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药物
  • 1篇心率
  • 1篇血压
  • 1篇药师
  • 1篇药师干预
  • 1篇药物动力学
  • 1篇药物动力学研...
  • 1篇药物载体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分光
  • 1篇荧光分光光度...
  • 1篇在家
  • 1篇生物利用度
  • 1篇随机对照研究
  • 1篇尿嘧啶
  • 1篇呕吐
  • 1篇漂浮片
  • 1篇嘧啶
  • 1篇黏膜
  • 1篇微球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3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航天中心医院

作者

  • 6篇赵莹
  • 3篇武凤兰
  • 2篇于少云
  • 2篇谢铮铮
  • 2篇郑爱萍
  • 2篇孙路路
  • 2篇梁瑶
  • 2篇杜朝阳
  • 1篇顾红燕
  • 1篇王秋
  • 1篇张朔
  • 1篇张大卫

传媒

  • 2篇北京大学学报...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1篇中国药房
  • 1篇沈阳药科大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04
  • 1篇200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奥氮平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的Meta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系统评价奥氮平防治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为临床提供循证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Medline、Pub 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Clinical Trials.gov、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收集奥氮平(试验组)对比其他药物或常规止吐方案(对照组)防治CINV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并采用改良的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再采用Rev Man 5.3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9项RCT,合计1 794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奥氮平能显著提高患者急性[RR=1.12,95%CI(1.06,1.18),P<0.001]、迟发性[RR=1.26,95%CI(1.14,1.39),P<0.001]、全程[RR=1.62,95%CI(1.32,1.99),P<0.001]和爆发性[RR=2.05,95%CI(1.47,2.86),P<0.001]CINV完全控制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疲倦、头晕、嗜睡和便秘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防治CINV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均较好,可推荐用于其他止吐方案无效的爆发性与难治性CINV的治疗。此外,由于奥氮平防治CINV属于超说明书用药,临床治疗需综合考虑化疗方案及患者的治疗意愿。
梁瑶谢铮铮杜朝阳赵莹孙路路
关键词:奥氮平化疗恶心呕吐META分析
7种吸收促进剂的鼻黏膜毒性及评价方法被引量:13
2004年
目的 :考察常用吸收促进剂的鼻黏膜毒性。方法 :采用测定黏膜纤毛持续运动时间、测定黏膜纤毛输送速率和考察黏膜形态 3种方法评价了 7种 [十二烷基硫酸钠 (SDS) ,去氧胆酸钠 (SDC) ,苄泽 35 (Brij35 ) ,吐温 80(Tween 80 ) ,乙二胺四乙酸钠 (EDTANa2 ) ,2 羟丙基 β 环糊精 (2 Hp β CD) ,卵磷酯 (lecithin) ]常用的吸收促进剂的鼻黏膜毒性。结果 :对纤毛持续运动时间的影响 1 %SDS >1 %SDC >1 %Brij35 >5 %Tween80 >0 .1 %EDTA >5 %HP β CD>1 %lecithin。对纤毛输送速率的影响 1 %Brij35 >1 %SDC >1 %SDS >0 .1 %EDTA >1 %lecithin >5 %Tween80 >5 %HP β CD。黏膜形态学考察毒性 1 %SDS≈ 1 %SDC≈ 1 %Brij35 >5 %Tween80 >0 .1 %EDTA≈ 5 % HP β CD≈ 1 %lecithin。以上浓度均为质量分数。结论
赵莹张大卫郑爱萍于少云武凤兰
关键词:吸收促进剂给药途径鼻腔
