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汪国忠

作品数:31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动脉
  • 23篇冠状
  • 23篇冠状动脉
  • 12篇介入
  • 9篇介入治疗
  • 9篇病变
  • 7篇血管
  • 6篇经皮冠状动脉...
  • 6篇冠状动脉介入
  • 5篇动脉介入治疗
  • 5篇左主干
  • 5篇经皮冠状动脉...
  • 5篇冠状动脉介入...
  • 4篇动脉疾病
  • 4篇心肌
  • 4篇冠状动脉疾病
  • 4篇超声
  • 3篇导管
  • 3篇导丝
  • 3篇心病

机构

  • 30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安阳市第三人...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北京市心肺血...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辽宁省人民医...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包头市中心医...
  • 1篇锡林郭勒盟医...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作者

  • 31篇汪国忠
  • 14篇吕树铮
  • 13篇赵全明
  • 8篇张晓霞
  • 8篇田磊
  • 7篇张晓江
  • 7篇陈青
  • 6篇郭成军
  • 6篇柳景华
  • 6篇张英川
  • 5篇迟云鹏
  • 5篇苑飞
  • 5篇宋现涛
  • 4篇葛长江
  • 4篇卢春山
  • 4篇陈韵岱
  • 4篇金泽宁
  • 4篇吴小凡
  • 3篇任芳
  • 3篇赵东晖

