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琦

作品数:15 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会议论文
  • 6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动脉
  • 12篇颈动脉
  • 11篇斑块
  • 10篇超声
  • 7篇血管
  • 7篇易损性
  • 7篇斑块易损性
  • 6篇血管超声
  • 5篇卒中
  • 5篇颈部
  • 5篇颈部血管
  • 5篇颈部血管超声
  • 5篇超声评估
  • 4篇动脉内
  • 4篇动脉内膜
  • 4篇动脉内膜剥脱...
  • 4篇血流
  • 4篇血性
  • 4篇易损斑块
  • 4篇缺血

机构

  • 15篇苏州大学
  • 1篇泰州市人民医...

作者

  • 15篇吕琦
  • 14篇惠品晶
  • 11篇黄亚波
  • 10篇张白
  • 10篇颜燕红
  • 5篇惠国桢
  • 4篇王中
  • 4篇胡春洪
  • 3篇陈剑华
  • 3篇郭亮
  • 2篇惠国祯
  • 2篇国风
  • 2篇方琪
  • 2篇马亮
  • 2篇汤文宇
  • 2篇燕红
  • 2篇丁亚芳

传媒

  • 3篇2014`中...
  • 2篇中风与神经疾...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夹层的前瞻性研究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颈部血管超声(CDU)评估颈动脉夹层(CAD)的可行性及可靠性。方法对35例(70支颈动脉)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CDU、颈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CDU设定CAD为4种类型:(1)壁内血肿型:低回声且边缘规则的均质物质充填导致管腔呈"火焰样"狭窄或闭塞;(2)双腔型:真腔与假腔内见双向血流信号;(3)瘤样扩张型:局部管径瘤样扩张导致管腔狭窄或闭塞;(4)瓣膜漂浮型:管腔内见漂浮的撕裂内膜。CDU结果分别与HRMRI及DSA结果进行一致性检验,并计算CDU诊断CAD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CDU评估CAD 33支,HRMRI和(或)DSA证实CAD 35支。以HRMRI和(或)DSA检查为标准,CDU诊断CAD敏感性91%,特异性97%,阳性预测值97%,阴性预测值92%。Kappa检验:CDU与HRMRI一致性极佳(Kappa=0.900,P=0.000),CDU与DSA一致性良好(Kappa=0.509,P=0.007)。结论颈部血管超声可准确、无创、实时动态评估颈动脉夹层,对早期发现并实施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仲伟花惠品晶颜燕红吕琦陈剑华郭亮胡春洪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颈动脉夹层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超声造影评估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3年
目的应用超声造影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特征及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卒中中心进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的患者51例。患者于术前行超声造影评估斑块易损性。根据造影剂在斑块内的不同扩散方式,分为“由内向外”灌注模式(造影剂从颈动脉管腔向斑块内扩散)和“由外向内”灌注模式(造影剂从颈动脉外膜向斑块内扩散)。根据斑块内造影增强程度分为无增强、中等增强以及广泛增强。根据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分为有症状组及无症状组。根据斑块的组织病理学结果,对不同造影灌注模式斑块的病理特征及斑块纤维帽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的斑块造影灌注模式及造影增强程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1个斑块中,超声造影“由内向外”灌注模式23个(23/51,45.1%),其中18个为典型溃疡型,5个斑块为裂隙型。超声造影“由内向外”灌注模式的斑块中,纤维帽破裂的发生率高于“由外向内”灌注模式(73.9%vs 25.0%,P<0.001)。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造影剂“由内向外”灌注模式是斑块纤维帽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8.5,95%CI:2.4~30.1,P=0.001)。51例患者中,有症状患者42例,无症状患者9例。缺血性卒中有症状的患者中斑块造影剂“由内向外”灌注模式的发生率高于无症状患者(52.4%vs 11.1%,P=0.024)。缺血性卒中有症状患者与无症状患者在超声造影增强级别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9)。结论造影剂在颈动脉斑块内“由内向外”的灌注模式可为诊断斑块纤维帽破裂提供重要的形态学标志,是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
吕琦惠品晶丁亚芳颜燕红
关键词:易损斑块超声造影
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前瞻性研究
目的:颈部血管超声(CDU)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87例患者(101例次,其中14例为双侧)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行CDU检查,采用二维成像、彩色血流成像及血流频谱多普勒,从血管横断面及纵...
惠品晶燕红吕琦仲伟花张白黄亚波王中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粥样斑块斑块易损性病理学
颈动脉超声造影评估斑块易损性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颈动脉易损斑块纤维帽破裂引起栓子阻塞远端分支血管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本研究旨在通过超声造影评估斑块易损特征与缺血性卒中的相关性,以明确与缺血性卒中发生密切相关的"高危"斑块易损特征。方法 51例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患...
吕琦惠品晶丁亚芳颜燕红
关键词:易损斑块超声造影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
张白惠品晶黄亚波汤文宇吕琦燕红惠国桢
关键词:经颅多普勒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血流动力学血压
CD40及MMPs在CEA斑块中的表达及对斑块稳定性的研究
张白惠品晶国风马亮吕琦颜燕红黄亚波惠国桢
关键词: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斑块稳定性CD40
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被引量:12
