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廷武

作品数:13 被引量:104H指数:6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杉木
  • 6篇幼林
  • 6篇土壤
  • 5篇杉木幼林
  • 4篇增温
  • 4篇生态系统
  • 4篇米槠
  • 3篇亚热带
  • 3篇人工林
  • 3篇中亚热带
  • 3篇微生物
  • 3篇陆地生态
  • 3篇陆地生态系统
  • 2篇亚热带地区
  • 2篇有机碳
  • 2篇森林生态
  • 2篇森林生态系统
  • 2篇杉木人工林
  • 2篇杉木幼苗
  • 2篇土壤溶液

机构

  • 12篇福建师范大学
  • 7篇福建省湿润亚...
  • 2篇教育部
  • 1篇福建农林大学

作者

  • 13篇林廷武
  • 11篇林伟盛
  • 11篇刘小飞
  • 10篇熊德成
  • 7篇杨玉盛
  • 6篇林成芳
  • 5篇胥超
  • 5篇蒲晓婷
  • 4篇谢锦升
  • 4篇陈仕东
  • 3篇杨智榕
  • 2篇王恩熙
  • 2篇邱曦
  • 2篇张浩
  • 2篇郑蔚
  • 1篇陈光水
  • 1篇杨柳明
  • 1篇吕茂奎
  • 1篇江淼华
  • 1篇王巧珍

