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培林

作品数:60 被引量:129H指数:6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6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1篇基因
  • 20篇乙型
  • 20篇细胞
  • 20篇肝炎
  • 18篇乙型肝炎
  • 9篇外周
  • 9篇外周血
  • 8篇肝细胞
  • 8篇病毒
  • 7篇多态
  • 7篇多态性
  • 7篇细胞癌
  • 7篇肝细胞癌
  • 7篇HBV_DN...
  • 6篇乙型肝炎患者
  • 6篇淋巴
  • 6篇淋巴细胞
  • 5篇突变
  • 5篇染色
  • 5篇慢性

机构

  • 34篇青岛大学
  • 25篇青岛医学院
  • 8篇青岛大学医学...
  • 4篇青岛市传染病...
  • 3篇青岛市市立医...
  • 3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济宁医学院
  • 1篇济南市中心医...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青岛市妇女儿...
  • 1篇烟台市烟台山...
  • 1篇临淄区人民医...
  • 1篇潍坊市坊子区...
  • 1篇山东医学高等...

作者

  • 60篇王培林
  • 20篇王修海
  • 10篇苏爱
  • 8篇丛书英
  • 5篇邱法波
  • 4篇刘世国
  • 4篇汤秀明
  • 3篇王培柱
  • 3篇杜嗣廉
  • 3篇王振华
  • 3篇王云英
  • 3篇李茜
  • 2篇刘金成
  • 2篇王亮
  • 2篇张超英
  • 2篇李冰
  • 2篇陈在春
  • 2篇吴力群
  • 2篇孔庆兰
  • 2篇徐颖婕

