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管
  • 2篇心肌
  • 2篇内皮
  • 1篇断层扫描
  • 1篇心房
  • 1篇心房颤动
  • 1篇心肌病
  • 1篇心肌损伤
  • 1篇心血管
  • 1篇心血管事件
  • 1篇型心
  • 1篇血管内超声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细胞
  • 1篇血管事件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可溶性
  • 1篇氧化应激
  • 1篇预后
  • 1篇再灌注

机构

  • 7篇郑州大学第一...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汤毅
  • 5篇桑海强
  • 5篇程栋
  • 3篇李云鹏
  • 1篇姜正明
  • 1篇冉云彩
  • 1篇文宝红
  • 1篇杨杰
  • 1篇李腾飞
  • 1篇李臻
  • 1篇韩新巍
  • 1篇张勇
  • 1篇陈魁
  • 1篇党瑜华
  • 1篇马骥
  • 1篇陈珂
  • 1篇谢珊珊
  • 1篇崔健健

传媒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再灌注损伤对大鼠骨骼肌的影响。方法选取35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单侧夹闭股动脉和压力绷带施压的方法构建下肢骨骼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模型。根据不同缺血时间分为2 h缺血24 h再灌注(I2R24组)、2.5 h缺血24 h再灌注(I2.5R24组)、3 h缺血24 h再灌注(I3R24组)、4 h缺血24 h再灌注(I4R24组)、假手术组,每组7只。在再灌注终点,收集腓肠肌组织和血浆进行分析。采用湿重/干重比值(W/D)评估组织水肿情况;3-(4,5-二甲基噻唑-2)-2,5二苯基四氮唑溴盐(MTT)检测组织活力;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补体C1q和C3b/c沉积、凝血组织因子(TF)表达和纤维蛋白原(FN)沉积、缓激肽受体1(BR1)和BR2表达、内皮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和E选择素表达、炎症纤维介素蛋白-2(FGL-2)和髓过氧化物酶(MPO)表达;ELISA法检测血浆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7(IL-7)、IL-18、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延长缺血时间再灌注,组织水肿逐渐加重,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W/D分别为5.3±0.2、6.1±0.3、6.9±0.2、7.6±0.3,高于假手术组的4.5±0.1(P均<0.01)。组织活力逐渐降低,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分别为(62.4±3.5)%、(45.3±3.3)%、(35.4±3.4)%、(27.1±5.9)%,低于假手术组的(93.8±7.2)%(P均<0.01)。病理组织损伤逐渐加重,最重为I4R24组,有严重肌细胞损伤、间质水肿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余依次为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肌细胞结构完整、排列整齐。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1q、C3b/c、FN、BR1、VCAM-1、E选择素、FGL-2水平逐渐升高,由低到高依次为假手术组、I2R24组、I2.5R24组、I3R24组、I4R24组。MPO阳性细胞数/高倍镜(×200)细胞总数的大体比例逐渐升高,从高到低依次为I4R24组、I3R24组、I2.5R24组、I2R24组、假手术组。而TF和BR2表达在各组间无�
张胜叶杨琳洁李云鹏户富栋郭胜存程栋汤毅于丁桑海强
关键词:再灌注损伤补体凝血激肽
类生理循环流动下血管内皮细胞生理特征的微流控芯片记录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通过微流控芯片记录血管内皮细胞在类生理循环流动下的生理特征。方法:以内径550μm针头为模具,利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制备微通道,将原代猪主动脉内皮细胞种植其内。当内皮细胞在微通道内生长融合达85%以上时,连接脉冲泵(模拟心脏)和硅胶管,分别给予流体剪切力0、1、5、10、15 dyn/cm^(2),培养24 h,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内皮细胞形状和排列,利用细胞长轴与灌流液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评估内皮细胞生长顺应性,确定类生理循环流动的流体剪切力。继续培养1~2 d,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连蛋白(VE-cadher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硫酸乙酰肝素(HS)、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F-肌动蛋白(F-actin)在微通道的表达和分布,qRT-PCR方法检测内皮细胞SOD1 mRNA表达水平。结果:随着流体剪切力增加,内皮细胞形状由不规则椭圆形逐渐转变为长梭形,排列逐渐趋向整齐,内皮细胞长轴与灌流液流动方向之间的夹角逐渐缩小,在15 dyn/cm^(2)时夹角最小(P<0.05),以此确定为类生理循环流动的最佳流体剪切力。在类生理循环流动下,免疫荧光染色提示CD31、VE-cadherin表达在内皮细胞的紧密连接处,HS表达在内皮细胞表面,SOD1表达在内皮细胞的细胞质,vWF表达在W-P小体内,F-actin表达在内皮细胞骨架上,其表达方向均与灌流液流动方向一致。HS、SOD1荧光强度在类生理循环流动状态均高于静止状态,同时内皮细胞SOD1 mRNA表达水平高于静止状态(P<0.05)。结论:血管内皮细胞在类生理循环流动下的微流控芯片体系保持其体内内皮细胞生长特点,维持其天然的抗凝、抗氧化特性。
张胜叶户富栋郭胜存李云鹏程栋汤毅桑海强
关键词:血管内皮细胞微通道微流控芯片生理特征
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临床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高维持剂量(150mg/d)氯吡格雷与替格瑞·临床疗效对比。方法筛选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稳定型心绞痛氯吡格雷CYP2C19基因型慢代谢患者64例,分为两组;A组给予氯吡格雷负荷剂量300mg,维持剂量150mg/d,B组给予替格瑞洛负荷剂量180mg,维持量180mg/d,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2h、30d光比浊法测定两组血小板聚集率(IPA)值。随访30d观测两组的MACE和出血事件。结果替格瑞洛对血小板抑制作用强于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组(P〈0.01),氯吡格雷组发生2例MACE事件,替格瑞洛组无发生;替格瑞洛组出血事件高于氯吡格雷组(P〈0.01)。结论在氯吡格雷慢代谢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中,替格瑞洛临床疗效优于氯吡格雷,但次要出血事件发生率增加。