传媒

  • 4篇心肺血管病杂...
  • 4篇中国介入心脏...
  • 4篇中华心血管病...
  • 4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国医药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超声影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信息...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6篇2010
  • 6篇2009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定量冠状动脉造影对糖尿病患者靶病变及参考血管的评价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对比血管内超声(IVUS)与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靶病变和参考血管定量测量结果,评价QCA的准确性,以指导临床的干预治疗。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52例,男35例,女27例,年龄(62.3±7.1)岁。接受QCA和IVUS检查。以IVUS测量最小面积处斑块负荷结果作为因变量,以QCA定量测量的病变血管狭窄程度作为自变量,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得到相关系数,建立回归方程。并对比近、远端参考血管直径两类方法测量值。结果QCA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测量结果同IVUS最小面积处斑块负荷结果的回归方程(斜率:0.8286,P=0.001)显示二种方法的测量结果有明确的同步变化趋势和相关性(r=0.691,P〈0.001)。但QCA测量结果(57.9%±15.5%)较IVUS(53.5%±12.9%)高估了病变的严重程度(差值为4.6%±1.2%)。本组患者为血管负性重构,重构指数(RI)为0.87±0.23。相对于近、远端参考血管的管腔直径测量误差[(0.24±0.06)mm和(0.07±0.01)mm]而言,QCA对近、远端参考血管的血管直径的测量误差[(0.81±0.24)mm和(0.64±0.17)mm]更为明显。结论由于糖尿病患者广泛的血管重构(尤其是负性重构),使QCA易高估罪犯血管严重程度。同时,QCA因无法准确显示斑块负荷,而导致造影显示为“正常”血管段,从而低估近远端参考血管直径。
金泽宁吕树铮陈韵岱苑飞宋现涛吴小凡张丽洁任芳葛长江汪国忠胥学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糖尿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增强心肌细胞受磷蛋白反义RNA转染
2010年
目的 探讨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增强心肌细胞反义RNA转染与表达的效应.方法 构建受磷蛋白(phospholamban,PLB)反义RNA真核表达质粒PcDNA 4.1-asPLB,采用磷酸钙共沉淀、超声辐照及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等方法介导反义RNA转染.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细胞PLB、肌浆网钙ATP酶(sarcoplasmic retculum Ca2+ATPase,SERCA2a)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观察不同方法介导PLB反义RNA转染对心肌细胞PLB及SERCA2a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空载体PcDNA4.1比较,PcDNA4.1-asPLB能特异地抑制心肌细胞PLB表达(P<0.05).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明显增强反义RNA转染与表达,与其他转染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cDNA4.1-asPLB对SERCA2a表达无明显影响,但降低PLB/SERCA2a比值.结论 超声破裂载基因微泡是一种高效的反义RNA转染方法,其介导PcDNA4.1-asPLB转染能明显抑制心肌细胞PLB表达.
汪国忠柳景华吕树铮郭成军张英川苑飞宋现涛周渊葛长江
关键词:微气泡转染受磷蛋白
光学相干成像与血管内超声在冠状动脉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比较光学相干成像(OCT)与血管内超声(IVUS)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2年4月至2013年12月因左主干病变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行介入治疗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在左主干介入治疗中使用的血管内影像指导方法分为IVUS组(29例)和OCT组(31例),比较2组患者造影及介入治疗结果和随访12个月后的预后,包括死亡、心肌梗死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结果OCT组患者造影剂用量、后扩张次数和贴壁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IVUS组[(187±29)ml比(155±20)ml、(3.5±0.3)次比(2.3±0.6)次、77.4%(24/31)比51.7%(15/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访12个月后,2组患者病死率、心肌梗死发生率、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IVUS相比,OCT可发现更多支架贴壁不良反应,增加了后扩张次数,但并未明显改善预后。
赵林朱玮玮王志胜何东方迟云鹏张晓江卢春山汪国忠方冬平郝蓬刘梅颜郭成军张英川
关键词:左主干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血管内超声
球囊辅助通过技术在桡动脉通过失败时的应用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比较在不同原因导致桡动脉通过困难时,采用球囊辅助通过(BAT)技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北京安贞医院563例因桡动脉通过困难而采用BAT技术辅助经桡动脉入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根据采用BAT技术的原因不同,分为桡动脉狭窄组382例、桡动脉损伤组98例及桡动脉迂曲组83例。观察近3年BAT应用范围及成功率的变化,并比较三组患者BAT技术的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AT技术应用具有逐年增加趋势,其成功率也逐年提高,2015年度、2016年度、2017年度分别67.2%、81.2%及95.3%,趋势卡方检验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比较不同原因采用BAT技术的成功率发现,桡动脉狭窄组成功率最高(99.5%),其次为桡动脉损伤组(70.4%)及桡动脉迂曲组(5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T技术的应用逐年增加,成功率逐年改善。但针对不同人群,其成功率有明显差异,故在临床应用时,需加强适应证的甄别。
汪国忠赵全明陈清张晓霞田磊吴晓凡
关键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穿孔的封堵导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穿孔的封堵导管,所述封堵导管包括具有导丝腔的导管以及其内部通过两根导丝与操控手柄相连的封堵膜。所述导丝腔在封堵导管头端以远继续向前延伸以形成顶端,利于封堵导管在血管内的通过。所述封堵导...
张晓霞赵全明田磊陈青汪国忠张晓江
文献传递
先期近端优化技术改善分叉病变双支架术的预后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先期近端优化技术(POT)能否常规应用于各种分叉病变双支架术.方法选择我院近3年接受双支架治疗的分叉病变患者386例,根据是否采用先期POT,分为先期POT组178例[先期POT结合常规对吻球囊扩张(KBI)]和KBI组208例.观察2组1年不良心血管事件、KBI成功率及效率.结果在随访期内,先期POT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11.2% vs 19.7%,P=0.03)和再次靶血管重建率低于KBI组(7.3% vs 13.9%,P=0.04),KBI成功率明显高于KBI组(98.3%vs88.5%,P=0.00).结论先期POT结合KBI,能提高KBI成功率及操作效率,使双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获得更佳临床预后.
汪国忠赵全明陈清张晓霞田磊
关键词:扩张术阿司匹林造影剂
左主干病变的介入治疗被引量:1
2010年
吕树铮汪国忠
关键词: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技术远期疗效再狭窄高危患者
心电图右束支传导阻滞合併晕厥8例报告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8例以晕厥及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为首发表现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于1999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以晕厥原因待查而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连续21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217例患者入院心电图呈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有33例(15.2%)。该33例患者在后续的1次或多次动态心电图检查中,有8例(24.2%)检出有一过性Ⅱ°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8例患者均行起搏器置入治疗,术后随访(104±8.9)个月,所有患者晕厥症状均消失。结论:对于心电图表现为RBBB的晕厥患者需要进一步排除高度或Ⅲ°房室传导阻滞的可能性。
郝蓬张英川郭成军柳景华方东平赵东辉刘冰汪国忠李果何东方卢春山刘兴鹏
关键词:右束支传导阻滞晕厥起搏器
BuMA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比较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系统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系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平行对照、多中心、非劣效性检验研究,国内9个中心参与研究,2008年2月至2008年8月同期入选224例无症状心肌缺血、稳定型或不稳定型心绞痛及心肌梗死超过1周,需要行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其中BuMA支架组(试验组)113例,Endeavor支架组(对照组)111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270±30)d使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测定的晚期管腔丢失。次要终点为支架置入后30 d、90 d、180 d、270 d、360 d和540 d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支架血栓事件,并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结果支架置入后(270±30)d的晚期管腔丢失,BuMA组和Endeavor组分别为0.24 mm和0.50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置入后540 d的MACE发生率,BuMA组为6.19%,Endeavor组为8.11%(χ2=0.3097,P=0.5788)。继续随访到术后720 d,MACE发生率,BuMA组仍为6.19%,Endeavor组为9.91%(χ2=1.0533,P=0.3048)。结论 BuMA生物降解药物涂层冠状动脉支架与Endeavor冠状动脉支架相比,能够显著减少晚期管腔丢失,提示BuMA支架在降低支架再狭窄方面可能优于Endeavor支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陈欣田锐汪国忠史冬梅王志坚迟云鹏戴文龙王春梅卢春山陈练刘宏斌刘长福李惟铭倪祝华李强张俊杰林松袁龙刘莉王丽霞宋坤鹏齐大屯张芙荣邱原刚尚云鹏朱岩卢耀军吕树铮周玉杰陈韵岱颜红兵王乐丰陈绍良
关键词:药物涂层支架冠心病可重复性
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穿孔的封堵导管及使用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冠状动脉穿孔的封堵导管及使用方法,所述封堵导管包括具有导丝腔的导管以及其内部通过两根导丝与操控手柄相连的封堵膜;所述封堵导管分为头端部分、远端部分及近端部分;近端部分靠近操作手柄,远端部分一端与近...
张晓霞赵全明田磊陈青汪国忠张晓江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