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志霞

作品数:54 被引量:209H指数:8
供职机构:开滦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9篇科技成果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8篇多态
  • 28篇多态性
  • 27篇基因
  • 24篇基因多态性
  • 23篇血管
  • 22篇血管紧张
  • 22篇血管紧张素
  • 22篇紧张素
  • 19篇血压
  • 18篇高血压
  • 13篇血管紧张素原
  • 13篇脑梗
  • 13篇脑梗死
  • 13篇梗死
  • 11篇血管紧张素原...
  • 11篇原基因
  • 10篇血管紧张素转...
  • 10篇血管紧张素转...
  • 10篇原发性
  • 10篇转换酶

机构

  • 26篇华北煤炭医学...
  • 9篇开滦(集团)...
  • 7篇开滦总医院
  • 7篇河北联合大学...
  • 5篇开滦医院
  • 4篇华北理工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秦皇岛港口医...
  • 2篇开滦医疗集团
  • 2篇唐山市协和医...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 1篇唐山市妇幼保...
  • 1篇河北省秦皇岛...
  • 1篇唐山中医医院

作者

  • 54篇沈志霞
  • 43篇李宏芬
  • 20篇吴寿岭
  • 10篇常延河
  • 9篇王颖杰
  • 8篇刘子洪
  • 7篇任燕
  • 6篇王菊惠
  • 6篇王秀艳
  • 5篇张志纺
  • 5篇张蕴霞
  • 5篇牛建清
  • 5篇宋海澄
  • 4篇韩秀玲
  • 4篇范淑英
  • 4篇代琪
  • 4篇刘雪梅
  • 4篇任燕
  • 3篇韩秀玲
  • 3篇王贺永

