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丽敏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梅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脑膜
  • 3篇脑膜炎
  • 2篇隐球菌
  • 2篇隐球菌性
  • 2篇隐球菌性脑膜...
  • 2篇球菌性
  • 2篇疗效
  • 2篇膜炎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脊液
  • 2篇梗死
  • 1篇导丝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支架
  • 1篇新型隐球菌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新型隐球菌性...
  • 1篇依达拉奉
  • 1篇应用抗生素

机构

  • 6篇梅州市人民医...

作者

  • 6篇李水彬
  • 6篇罗丽敏
  • 5篇成钢卫
  • 2篇俞万香
  • 1篇朱钦辉
  • 1篇周坤元
  • 1篇成铜卫

传媒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齐鲁医学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中国卫生产业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年份

  • 4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真菌培养结果分析及潜在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真菌培养结果对隐球菌性脑膜炎诊疗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隐球菌患者的脑脊液培养结果及印度墨汁染色结果,将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45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43例阳性,虽然高于印度墨汁染色38例阳性的结果,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975,P=0.157);治疗中期脑脊液培养结果30例为阳性,和印度墨汁染色的结果比较未见差异(χ2=1.661,P=0.195);首次脑脊液培养结果显示26例患者对氟康唑耐药而未见对两性霉素B耐药者(χ2=33.804,P=0.000);治疗末期脑脊液培养的结果先于印度墨汁染色转阴,10例印度墨汁染色持续阳性患者,脑脊液培养转阴患者停药后未见复发[P(1≤X)=0.002]。结论脑脊液培养对指导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的价值,需高度重视;培养结果可能更适合作为停药的指标之一。
成钢卫罗丽敏李水彬
关键词:隐球菌性脑膜炎脑脊液
双导丝并直管交换在人路高度迂曲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研究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在人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方法梅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二科自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应用双导丝合并直型导管交换技术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治疗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患者15例.分析患者的疗效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术前和术后3d、1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l情况,以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15例患者中有13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发生颈动脉窦综合征2例,股动脉鞘管周围术后渗血3例,股动脉漏形成1例。1例患者术后NIHSS降低,但头颅CT未见新发脑梗死;与术前[14(9~17)]比较,15例患者术后1月NIHSS评分[11(8-13)]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0.153,p=-0.000);患者术后3月mRS评分与术前比较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79,P=-0.045)。结论双导丝合并直管交换技术在入路高度迂曲的颈动脉支架植入术中安全有效。
成铜卫李水彬罗丽敏周坤元朱钦辉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植入
时间窗外动脉溶栓治疗颅内小动脉闭塞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小动脉闭塞后超时间窗外动脉溶栓的收益。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将诊断为颅内小动脉闭塞并超过现行溶栓时间窗(6.0 h)的60例患者分为动脉溶栓组及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24 h NIHSS评分、发病后7天NIHSS评分、发病后3个月的mRS评分。结果颅内小动脉闭塞患者通常较年轻,多为男性,基础NIHSS评分较低,危险因素较单一,常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高脂血症及饮酒。动脉超时间窗外溶栓组虽然非症状性脑出血较为常见,但未见症状性脑出血或死亡病例。超时间窗外动脉溶栓组治疗后24 h及发病后7天的NIHS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Z=-9.375,P<0.05;Z=-6.905,P<0.05),动脉超时间窗外溶栓组发病后3个月的mRS评分较常规用药组改善明显(U=-4.306,P<0.05)。结论对确诊颅内小动脉闭塞的患者,动脉溶栓超时间窗外溶栓安全有效。
成钢卫罗丽敏李水彬
关键词:脑梗死溶栓治疗
应用抗生素前脑脊液培养对治疗细菌性脑膜炎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应用抗生素前脑脊液培养在治疗细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按照应用抗生素前是否行脑脊液培养,将136例确诊为细菌学脑膜炎的病人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病人脑脊液培养阳性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结果用药后培养组88例病人中,脑脊液培养阳性者0例;用药前培养组48例病人中,脑脊液培养阳性者26例(5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1.360,P<0.01)。用药前培养组有3例(6.3%)病人死亡,用药后培养组有12例(13.6%)病人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27,P>0.05)。用药前培养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6.3±1.9)d,用药后培养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2.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006,P<0.01)。脑脊液培养阳性的26例中,脑膜炎双球菌4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葡萄球菌8例,猪链球菌1例,阴沟肠杆菌3例,大肠杆菌4例,蜡样芽孢杆菌1例,变形杆菌1例,肺炎球菌2例。结论对考虑细菌性脑膜炎的病人,应用抗生素前首先行脑脊液培养可以极大地提高脑脊液培养的阳性率,明显缩短病人的住院时间。
成钢卫罗丽敏李水彬
关键词:脑脊液抗菌药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联合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的实际疗效。方法 将发病48h内的大面积脑梗死的病人67例.随机分入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注射剂30mg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21d,同时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作为基础治疗;治疗组除应用依达拉奉外尚应用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mg静脉滴注,每日一次,共21d。发病72h和治疗后定期对患者行欧洲卒中评分(E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以治疗21dESS的评分和第90d的ADL评分作为主要疗效判断标准。结果 21d后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的ESS评分分别为(68.12±17.58)、(51.29±15.36),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90d后治疗组、对照组ADL(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74.75±23.52)、(54.85±33,93),两组相比有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大面积脑梗死疗效明显。
成钢卫李水彬罗丽敏俞万香
关键词:依达拉奉脑梗死神经节苷脂
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8年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可行性。方法:将常规静脉注射两性霉素B后、病情仍难以控制的(脑脊液中新型隐球菌性仍难以转阴,颅内高压持续不降)24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组、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组,鞘内注射剂量从0.1 mg开始,逐渐增加剂量,直到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或每次注射剂量达到1 mg。结果:患者可以较好地耐受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鞘内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发生不良反应的几率及严重程度明显低于普通两性霉素B。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鞘内注射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具有可行性。
成钢卫李水彬罗丽敏俞万香
关键词:两性霉素B两性霉素B脂质体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