传媒

  • 10篇中国优生与遗...
  • 10篇青岛大学医学...
  • 8篇国外医学(遗...
  • 5篇青岛医学院学...
  • 4篇现代生物医学...
  • 3篇齐鲁医学杂志
  • 3篇国际遗传学杂...
  • 1篇国外医学(病...
  • 1篇中华预防医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遗传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华医学遗传...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实用眼科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杂...
  • 1篇中华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5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2篇2001
  • 7篇2000
  • 5篇1999
  • 5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 3篇1995
  • 1篇1994
  • 5篇199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R-SSCP法检测人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突变的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观察nm23-H1基因在人原发性肝细胞癌中的突变情况,探讨nm23-H1基因突变与肝癌发生、发展及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PCR-SSCP方法对16例肝癌组织、12例癌旁组织和4例正常肝组织的nm23-H1基因的第1、2、4外显子进行突变检测。结果共有5例发生nm23-H1基因突变。在1例癌旁组织中检测到nm23-H1基因第2外显子纯合缺失;在1例肝癌组织中第1外显子、1例第2外显子,癌旁组织中2例第2外显子检测到基因突变。结论nm23-H1基因突变在肝癌组织中发生率低,nm23-H1基因突变可能与肝癌进展及转移有关。
王修海赵炜高洪梅刘世国王培林赵洁
关键词:肝肿瘤肝细胞NM23-H1基因PCR-SSCP
Amp-FLP连锁分析对DMD基因诊断的价值
1999年
①目的 探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 p-FLP)连锁分析对杜氏进行性肌营养不良(DMD)基因诊断中的价值。②方法 运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对10 个DMD家系成员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内9个基因区进行了Am p-FLP连锁分析。③结果 10 个DMD家系中的9 个先证者,6 例为外显子缺失,1 例为内含子缺失,2 例为非缺失型。④结论 Am p-FLP连锁分析是对DMD进行基因诊断的实用方法。
王修海张锋王培林杜嗣廉王兰
关键词:肌营养不良基因诊断聚合酶链反应AMP-FLP
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脏损害及PAI-1的关系被引量:6
2003年
为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肾损害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 1(PAI 1)的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96例正常人、67例高血压无肾脏损害患者和70例高血压伴肾损害患者的ACE基因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PAI 1。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病无明显相关,但高血压肾损害患者DD基因型频率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高血压无肾脏损害组,χ2值分别为6.8589、5.6162和5.9085、5 372。血浆PAI 1在DD型、ID型、II型高血压患者之间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ACE基因DD型可能是高血压肾损害的危险因素;ACE基因多态性与血浆PAI 1水平相关。
王云英张七一王培林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高血压病肾损害
Graves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2003年
Graves病为多基因遗传病 ,是多对易感基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就 Graves病发病的遗传易感性、家族遗传方式。
赵善娜孙晓晖王培林
关键词:GRAVES病遗传学自身免疫性疾病基因
基因治疗在胃肠道及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1996年
目前,对遗传性代谢病发病机理的分子机制的认识有了长足进展.通过转移外源基因到靶细胞有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已经能够改变基因表型.早在10年前被认为纯粹是科学幻想的观念和方法,如今在临床实验中正用于治疗这类疾病。本文对基因治疗作一介绍和综述.列举到目前为止实验室和临床中已经取得成效的典型事例,瞻望在消化道疾病中的应用前景.
王培林冯霞
关键词:胃肠道疾病肝脏疾病基因疗法
nm23-H1基因表达及突变与肝癌转移的关系
2007年
目的研究nm23-H1基因的表达及突变和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展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逆转录PCR(RT—PCR)和逆转录PCR-单链构象多态法(RT-PCRSSCP)对30例肝癌组织、30例癌旁组织和8例良性病变肝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和基因突变情况进行检测。结果nm23-H1基因在肝癌组织、癌旁组织、良性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62±0.41、1.30±0.30和1.25±0.36。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0.05)和良性病变肝组织(P〈0.01);低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低于高、中分化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P〈0.05);有卫星转移灶和无卫星灶的肝癌组织中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例肝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中未发现nm23-H1 cDNA基因突变。结论nm23-H1基因表达水平增高与肝癌的转移有密切关系,nm23-H1基因的异常表达是HCC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王修海高洪梅赵炜刘世国王培林邱法波
关键词:肝细胞癌NM23-H1基因
特发性高钙尿症家族发病情况及治疗随访
1998年
特发性高钙尿症(IH)是儿童期以血尿、泌尿系统结石为主要表现的少见病,其确切病因未明,某些患者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国内报告甚少。我们对1986~1992年确诊的IH患者48例进行了家系调查,以探讨遗传因素与IH发病的关系,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对象...
董淑兰李堂王培林马林荣
关键词:高钙尿症家族史随访
白细胞介素10基因-627位点多态性与早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关系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基因-627位点多态性与早发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血清IL10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HD患者163例和正常对照者112名IL10基因-627位点多态性,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10。结果IL10基因-627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9324,1.5703,P>0.05。按性别分层分析,男性组χ2值分别为1.2708,0.8595,P>0.05;女性组χ2值分别为0.8254,0.7127,P>0.05。血清IL10在AA型、AC型和CC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CHD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10基因-627位点多态性与中国人汉族人冠心病的易感性无显著关联,但可能影响IL10基因的转录活性。
王云英于新娟王培林包振民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基因多态性
人白细胞干扰素对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培养SCE频率的影响被引量:1
1990年
应用不同浓度人白细胞干扰素(Hu-α-IFN)处理17例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观察患者SCE频率的动力学变化。结果表明Hu-α-INF处理组SCE平均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高度显著(P<0.01);急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乙型肝炎处理组之间SCE平均频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王培林董孝咏陈在春丛书英马翠平
关键词:乙型肝炎干扰素DNA损伤
乙肝病毒基因组中U5序列在乙肝患者垂直传递中的分析研究(英文)
2006年
目的研究乙肝病毒在乙肝患者垂直传递中的情况。方法运用分子遗传学的技术方法: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多聚酶链反应-单链构相多态性(PCR-SSCP),对30个家庭(68个病例)的乙肝患者及其子女进行了研究。结果在乙肝患者及其受感染后出生子女中游离型及整合型乙肝病毒持续增高,与感染前所生子女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SNP分析结果显示在乙肝病毒基因组中,U5序列和非U5序列中许多基因位点发生了碱基替换,插入或缺失,男性乙肝患者及其受感染子女的SNP分析结果被确定。结论乙肝病毒可通过男性患者传递至子女;至此,又一个分子遗传学证据证实了了乙肝病毒的遗传性传递。
于常红王培林孔庆兰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