传媒

  • 10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添加与去除对土壤呼吸的影响被引量:33
2016年
在未来大气CO2浓度升高的背景下,植被净初级生产力的增加将促使森林土壤碳输入增多。凋落物是土壤碳库的重要来源,对土壤呼吸会产生重要影响。为了模拟植物净初级生产力提高、凋落物产量增加情景下凋落物对土壤呼吸和土壤碳库的影响,2013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福建省三明市陈大镇国有林场,在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和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次生林,通过设置去除凋落物、添加凋落物和对照(保留凋落物,不做任何处理)处理,研究了土壤呼吸和土壤碳库的动态变化。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在10%–25%范围内,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指数(Q10)随着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当含水量<10%时,由于干旱胁迫打破了土壤呼吸与温度之间的耦合,改变了Q10值,使得Q10值小于1。土壤呼吸与凋落物输入量呈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杉木人工林对照和添加凋落物处理及米槠次生林对照处理,土壤呼吸与2个月前的凋落物输入量相关性最好。而米槠次生林添加凋落物处理,土壤呼吸与当月的凋落物输入量相关性最好,不同林分凋落物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率不同,米槠次生林凋落物层呼吸年通量明显大于杉木人工林,分别占各林分土壤总呼吸的34.4%和15.1%,添加凋落物后,杉木人工林和米槠次生林的土壤呼吸速率增加,但添加凋落物处理的土壤呼吸年通量与对照的差值小于年凋落物输入量。因此,在未来全球CO2升高背景下,植被碳储量的增加、凋落物增加并没有引起土壤呼吸成倍增加,更有利于中亚热带地区土壤碳吸存。
李晓杰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林廷武施友文谢锦升杨玉盛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呼吸凋落物
高频观测的土壤异养呼吸昼夜变化被引量:9
2014年
森林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最大的碳库,约占全球土壤碳库的3/4,在全球C循环中起至关重要作用[1]。土壤异养呼吸( Heterotrophic respiration , Rh )是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库损失的主要途径。土壤异养呼吸是指土壤在微生物参与下的矿化过程,主要包括根际微生物呼吸、矿质土壤呼吸(无根土壤)和枯枝落叶层呼吸,由于土壤动物呼吸量不大,因此森林生态系统的异养呼吸主要表现为矿质土壤呼吸[2-4]。土壤异养呼吸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在全球范围内,异养呼吸所占总呼吸的比例为7%~83%,其中在热带和温带(30%~83%)森林生态系统中所占比例高于寒带地区(7%~50%)[5-6];同时异养呼吸在时间尺度上(昼夜、季节和年际)也具有高度的变异性[6-11]。
刘小飞陈仕东陈仕东林伟盛熊德成林成芳林伟盛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根际微生物高频陆地生态系统
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10
2015年
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林转换为米槠人工林后,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森林转换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平均下降28.8%、11.0%(P〈0.05)。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0~10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分别为306 mg·kg-1、209 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0.71%、0.91%;10~20 cm分别为210 mg·kg-1、158 mg·kg-1,分别占土壤有机碳的0.71%、0.88%;两林分0~10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508 mg·kg-1、460 mg·kg-1,10~2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分别为373 mg·kg-1、327 mg·kg-1。米槠天然林和米槠人工林中的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微生物生物量碳在不同季节表现出极显著差异(P〈0.01),两林分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最高值出现在秋季,最低值出现在冬季;而微生物生物量碳夏秋季显著高于春冬季(P〈0.05)。
李伟王巧珍刘小飞熊德成林伟盛胥超林廷武
关键词:活性有机碳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深层土壤CO_2通量的影响(简报)被引量:2
2015年
全球气候变暖已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据IPCC(2007)预计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增加1.1~6.4℃[1]。由此,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但是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在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的草原、农田、冻原和森林生态系统[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野外增温实验很少见[4-6]。
林伟盛蒲晓婷杨智榕熊德成胥超林廷武刘小飞
关键词:CO2通量冻原亚热带地区低纬度地区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溶液DOM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IPCC(2007)预计在21世纪末,全球平均温度将会升高1.1℃至6.4℃[1]。在过去的20年中,全球相继开展了大量的增温控制实验,预测各类生态系统对全球变暖的响应。据已发表的文献统计分析表明,目前野外增温控制实验主要集中于温度受限制的中高纬度地区[2-3],在30°N以南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还几乎没有主动性控制增温实验[4-6],这限制了对全球变暖如何影响亚热带和热带生态系统的认识。
杨智榕林伟盛蒲晓婷郑蔚元晓春刘小飞熊德成胥超林廷武
关键词:DOM样地矿化速率
抚育管理对米槠人工幼林地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于2012年4月至2015年3月期间分别对米槠人工幼林进行6次抚育管理,同时对幼林地抚育前后径流量和泥沙量进行观测,并与米槠次生林内的自然流失量(对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除第1次抚育(2012年7月18日)外,其余5次抚育显著增加了幼林地径流和泥沙量,抚育后的径流量是抚育前的1.7-2.5倍,平均为2.1倍;抚育后的泥沙量是抚育前的2.2-9.8倍,平均为4.7倍;抚育前米槠人工幼林的径流量和泥沙量分别是米槠次生林自然产流量的2.4-6.0倍和2.3-4.7倍,抚育后人工幼林产流量和泥沙量分别是次生林的4.4-14.7倍和3.2-24.8倍;幼林抚育极大地增加了米槠幼林地和次生林之间的水土流失差异。
胥超谢锦升刘小飞熊德成陈仕东林伟盛林廷武林成芳
关键词:幼林抚育径流量
中亚热带杉木人工老龄林林下植被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以福建省三明市莘口教学林场小湖工区杉木人工老龄林林下87种植物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功能群植物叶片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分析植物各叶片碳氮磷含量。结果显示:杉木人工老龄林林下87种植被叶片C、N、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47.45、18.14和0.71 mg·g-1,叶片C∶N、C∶P及N∶P比值分别为26.56、704.94和27.10,不同生活型植物的C、N、P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C∶P和N∶P在不同生活型植物间不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表明植物的叶片C∶N、C∶P都与相应的N、P含量呈现极显著负相关性(P<0.01),而叶片N含量与P含量的变化并不相关。以上研究结果表明,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中亚热带杉木人工植被植物对养分元素的利用效率显著低于全国陆地植物的平均水平,不同科和不同生活型功能群植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显著不同,表现出显著的养分适应策略差异性。
王恩熙谢锦升杨柳明林廷武张晓燕张浩邱曦蒲晓婷
关键词:生活型植物功能群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林不同深度土壤溶液NO_3^-浓度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全球温度在上个世纪平均增加了大约0.74℃(1906--2005年)。全球气候模式预测这个趋势将延续到本世纪,到2099年,全球气温将增加1.8-4.0℃。全球变暖可能导致陆地生态系统发生深刻的变化,然而至今为止仍然没有详尽评估这些变化对生态系统氮库及其动态造成的影响。氮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最具限制性的元素,在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林伟盛蒲晓婷杨智榕郑蔚元晓春刘小飞熊德成林廷武林成芳
关键词:土壤溶液杉木幼林陆地生态系统增温全球温度
模拟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生长影响研究初报
2014年
IPCC第4次评估指出,到21世纪末,全球平均气温将升高1.1-6.4℃,气候变暖将对陆地植物的生长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对温带森林物候节律具有诱导作用,使植物生长提前、休眠推迟从而增加生态系统碳吸存,同时也会改变草本植物的群落组成,甚至降低种子的萌芽率。与寒带和温带物种不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物种生长区域温度季节性变化小、气候条件相对稳定。
林廷武刘小飞林伟盛熊德成胥超林成芳陈仕东杨玉盛
关键词:杉木幼苗亚热带地区增温全球平均气温气候变暖
土壤增温对杉木幼苗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全球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中预测到本世纪末全球地表平均增温1.1-6.4℃。大量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森林生态系统的地上和地下生态过程,有关全球变暖对地上部分的影响在过去十几年已有许多报道,而到目前为止地下部分,包括根系、土壤等了解还十分有限。特别是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细根是植物吸收水分和养分,土壤碳输入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关键环节,对调控生态系统碳平衡以及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熊德成刘小飞陈仕东林伟盛林廷武林成芳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活性杉木幼苗细根增温森林生态系统全球变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