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皎

作品数:8 被引量:192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4篇四川盆地
  • 4篇盆地
  • 3篇地震解释
  • 2篇原型盆地
  • 2篇运动学
  • 2篇滑脱
  • 2篇几何学
  • 2篇构造几何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结构
  • 1篇新元古代
  • 1篇元古代
  • 1篇裂陷
  • 1篇裂陷槽
  • 1篇裂陷作用
  • 1篇滑脱层
  • 1篇环境演化
  • 1篇古地理
  • 1篇古生代
  • 1篇寒武纪

机构

  • 8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8篇李皎
  • 5篇何登发
  • 4篇梅庆华
  • 3篇李英强
  • 1篇李传新
  • 1篇桂宝玲
  • 1篇文竹

传媒

  • 2篇石油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第七届构造地...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方斗山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方斗山构造带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条件复杂,钻探程度低,目前对其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地表、地貌特征研究,缺乏精细的地下构造解释和成因机制上面的分析。本文以高分辨率的2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3D地震资料、地表地质资料、...
李皎何登发梅庆华李传新文竹
关键词:地震解释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及邻区中-晚侏罗世原型盆地特征及演化
李英强何登发梅庆华李皎
关键词:原型盆地四川盆地
方斗山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形机制
方斗山构造带位于川东高陡构造区,由于构造条件复杂,钻探程度低,目前对其研究成果主要停留在地表、地貌特征研究,缺乏精细的地下构造解释和成因机制上面的分析。本文以高分辨率的2D地震资料为基础,结合3D地震资料、地表地质资料、...
李皎何登发梅庆华李传新文竹
关键词:地震解释
湘鄂西—渝东地区构造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湘鄂西—川东薄皮构造带夹持于西北侧的秦岭造山带、南东侧的雪峰山构造带以及西侧的四川盆地之间,西以华蓥山断裂为界,东以大庸断裂为界,南以涪陵—彭水—慈利一线为界。从元古代至新生代,其构造沉积演化受华南板块、华北板块演化及其...
李皎
文献传递
四川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演化被引量:82
2014年
四川盆地寒武纪台地滩相储集体是一套重要的油气勘探目的层,准确预测其发育部位、储集性能与分布规律是其油气勘探的重要基础,其中,寒武纪不同地质历史时期古地理与构造—沉积环境的研究是储集体预测的关键。根据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和测井分析、地震资料,应用活动论构造—古地理思想,在沉积地质条件、区域连井地层剖面,地层厚度与沉积相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编制了寒武纪各个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图件,反映了四川盆地寒武纪的古地理特征及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寒武纪整体呈现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古地理格局,西部发育潮坪和滨岸等碎屑岩沉积相,中东部发育缓坡相、台地相及台地边缘浅滩相等。沉积相在时空上的响应为由早寒武世梅树村期局限台地→筇竹寺期碎屑岩台地和深水盆地→早寒武世沧浪铺期滨岸—混积台地→早寒武世龙王庙期碳酸盐岩缓坡→中寒武世陡坡寺期蒸发局限镶边台地→中晚寒武世洗象池期成熟镶边台地的演化过程。其中,筇竹寺期为巨厚的烃源岩生成期;龙王庙期和洗象池期,为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有利时期;龙王庙期及陡坡寺期发育的蒸发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
李皎何登发
关键词:古地理寒武纪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被引量:62
2014年
乐山-龙女寺古隆起位于四川盆地中西部,紧邻龙门山构造带。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及构造演化对陆内变形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最新的高分辨率地震和探井资料,结合盆地周边的露头资料,对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的地质结构进行了研究。其结果显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地质结构在整体上构造变形较弱,仅在龙门山前和龙泉山地区变形相对较强;剖面上存在多套滑脱层,具有上、下分层变形特征。通过地震剖面精细解释,并利用平衡剖面技术,分析了古隆起的构造演化。研究认为乐山-龙女寺古隆起受基底隆起控制、具有一定继承性,经历了多期同沉积隆起兼剥蚀过程,形成于前二叠纪,随后经过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运动的调整改造最终定型;其构造演化经历了雏形阶段、发展阶段、强烈隆升剥蚀阶段、稳定埋藏阶段、川西前陆盆地发育阶段以及调整定型阶段,主要受基底和分层滑脱系统2方面因素的影响。
梅庆华何登发文竹李英强李皎
关键词:地震解释滑脱层地质结构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及邻区奥陶纪构造-沉积环境与原型盆地演化被引量:45
2015年
奥陶系是中国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层系。目前,在塔里木、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发现一系列大型油气田,但在四川盆地奥陶系至今仍未取得突破。研究和恢复奥陶纪的构造-沉积环境是研究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构造历史和预测奥陶系有利储集相带的基础。根据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地震和地球化学资料,从周缘大地构造背景、沉积相、沉积充填、古地理、古生态、构造变形出发,将盆地充填演化与周缘隆起、海盆演化相结合,重建了四川盆地奥陶纪不同时期的构造-沉积环境,并探讨了隆起性质和原型盆地演化。四川盆地及邻区在奥陶纪表现为克拉通内坳陷和克拉通边缘坳陷相复合的盆地性质,周缘动力学环境经历了拉张→挤压的演变,主要体现在基底沉降以及隆起/隆升两种机制上。盆地周缘为克拉通边缘坳陷盆地,主要为深水盆地相。研究区中部为克拉通内坳陷盆地,经历了两次大的海平面升降旋回,沉积序列由下向上表现为早奥陶世镶边台地→中奥陶世混积陆棚—镶边台地→晚奥陶世缓坡—深水陆棚相沉积。中奥陶世古华南海盆的消亡,华南板块陆内造山,导致川中隆起、黔中隆起等盆地边缘隆起不断隆升和扩展,海平面持续上升,至晚奥陶世五峰组沉积期,基底快速沉降,形成深水陆棚沉积环境,标志着盆地性质的急剧转变,结束了自震旦纪以来的碳酸盐台地沉积历史。
李皎何登发梅庆华
关键词:原型盆地奥陶纪四川盆地
川中地区新元古代—古生代初多幕裂陷过程及其演化被引量:9
2016年
经钻井、二维和三维地震勘探证实,四川盆地川中威远—安岳之间存在一个近南北向展布的裂陷槽,为川中地区的生烃中心,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最新的地震和钻井资料,依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该裂陷槽的形成演化和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认为在桐湾二期末,受到拉张作用,基底发育正断层,在正断层相关褶皱作用下,构造发生反转,"隆起"变"凹陷",从而在四川盆地形成大型裂陷槽,结合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分析其成因机制,认为四川盆地受南华纪—震旦纪伸展作用影响,发育多幕裂陷,形成半地堑—坳陷组合,早寒武世,裂陷槽受基底正断层传播作用影响而形成。
梅庆华何登发桂宝玲李英强李皎李传新
关键词:裂陷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