VB_1胃内漂浮片在家兔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对自制VB1 HBS(受试制剂 )和市售普通制剂 (参比制剂 )进行动物单剂量口服实验以比较其药动学特征。方法用荧光法测定VB1的血药浓度 ,运用 3 p87药动学程序进行了模拟。结果VB1 HBS和VB1普通片给药后 ,VB1 HBS的AUC、tmax、cmax 分别为 7 73 3h·(mg·L-1)、1 5 2 0h、1 0 44mg·L-1,VB1普通片AUC、tmax、cmax 分别为 3 663h·(mg·L-1)、0 895h、1 5 0 8mg·L-1。VB1 HBS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2 0 6 0 1 %。结论家兔体内VB1的药代动力学规律均符合血管外给药一级吸收二室模型。与参比制剂相比 ,受试制剂的AUC、tmax、cmax都较参比制剂高 ,VB1
张朔赵莹王秋武凤兰
关键词:荧光分光光度法生物利用度
美托洛尔停用致心率血压上升1例
2017年
1临床资料 患者,女,75岁,体质量70 kg。因反复腹胀、腹痛10余年,再发伴停止排气、排便1 d,于2016年2月22日入住我院。入院时生命体征:体温(T)37℃,脉搏(P)80次/分,呼吸(R)18次/分,血压(BP)150/70 mmHg(1 mmHg=0.133 kPa)。
梁硕程小强赵莹顾红燕
关键词:美托洛尔撤药反应心率血压
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21
2017年
目的:评价临床药师干预对癌痛控制的效果。方法:以2015年9月—2016年1月在某院肿瘤内科收治入院的成人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00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0名患者接受医生和护士的常规诊疗,干预组50名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了临床药师干预。干预措施包括镇痛药物剂量调整、患者教育、镇痛药物疗效评估、向医生提出个体化用药建议、及时报告阿片类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等。比较2组患者在1,2,3,7,14 d时的疼痛评分,干预前后用药依从性、便秘改善情况,对干预过程中药师提出的用药建议进行汇总。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和对照组相比,干预组在24 h(4.12 vs 4.84,P=0.048)、48 h(3.10 vs 4.60,P<0.001)、72 h(2.68vs 3.92,P<0.001)、7 d(2.71 vs 3.74,P<0.001)、14 d(2.28 vs 3.42,P<0.001)。干预组患者在经药师宣教后,用药依从性好的患者人数增加了近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在诊疗前后用药依从性无变化(P=0.499)。干预组50例患者中,有34例发生便秘,23例便秘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67.65%;对照组有33例患者发生便秘,14例得到有效改善,有效率为42.42%。2组便秘改善有效率具有明显的组间差异(P=0.038)。临床药师针对干预组患者的药学监护共提出了122条建议,医生共采纳74条,采纳率为60.65%。结论:临床药师干预可降低患者疼痛强度和镇痛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疼痛缓解率与用药依从性,作为多学科癌痛治疗团队中的一员,临床药师在癌痛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谢铮铮梁瑶杜朝阳赵莹孙路路
关键词:癌痛临床药师
鼻用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特性研究被引量:32
2004年
目的 :以壳聚糖为载体材料 ,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 ,制备鼻腔给药脑靶向微球。方法 :以液体石蜡为油相 ,span 80为乳化剂 ,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氟尿嘧啶鼻用微球。正交实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 ,动态透析法检测微球的体外释放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用微球吸水能力表示微球的溶胀度。测定纤毛输送速率来评价微球的黏膜粘附力。结果 :所得微球形态良好 ,粒径分布较为均匀 ,平均粒径 (4 3± 4 ) μm ,载药量 38.5 %± 1.0 % ,包封率 79.0 %± 1.8%。体外释放符合Higuichi方程Q =0 .10 35t1/ 2 +0 .0 2 84 (r =0 .996 5 )。壳聚糖微球具有良好的生物粘附性 ,可显著降低纤毛输送速率 (P <0 .0 1) ,有效地延长微球在鼻腔的滞留时间。结论 :所优化的制备工艺稳定 ,包封率较高 ,适于鼻黏膜用氟尿嘧啶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壳聚糖是良好的鼻用制剂的载体材料 ,应用前景广阔。
郑爱萍于少云赵莹武凤兰
关键词:壳聚糖微球药物载体鼻黏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