汤毅陈魁党瑜华姜正明崔健健
关键词:CYP2C19基因型氯吡格雷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
HCM Risk-SCD评分单独及联合LVEF对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探讨HCM Risk-SCD评分及其联合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预测中青年肥厚型心肌病(HCM)长期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6月共224例确诊为HCM的中青年患者临床资料。通过Cox回归确定患者发生心源性猝死(SCD)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LVEF联合HCM Risk-SCD评分对SCD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共发生SCD 17例。在调整了BMI、血小板计数等混杂因素后,HCM Risk-SCD评分对于患者生存结局的评估仍具有统计学意义(HR=1.321,95%CI为1.155~1.510,P<0.001)。HCM Risk-SCD评分与LVEF联合后AUC(95%CI)可达0.901(0.878~0.924),而HCM Risk-SCD评分AUC(95%CI)为0.776(0.762~0.790),LVEF AUC(95%CI)为0.683(0.665~0.701),联合后对HCM患者发生SCD的预测价值上升(P<0.05)。结论:HCM Risk-SCD评分联合LVEF可预测中青年HCM患者发生SCD。
程栋秦臻于凤仪高佳敏王泽禹路永政徐彦彦杨宇孙钊威汤毅汤毅唐俊楠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长期预后
血清可溶性致癌因子2与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可通过生物标识物进行预测。本研究探索血清可溶性致癌因子2(sST2)水平与心房颤动复发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连续入选283例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访12个月后,将患者按心房颤动是否复发分组,其中220例(77.7%)患者心房颤动未复发纳入A组,53例(19.4%)患者复发纳入B组。两组患者sST2水平均被检测。使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评估sST2在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复发中的意义。使用ROC曲线(AUC)评估方法可行性。结果:A组sST2水平低于B组(24.6±4.0)vs.(30.4±5.6)μg/L(P<0.000)。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sST2是预测心房颤动复发的危险因素(OR=1.306,95%CI:1.203~1.419,P<0.000)。依据sST2浓度及患者预后绘制ROC曲线,AUC为0.828。结论:对于行射频消融治疗后复发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sST2水平较高。
程栋汤毅张胜叶桑海强
关键词:射频消融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
萝卜硫素对脓毒症小鼠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1
2020年
目的探讨萝卜硫素(sulforaphane,SFN)是否具有保护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根据实验设计不同,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单纯SFN处理组(SFN)、盲肠结扎穿孔组(CLP)、盲肠结扎穿孔+SFN处理组(CLP+SFN)。将实验小鼠盲肠结扎后,再给予穿孔处理24 h建立脓毒症心肌损伤模型。造模24 h后检测血清CK、LDH水平,心脏功能,心肌组织的ROS含量、MDA水平、SOD活性、GSH-Px活性,心肌凋亡指数,凋亡调节蛋白(Bax、Caspase-3和Bcl-2)表达水平。结果SFN能明显降低脓毒症小鼠血清CK、LDH水平、心肌组织ROS含量及MDA水平,改善心脏收缩功能,减弱凋亡指数及促凋亡蛋白Bax、Caspase-3的表达水平,并能明显增强SOD、GSH-Px活性和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均P<0.05)。结论SFN能有效保护小鼠脓毒症心肌损伤,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脓毒症诱发的心肌氧化应激和凋亡而实现。
李云鹏杨玉丹郭胜存程栋汤毅
关键词:脓毒症心肌损伤氧化应激活性氧
OCT和IVUS在血流导向装置植入动脉瘤动物模型后贴壁及内皮化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血管内超声(IVUS)对动脉瘤动物模型中血流导向装置(FD)贴壁和内皮化评估的应用价值,同时分析贴壁不全(ISA)对瘤腔愈合和支架内皮化进程的影响。方法采用外科方式建立小型猪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并植入FD。术后即刻使用OCT和IVUS分别记录ISA发生部位和程度,并比较二者在FD贴壁评估中差异。术后第12周末通过DSA检查评估动脉瘤闭塞程度(Kamran分级)及支架通畅情况;通过OCT和IVUS观察支架内皮化情况并通过组织病理学结果对比分析ISA对瘤腔愈合和内皮化进程的影响。结果共建立6头小型猪颈总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并成功植入6枚国产Tubridge FD。相对于IVUS,OCT能发现更多的ISA(6枚,14处vs 3枚,4处);血管管径变化区(7处)、瘤颈区(4处)和FD头尾端(3处)是ISA高发部位,支架编织丝与管壁距离为(560.14±101.48)μm。术后第12周末DSA显示1例动脉瘤瘤颈处少许对比剂残存(Kamran分级3级),余5例动脉瘤完全闭塞(Kamran分级均为4级);1枚FD管腔中度狭窄,余5枚FD管腔通畅。OCT提示支架内大部分急性ISA消失,残留未贴壁的比例降至3/14,其中2处位于瘤颈区,1处位于支架局部;组织病理学结果显示支架编织丝裸露,未见明显血管内皮覆盖;1枚管腔狭窄的FD增生内膜主要由血管平滑肌细胞和细胞间质构成。结论相对于IVUS,OCT能在颈动脉动脉瘤FD植入模型中发现更多的ISA;大部分急性的ISA在12周后有较好的转归,而严重的ISA将造成FD内皮化延迟,动脉瘤闭塞延迟。
马骥龙树海杨杰李臻桑海强汤毅冉云彩张勇文宝红谢珊珊陈珂刘恩杰韩新巍李腾飞
关键词: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内超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