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建

作品数:35 被引量:4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空泡物理和自然循环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核科学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2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2篇核科学技术
  • 3篇理学
  • 2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电气工程

主题

  • 17篇纵向涡
  • 16篇窄间隙矩形通...
  • 13篇传热
  • 9篇强化传热
  • 9篇纵向涡发生器
  • 9篇涡发生器
  • 7篇单相
  • 4篇矩形窄缝
  • 3篇等温流动
  • 3篇摇摆
  • 3篇摇摆条件
  • 3篇内水
  • 3篇热强化
  • 3篇两相流
  • 3篇介质
  • 3篇可视化
  • 3篇工程热物理
  • 3篇传热强化
  • 2篇窄缝通道
  • 2篇熔池

机构

  • 34篇中国核动力研...
  • 17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重庆大学
  • 1篇哈尔滨工程大...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35篇马建
  • 27篇黄彦平
  • 21篇黄军
  • 9篇王秋旺
  • 5篇李隆键
  • 5篇卓文彬
  • 5篇昝元峰
  • 4篇闫晓
  • 4篇王海刚
  • 4篇王艳林
  • 3篇刘晓钟
  • 2篇周娜
  • 2篇李朋洲
  • 2篇宋明亮
  • 2篇张雨
  • 1篇林震霞
  • 1篇周禹
  • 1篇宫厚军
  • 1篇董相禄
  • 1篇曾建邦

