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志
- 作品数:28 被引量:156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市第六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胆固醇酯转运蛋白及其基因多态性研究进展被引量:1
- 2006年
- 王永志宋耀虹
- 三种检测方法在胃液隐血试验中的临床应用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 探讨并评价转铁蛋白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化学法测定胃内容物隐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对103例患者胃液同步使用检测转铁蛋白(TF)法、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和化学法进行检测.以内窥镜检测为金标准,探讨三种方法的灵敏度及特异度.结果 化学法灵敏度(阳性率)为35.9%,特异度为36.0%;血红蛋白胶体金法灵敏度(阳性率)为41.0%,特异度为72.0%;转铁蛋白法灵敏度(阳性率)为52.7%,特异度为76.0%,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9.466,P<0.05;χ2=9.346,P<0.05).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灵敏度(阳性率)为62.8%,特异度为84.0%.结论 检测胃液隐血时转铁蛋白法优于化学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联合应用转铁蛋白法和血红蛋白胶体金法检测更符合临床诊断,是筛检胃内容物隐血更理想的新方法,值得推广.
- 王永志王宏申亚丽李馨贺斌
- 关键词:胃液化学法
- 脑钠肽与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非ST段抬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浆脑钠肽(BNP)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NSTEACS患者132例,其中不稳定型心绞痛(UA)94例,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NSTEMI)38例,检测其血浆BNP、高敏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I(cTnI)浓度。对UA患者进行Braunwald分级,对NSTEMI进行Killip分级;1周内行冠状动脉造影,并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期间不良事件的有无将患者分为不良事件和无不良事件组,比较2组BNP、CRP、cTnI水平。结果随着Braunwald和Killip分级增高,2组血浆BNP浓度均增高,且每两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不良事件组,血浆BNP、CRP、cTnI浓度均显著高于无不良事件组。结论NSTEACS患者血浆BNP浓度与疾病严重程度及不良预后相关。
- 田颖刘肆仁王永志董蕾陆锐向小平
- 关键词:脑钠肽高敏C反应蛋白
- Ⅱ型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6年
- 王宏王永志高云翔
- 高尿酸血症与2型糖尿病合并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和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并发症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体检健康者97例纳入对照组,单纯2型糖尿病组103例和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78例。比较3组受试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ApoB、肌酐(Cr)、尿酸(UA),同时留取晨尿检测尿微量清蛋白(UMA)及体质量指数(BMI),并研究高尿酸血症和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相关性。结果单纯2型糖尿病组FPG、TG、Cr、UMA、HbA1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MI、FPG、TG、TC、LDL-L、UMA、Cr、HbA1c均高于对照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BMI、TG、Cr、UMA、HbA1c均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P<0.05)。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的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斑块发病率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比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血脂异常,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组患者糖尿病肾病、下肢动脉斑块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
- 王永志王宏景燕翔文宁
- 关键词:高血尿酸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 血液病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分析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发生输血不良反应的原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北京市第六医院输血的150例血液病患者临床资料,共输血5184例次,收集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诊断、输血类型、输血时间、是否有输血史、妊娠史、输血不良反应史,以及出现临床症状的详细记录,血库每周汇总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结果输血5184例次共发生输血不良反应112例次,发生率2.16%,其中变态反应68例次(1.32%),以输注血小板引起为主;发热44例次(0.85%),以输注悬浮红细胞引起为主,未发现其他输血不良反应。有输血史、过敏史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均高于无输血史、过敏史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34%(102/4350)比1.20%(10/834),χ^(2)=6.899,P=0.009;3.06%(98/3200)比1.42%(14/984),χ^(2)=7.767,P=0.005];女性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男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2%(60/2126)比1.70%(52/3058),χ^(2)=8.356,P=0.004];年龄<18岁和≥18岁患者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6%(3/259)比2.21%(109/4925),χ^(2)=1.295,P=0.255]。结论成分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变态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临床医务人员需仔细把控输血指征,选择合适的血液成分,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保障输血安全。
- 满志然张勇柴俊月王永志
- 关键词:血液病输血变态反应发热
- 根据血清胱抑素C浓度推测肾小球滤过率的临床应用被引量:54
- 2004年
- 目的 评价血清胱抑素C(CysC)替代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作为推测肾小球滤过率 (GFR)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 应用留尿法测定 12 0位患者的Ccr,同时测定血清CysC的浓度。并按Ccr测量值的大小将患者分为 3组 ,将 3组的Ccr同血清CysC浓度的样本均数进行比较。结果 3组Ccr与血清CysC的样本均数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3组的相关系数均在 0 .9以上 ,有着很好的相关性。结论 血清CysC作为GFR的内生标志物 ,由于其无需留尿、方法简单而优于Ccr,在临床应用CysC替代Ccr是可行的。
- 章毅王永志
-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肾小球滤过率肌酐清除率
- 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对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研究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对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患者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96例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大量输血的患者,按输注不同储存时间的悬浮红细胞分为短期组和长期组,每组48例。短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长期组患者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观察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生化指标[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血常规水平[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电解质水平[pH值、血清总钙离子(TCa^(+))、钾离子(K^(+))]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输血前后,两组患者PT、APTT、Hb、HCT、PLT、pH值及TC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APTT、Hb、HCT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pH值、TCa^(+)水平均低于本组输血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TBIL、DBIL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短期组患者TBIL水平高于本组输血前,长期组患者TBIL、DBIL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及短期组(P﹤0.05)。输血前,两组患者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两组患者的K^(+)水平均高于本组输血前,且短期组患者K^(+)水平低于长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长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系统肿瘤手术患者术中输注储存时间﹥2周的悬浮红细胞时容易增加溶血风险及不良反应,血液中TBIL、DBIL和K^(+)水平升高,对患者影响较大。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控制悬浮红细胞的储存时间,降低输血风险。
- 申亚丽王永志李骊孙逸群
- 关键词:悬浮红细胞消化系统肿瘤围手术期输血
- 尿微量白蛋白、β_2-微球蛋白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价值被引量:15
- 2011年
- 目的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MA)、β2-微球蛋白(β2-microglobin,β2-MG)和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116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92例无早期肾损害患者为DM组,2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为DN组,同期3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测定3组尿MA、β2-MG,血清hs-CRP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组,DN组尿MA、β2-MG,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DN组高于DM组(P<0.05);3项联合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单项检测(P<0.05)。结论尿MA、β2-MG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尿MA、β2-MG与血清hs-CRP联合检测可提高对糖尿病肾病早期肾损害的诊断率。
- 王宏王永志
- 关键词: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
- 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及透析器对β_2-微球蛋白清除效果的探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评估不同血液透析方式及不同透析器对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效果。方法测定52例血液透析患者透析前后的β2-MG、尿素氮(Bun)和血肌酐(Scr)的浓度。其中30例应用血仿膜透析器行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22例应用聚砜膜透析器行血液透析滤过(HDF)治疗。进行透析前后样本均数的比较,计算β2-MG、BUN及Scr的清除率及两种透析方式的KT/V值。结果行HD治疗组β2-MG浓度透后较透前升高,透前(11.80±2.43)mg/L,透后(12.89±2.52)mg/L,(P<0.01);而行HDF治疗组β2-MG透后较透前明显降低,透前(11.30±1.78)mg/L,透后(5.47±2.56)mg/L,(P<0.01);且HDF治疗组β2-MG清除率为51.6%。结论HDF可以较好的清除血液中的β2-MG,减少其在体内沉积,减少透析并发症的发生。
- 齐淑春章毅王永志唐江秀
- 关键词:血液透析Β2-微球蛋白肾功能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