路被引量:7
2019年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竞争力,主要体现为学科国际竞争力、某一教育及学术机构的学科国内竞争力以及与其他学科(包括相关学科)之间的比较竞争力三种形态。其学科竞争力的本质在于满足社会人的思想政治品质和精神健全发展需要的能力。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竞争力的本质的上述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竞争力应至少由以下要素构成:以身份、边界与专攻为标志的"专业性",以核心与基础之间的合理关系为标志的"知识抽象度与有用性",以时代性与稳定性相结合为标志的"社会适应性与传承能力",以话语与构造的创新水平为标志的"影响力"。由此,无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竞争力的哪一种形态的建构和提升,都需要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学术——行动共同体"确立以本体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为阈限的学科边界,形成以理论拓展与实践抽象为特征的专攻格局,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话语、构造的同步创新,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规训体系,从而不断提升竞争力要素的水平。
戴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学科竞争力学科知识学科规训
中国青年政治意识的未来发展被引量:2
2014年
青年政治意识作为社会政治现象中的一个特殊方面,对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乃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社会主义公共意识为基础,以主体性、发展性为一般属性,以政治性、积极性和行动性为特殊属性的政治行动意识作为主体政治心理走向政治人格的重要中介,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发展的未来取向,以政治参与意识为中心的青年政治行动意识培养是中国青年政治意识未来发展的重要路径。
孙艳秋戴锐
关键词:中国青年政治意识
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十大关系被引量:10
2010年
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进程中,存在着一系列复杂而重要的关系,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中其他二级学科之间的关系,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关系,政治教育与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深度把握与教育理论、实践能力的优化之间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教学、学术研究与社会服务之间的关系,体系与问题之间的关系,建构与反思之间的关系,理论元典与实践元典之间的关系,学科的中国特色与国际共通性之间的关系,党和政府推动与学科自主发展之间的关系,等等。只有正确把握和处理这些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才能保持确当的功能定位、积极的发展方向,也才能得到持续发展,达到较高的学科水平。
戴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
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现实语境
古今中外,重视家庭教育都是一个普遍现象.在我国,家庭教育自古延今,历经各个朝代的洗礼已形成将有关过去的大量家庭教育的信息编织成一体的一种方式,一种习俗,一种传统,被普遍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应用于历史进程中一个个具体的家庭中....
曹红玲戴锐
关键词:家庭教育亲子关系道德品质教学方式
文献传递
马克思人的尊严思想及其启示被引量:2
2019年
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思想,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核心。马克思在其思想体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出人的尊严的概念,但人的尊严思想贯穿其中。从人的尊严思想的萌芽,到探索人的尊严的存在形式,最终提出实现人的尊严的方式,马克思关于人的尊严思想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摆脱了将尊严归于绝对理性,或人的生物本能的西方传统尊严观,有独特的内涵。分析和理解这一内涵,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和提升人的尊严。
季素娇戴锐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