传媒

  • 17篇核动力工程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第十届全国反...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化学工程
  • 1篇2007多相...
  • 1篇2007年传...
  • 1篇中国工程热物...
  • 1篇中国核学会2...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3
  • 7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纵向涡有效作用距离初步研究
应用CFX10.0商业软件对窄间隙矩形通道水介质条件下纵向涡的有效作用距离进行了模拟计算,定义了三种判定式,并采用红外热像仪和相位多普勒粒径分析仪的可视化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在本文参数范围内,得出纵向涡发...
黄军黄彦平马建周娜王秋旺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传热强化水介质
文献传递
红外热像仪在纵向涡强化传热研究中的应用
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安装纵向涡发生器后产生的纵向涡可以起到强化传热的作用。应用红外热像仪拍摄了带4对纵向涡发生器的加热板和光滑加热板的背面温度场。两种加热板的实验结果表明,在通道中加入纵向涡发生器后,能够明显地强化传热,证...
黄军黄彦平马建王秋旺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红外热像仪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窄隙通道内纵向涡作用下汽泡行为可视化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当流体流过纵向涡发生器时,会在纵向涡发生器后产生沿纵向移动的涡旋,这些纵向涡的强烈运动,促进了主流区与传热壁面附近的流体搅混,削薄或破坏边界层,实现了强化传热。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加热板上布置矩形块的纵向涡发生器,通过正面450 mm×40 mm和侧面3 mm宽的石英玻璃可视窗内对纵向涡作用下的汽泡行为进行了可视化研究。通过分析纵向涡对单个汽泡、多个汽泡和汽泡演化作用特性的影响,表明纵向涡对汽泡产生了强烈的扰动作用,抑制了汽泡在加热板上的长大和聚集,加强了近壁区热流体和流道中央区冷流体之间质量、动量和能量的交换,对加热板表面的热边界层起到破坏和削薄作用,从而使汽液二相工况下的传热明显强化。由于纵向涡发生器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对平面或近似平面的窄间隙换热结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黄军黄彦平马建王艳林王秋旺
关键词:工程热物理汽泡可视化纵向涡窄间隙矩形通道
海洋条件下任意管道内附加压降的势函数分析和矢量代数积分方法
2012年
在海洋条件下,由于管道平移和摇摆运动会引入附加的体积力作用而产生附加压降。为了获得具有普遍适用性和便于应用的附加压降理论计算结果,从非惯性坐标系下流体动力学动量方程出发,将管道运动划分为平移和摇摆运动方式,应用流体力学势函数分析方法分别获得平移运动和摇摆运动离心力产生的附加压降计算关系式。根据附加压降物理定义,将管道摇摆运动划分为正交摇摆、平行摇摆2种基本方式,采用矢量代数积分方法获得摇摆运动切向力产生的附加压降计算关系式,并讨论了这些关系式的适用性。理论分析结果表明,海洋条件下任意管道内各项附加压降都可得到精确求解。
马建黄彦平李隆键
关键词:海洋条件势函数
纵向涡对窄间隙矩形通道内流动边界层作用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利用纵向涡发生器(LVG)产生纵向涡(LV)强化传热的机理主要是基于对边界层的削薄和破坏。由于LV作用距离远,结构简单,安装高度低,对于具有窄间隙通道的换热结构,LV强化传热有着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应用相位多普勒粒径分析仪对LV作用下的窄间隙矩形通道内速度场分布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表明,LV可以有效地削薄和破坏流动边界层厚度;LV对边界层的削薄和破坏可以对传热起到强化的作用;CFD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剪切应力模型(SST)以对LV作用下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速度场进行有效地模拟。
黄军黄彦平王秋旺马建
关键词:纵向涡发生器窄间隙矩形通道强化传热水介质
高温熔融物流动特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高温熔融物流动特性测量系统及测量方法,所述测量系统包括熔融物释放装置、流道、热电偶、信号处理器、数据采集板和电脑终端;本发明通过建立不同密集程度的热电偶的三维布置,为测量高温熔融物流动特性提供了前提条件;在热...
黎阳宫厚军昝元锋李朋洲卓文彬马建
文献传递
摇摆条件窄缝矩形通道内层流充分发展流动
2013年
为获得摇摆条件下窄缝矩形通道内充分发展层流流动规律,首先根据流体质点受力分析结果求解摇摆条件下的动量方程获得层流充分发展速度分布和摩擦系数的理论解;然后开展角振幅±15°、周期8 s摇摆条件下900≤Re≤2600范围内的层流等温流动实验。理论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摇摆条件相对静止条件的最大不同在于各项质量力的周期性变化会引起压力梯度的周期性变化,流体动力结构关系进行重新调整。其中,流体所受剪切力不发生变化,各项质量力产生的压降波动会相应地引起总压降的波动,而摩擦压降和流量不发生变化;摇摆条件下层流摩擦系数也不发生变化,并且理论预测值相对实验值的偏差在-1.1%~+4.3%的范围,两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马建黄彦平刘晓钟李隆键
关键词:摇摆
窄间隙矩形通道内水介质纵向涡强化传热理论分析
应用3种理论对纵向涡作用下单相水介质在窄间隙矩形通道内的强化换热特征进行分析。从边界层理论得到了流动和热边界层分别对对流换热和摩擦阻力的影响关系式;通过涡运动学方程得到纵向涡产生的条件,并用纵向涡和不稳定流动机理对强化换...
马建黄彦平黄军王秋旺
关键词:窄间隙矩形通道强化传热
文献传递
基于参数化建模的两种堆腔结构下直接安全壳加热预测和对比分析
采用严重事故系统分析程序ASTEC,针对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厂假想直接安全壳加热(DCH)事故在开式和闭式堆腔结构下的熔融物喷放、夹带、金属成分氧化以及堆腔和安全壳增压等行为开展参数化建模、预测和对比分析,评估安全壳内最...
马建闫晓昝元峰卓文彬
关键词:参数化建模
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内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以垂直向上窄间隙矩形通道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恒热流密度加热条件下的单相流动特性实验研究。根据测量的温度、流量、压降和热流密度,获得一定工况范围内层流、过渡流和湍流流动的非等温摩擦系数实验数据,并基于这些实验数据对现有的预测关系式进行了对比评价。结果表明,由Kays和Clark提出的层流等温摩擦系数关系式以及由Blasius、Techo、Moody提出的湍流等温摩擦系数关系式的预测结果均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宋明亮马建黄彦平张雨林震霞
关键词:窄间隙矩形通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