传媒

  • 7篇中国现代医学...
  • 6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国综合临床
  • 2篇高血压杂志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标记免疫分析...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5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和α-内收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T174M、M235T及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96例ACI患者(病例组)和3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GT基因T174M、M235T及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基因多态性。结果将AGT基因T174M多态位点与内收蛋白G460T多态位点进行联合基因型分析,TM+GT、TM+TT基因型组合在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OR=3.253,95%CI:1.384~7.646,P〈0.05;OR=3.791,95%CI:1.041~13.286,P〈0.05)。将AGT基因M235T多态位点与α-内收蛋白G460T多态位点进行联合基因型分析,只有GG+MM基因型组合在两组间分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GT基因T174M位点与内收蛋白G460T位点联合基因型TM+GT、TM+TT基因型组合为ACI的危险因素;α-内收蛋白G460T位点与AGT基因M235T位点联合基因型GG+MM野生基因型组合为ACI发生的保护因素。
李宏芬刘子洪沈志霞王颖杰李广强常延河任燕安洁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血管紧张素原基因联合基因基因多态性
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为本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及临床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在开滦总医院进行体检的唐山各企业员工及本地居民自发查体人员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25-羟维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25OHD)浓度,评价人体维生素D水平。结果唐山地区健康人群血清25OHD平均浓度为(46.63±18.23)nmol/L,缺乏率达52.96%。女性25OHD浓度明显低于男性[(42.05±13.13)nmol/L vs.(47.88±18.38)nmol/L,t=26.512,P<0.01]。随年龄增长血清25OHD浓度逐渐增高,各年龄组血清25OHD浓度比较,差异有统学计意义(F=99.409,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户外活动时间、饮食中添加蛋奶海鲜肉类、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及防晒护肤用品是维生素D浓度充足与否的相关因素,维生素D浓度充足与年龄增长、饮食中经常添加蛋奶海鲜肉类及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呈正相关(B=2.565、0.396、0.824,P<0.01),而与较少户外活动时间和经常使用防晒护肤品负相关(B=-1.227、-1.817,P<0.01)。结论唐山地区健康人群维生素D浓度处于缺乏水平,年龄、户外活动时间、饮食中添加蛋奶海鲜肉类、使用保健品(不含维生素D或其他类似物)及防晒护肤用品是影响维生素D浓度的相关因素。
郑贺彭英明沈志霞李宏芬
关键词:血清25-羟维生素D维生素D缺乏影响因素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原发性高血压的相关性探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血脂水平及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为EH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开滦煤矿汉族人群ACE基因Alu I/D多态性进行基因型检测。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含量。结果调查人群中,携带ACE基因Ⅱ基因型者的HDL水平高于携带ID、DD基因型者;携带ID、DD基因型者的LDL水平高于携带Ⅱ基因型者。EH组与非EH组比较,ACE基因不同基因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携带ID(19.88%)、DD(20.82%)基因型者患病率高于携带Ⅱ(14.26%)基因型者(P<0.05);ACE等位基因频率在两组间分布有差异(P<0.05,P<0.01);EH组与NEH组相比,除HDL含量和携带ID、Ⅱ基因型者LDL含量外,其余血脂指标均有差异(P<0.05)。在NEH组,携带Ⅱ基因型者的TC水平高于携带DD基因型者;携带ID、DD基因型者的LDL水平高于携带Ⅱ基因型者。结论 ACE基因不同基因型EH患病率不同,ACE基因I/D多态性与TC、HDL、LDL等血脂水平有关。
韩秀玲沈志霞李宏芬张志纺王贺永张淑青吴寿岭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原发性高血压血脂基因多态性
中国人群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与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基因A^(1166)-C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9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Alu插入 (Ⅰ ) /缺失 (D)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6 C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状态。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PCR RFLP)方法对中国人群ACE基因AluⅠ /D多态性和AT1R基因A1166 CSNP频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中国人群的ACE基因各基因型频率Ⅱ型37 0 % ,ID型 40 5 % ,DD型 2 2 5 % ;I,D各等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5 7 3 % ,42 7%。AT1R基因A1166 CSNP频率分布 :AA型 76 5 % ,AC型 2 3 4% ,CC型 0 1% ;等位基因频率A 88 2 % ,C型 11 8%。结论中国人群ACE基因AluI/D与AT1R基因A1166 C的SNP频率的分布有明显的种族差异。
李宏芬沈志霞常延河吴寿岭阎征王申五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类肽基二肽酶A
醛固酮合成酶基因多态性及生活习惯与急性脑梗死易感性的关系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344T/C多态性及烟酒茶嗜好相互作用与急性脑梗死(ACI)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研究对象的生活习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CYP11B2的基因型。结果病例组CYP11B2基因TC和CC基因型的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38.12%和9.97%;相对于TT基因型,暴露于TC和CC基因型人群的OR值分别为1.72和1.88。病例组C等位基因的频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为29.03%;相对于T等位基因,C等位基因的OR值为1.57。此外研究还显示CYP11B2基因TC或CC基因型与吸烟相互作用可增加ACI的易感性,而该基因型与饮酒、饮茶无显著相互作用。结论当个体携带TC或CC基因型时,ACI的易感性增加,该两种基因型与吸烟相互作用,可增加ACI的易感性。
王秀艳袁建新李洪芬沈志霞刘春英任燕吴寿岭
关键词:醛固酮合成酶吸烟饮酒饮茶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被引量:12
2003年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 I/ D多态性在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 PCR方法对 2 966名开滦矿务局职工进行 ACEI/ D基因型检测 ,并分析比较。结果 研究人群中 II、ID、DD基因型分布频率分别为 41.5%、3 8.4%、2 0 .1% ,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 60 .7%和 3 9.3 %。ACE DD基因型在高血压组 (13 0 8例 )和对照组(1658名 )的频率分别为 18.9%和 2 1.0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按年龄及性别分层后差异也无显著性(P>0 .0 5)。DD基因型及 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有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的趋势 (P<0 .0 0 1)。结论  ACE I/D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无关 ,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分布因年龄不同而不同 ,并提示具有
张琦沈志霞李宏芬程爱斌侯秋霞吴寿岭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基因缺失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和AT_1R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VBI)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CE)基因插入 /缺失(insertion/deletion ,I/D)和血管紧张素Ⅱ的 1型受体 (AT1R)基因A116 6 C多态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 (PCR RFLP)分别检测 12 0例VBI患者和 14 6名正常人对照的ACEI/D基因及AT1RA116 6 C突变位点基因型。结果 VBI患者中ACEI/D基因的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VBI患者中AT1R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两组ACE和AT1R联合基因分析 :Ⅱ AA基因型频率VB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DD AA基因型频率VB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其余联合基因型分析均P >0 0 5,尚不能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CE基因中D等位基因及AT1R基因A116 6 点突变基因型C可能对VBI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在VBI的发生中 ,ACE基因及AT1R基因多态性Ⅱ AA联合基因型对VBI的发生可能存在负协同作用 ,而DD
李宏芬沈志霞刘子洪元小东吴寿岭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T1R基因多态性基因插入
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与急性脑血管病相关性研究
王秀艳袁建新刘春英李洪芬沈志霞宋胜斌李雪梅黄燕冰倪立新任燕
该研究以临床为基础,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应用PRC-RFLP技术,从遗传学角度探讨了急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以及遗传因素与生活习惯等外界因素相互作用对急性脑梗死易感性的影响;揭示了遗传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在急性脑梗死发生...
关键词:
关键词:醛固酮合成酶CYP11B2基因多态性急性脑血管病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M235T及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及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检测396例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和36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AGT基因M235T及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分析其与脑梗死的关系。结果 (1)脑梗死组AGT MM基因型频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MT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两组间α-内收蛋白G460T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脑梗死组MM+GG频率显著少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AGT基因MT基因型可能与脑梗死发病有关;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多态性可能与脑梗死的发病无关;MM+GG基因型组合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保护因素。
李宏芬王颖杰沈志霞
关键词:脑梗死血管紧张素原Α-内收蛋白
AGT和α-内收蛋白基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相关性
李宏芬李广强沈志霞安洁刘子洪韩秀玲王颖杰任燕常延河
从基因水平探讨AGT基因T174M、m235T和α-内收蛋白基因G460T及联合基因与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病的关系;在动脉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中基因多态性分布。结合临床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其他危险因素,探讨与AGT基因T174M...
关键词:
关键词:脑梗死基因治疗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