2015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33例(36例次)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患者术前均行CDFI、高分辨率核磁共振成像(HRMRI)、CT血管造影(CTA)、CT灌注成像(CTP)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观察粥样硬化斑块形态并行HE染色。将术前CDFI结果分别与相应层面HRMRI及术后病理学结果对照,CDFI设定易损斑块标准:低回声、中等偏低回声不均质斑块;斑块形态不规则、纤维帽不完整或斑块内见血流信号。CDFI设定稳定斑块标准:斑块表面光滑、纤维帽完整、中等回声及强回声均质斑块。结果 CDFI与病理学比较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性为93.3%,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6.6%,阴性预测值为71.4%;HRMRI与病理学比较评估易损斑块的敏感性为90%,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96.4%,阴性预测值为62.5%。CDFI与HRMRI评估斑块易损性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0.915,P<0.01)。结论 CDFI可以准确识别易损斑块,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吕琦惠品晶陈剑华黄亚波顔燕红张白胡春洪郭亮惠国祯
关键词:粥样硬化斑块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斑块易损性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中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研究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对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如何防止脑缺血及过度灌注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29例(35例次)接受CEA治疗的颈动脉狭窄患者,分为双侧狭窄组及单侧狭窄组.设定经颅多善勒监测指标以调控血压.临时阻断(以下简称临阻)后,若术侧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MCAVm)低于临阻前的70%,则提升血压;解除临阻后,若术侧MCA Vm超过临阻前的100%,则降低血压.手术前、后均行血管超声、CT血管造影、CT灌注成像、磁共振成像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两组患者:临阻前,术侧MCA Vm较麻醉前下降(P=0.000);临阻后,MCA Vm略低于临阻前(P>0.05),血压升高(23.76±9.15)%(P=0.000);解除临阻后,MCA Vm较临阻前增加(P =0.000),血压下降(6.70 ±6.89)%(P=0.000).(2)两组间比较:临阻后,双侧狭窄组术侧MCA Vm较单侧组减低(P<0.05),血压升高幅度较单侧组大(P<0.01);解除临阻后,双侧狭窄组血压下降幅度较单侧组小(P<0.05),两组间MCA V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预后:患者脑灌注均改善.结论 经颅多善勒在CEA术中实时监测脑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估脑灌注,并指导麻醉调控血压,从而预防CEA围手术期脑缺血及过度灌注,提高手术成功率.
张白惠品晶黄亚波汤文宇吕琦颜燕红惠国桢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脑血流动力学
血管超声评估老年CEA患者斑块易损性
目的:颈部血管超声(CDU)评估颈动脉斑块易损性的前瞻性研究.方法:87例老年患者(101例次,其中14例为双侧)实施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术前行CDU 检查,采用二维成像、彩色血流成像及血流频谱多普勒,从血管横断...
惠品晶顔燕红吕琦仲伟花张白黄亚波王中陈建华郭亮胡春洪
关键词:颈部血管超声粥样斑块斑块易损性病理学
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35
2020年
目的前瞻性研究血管超声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可行性。方法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10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患者44例(46例次),术前常规行颈部血管超声(CDU)、CT血管成像、CT灌注成像和(或)DSA检查,术后观察斑块大体形态并行组织病理苏木素-伊红(HE)及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设定斑块易损分数评分标准:依据CDU评估斑块形态、回声、纤维帽完整与否、有无溃疡、血管狭窄程度分别赋值以0~3分,计算责任斑块的易损分数,并以易损分数>4分为易损斑块,易损分数≤4分为稳定斑块;依据术后组织病理HE结果,将其分为易损组(36例次)和稳定组(10例次);根据术前6个月内是否发生缺血性卒中,将所有患者分为卒中患者33例(35例次)与非卒中患者11例(11例次);依据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评估斑块内微血管密度。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临床表现、易损分数及易损斑块比率的差异;采用Kappa值评价CDU与组织病理HE评估斑块易损性的一致性。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易损组与稳定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神经系统表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易损分数:易损组明显高于稳定组[6.00(5.00,7.00)]分比4.00(4.00,4.2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031,P<0.01);卒中患者易损分数明显高于非卒中患者[6.00(5.00,7.00)分比4.00(4.00,5.0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16,P=0.002)。(3)诊断效能:CDU易损分数判断易损斑块的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8/10,阳性预测值为94.1%,阴性预测值为8/12,约登指数为68.9%,CDU与组织病理HE评估斑块易损性的一致性较强(Kappa=0.642,P<0.01)。(4)新生血管形成:免疫组织化学CD31染色见易损斑块内新生血管形成;易损组中微血管密度高于稳定组[(2.84±1.56)mm 2比(1.38±0.61)mm 2],差异有�
田小洁惠品晶吕琦颜燕红丁亚芳黄亚波胡春洪方琪
关键词:颈动脉超声卒中新生血管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