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冠男

作品数:6 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数学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篇地震
  • 3篇层析成像
  • 2篇地震层析
  • 2篇地震层析成像
  • 2篇断裂带
  • 2篇深部
  • 2篇裂带
  • 2篇固体潮
  • 1篇地震波
  • 1篇地震波场
  • 1篇地震成因
  • 1篇地震触发
  • 1篇断层
  • 1篇岩性
  • 1篇岩性识别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运移
  • 1篇运移
  • 1篇震波
  • 1篇深部构造

机构

  • 6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雅砻江流域水...
  • 2篇南方海洋科学...
  • 1篇中国电建集团...

作者

  • 6篇刘冠男
  • 2篇张卫东
  • 2篇王志
  • 1篇李建国
  • 1篇王志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科技创新与应...
  • 1篇地震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2020年龙泉山断裂带M_(S)5.1地震成因综合分析
2021年
2020年2月3日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发生M_(S)5.1地震,震中烈度为Ⅵ度。该地震事件震中位于龙泉山断裂带上,距离成都市中心38 km,是龙泉山断裂带历史上非常罕见的5.0级以上地震事件。针对该事件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与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通过收集历史地震资料讨论龙泉山断裂带的地震活动性;(2)利用高质量的波形数据对主震位置进行重定位;(3)根据地震层析成像获得的三维vP、vS以及泊松比(σ)模型分析了孕震构造和流体影响,以及(4)利用固体潮理论模型分析了固体潮与地震触发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本次M_(S)5.1地震发生在龙泉山断裂带北段,震中坐标为(30.732°N,104.529°E),震源深度为15.12 km;震源位于高-低泊松比过渡带附近,并伴随着大范围的低速异常,初步推断与深部流体有关;同时,固体潮在断层面上产生的剪切应力变化,也可能与本次地震的触发密切相关,暗示着在地震发生前龙泉山北段的地震危险性已经达到了较高水平。因此深部流体侵入作用、强震同震效应以及特定孕震构造环境的综合影响可能是导致本次地震触发的主要因素。
柳存喜黎莎刘冠男
关键词:地震成因地震层析成像
固体潮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
固体潮每天都在重复发生。许多观测都已表明,固体潮对地下水运移有一定的影响。油气也是赋存在岩石孔隙中的流体。固体潮能对地下水的运移有影响,对油气的运移理应也会产生影响。迄今为止,油气运移研究基本上都没有考虑固体潮的影响。本...
刘冠男
关键词:油气运移固体潮渗流力学
深度学习在测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5年
深度学习也被称为深度神经网络,是机器学习的最新研究结果,在2006年Geoffrey Hinton提出训练深度神经网络的方法以后,其在语音和图像处理的领域迅速发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由于深度学习优良的特征提取性质,所以在这里把深度学习用在地球物理测井岩性的识别中,对四川西部川科1井的岩性进行识别。
李建国张卫东刘冠男
关键词:测井岩性识别储层预测
青藏高原东南缘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中强震孕育响应关系被引量:4
2021年
本研究通过反演294,777高质量纵-横波震相走时数据对,获得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地壳及上地幔的高分辨率P波、S波速度和泊松比多参数三维结构图像,同时结合多参数的梯度场,分析了深部多参数属性变化与近50年来强震(震级≥5.0,M 5+)孕育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1)青藏高原东南缘多参数结构呈现出明显的横向不均性,松潘—甘孜块体的中下地壳为低速和高泊松比异常,反映了具有塑性特征的物质存在,该属性特征对强震的触发具有较显著的影响;(2)通过对过去50年内发生在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强震(M 5+)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强震发生在地震层析成像边界带(Tomographic Edge Zone,TEZ).本研究结果表明,63.3%~78.4%的强震事件发生在P波速度和泊松比TEZ上,而8.4%~20.1%和11.7%~16.7%的强震事件分别发生在参数高异常带(High-Value Zone,HVZ)和参数低异常带(Low-Value Zone,LVZ)上.S波速度参数的TEZ孕震构造特征比例与P波相比有一定的下降(45.7%~46.3%),相应的HVZ和LVZ孕震构造特征比例稍有上升趋势(36.4%~36.7%、17.3%~17.6%).以上两个特征表明,在青藏高原东南缘,强震触发的主要控制因素可能是块体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同时,孕震区流体侵入在地震诱发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根据本次及作者前期的研究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域内绝大多数强震事件与TEZ之间的正相关的响应关系并不是一个偶然现象,可能是地震孕育和地壳构造之间存在的某种关联性.本研究所揭示的地震孕育特征为青藏高原东南缘乃至整个青藏高原的中长期防灾减灾以及重大工程建设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刘冠男柳存喜王志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
FDTD算法在模拟地震波传播方面的应用研究
2015年
数值模拟是一种重要的地震正演的主要手段。它能够解决复杂地质模型中地震波的传播问题。在许多数值模拟方法中,FDTD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文章从数学与物理学的角度讨论了FDTD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差分格式、吸收边界条件、算法稳定性,又利用MATLAB软件对简单地质模型中的地震波场进行了模拟。结果显示,利用FDTD算法模拟的地震波场能够体现出实际地震波传播的基本规律。本研究对地震波场的时域有限差分正演问题提供了基本的思路与参考。
刘冠男张卫东舒亚祥
关键词:FDTD地震波场数值模拟
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深部构造特征、固体潮应力变化与地震触发相关性研究被引量:7
2020年
本研究通过反演241,561条纵波和209,363条横波高质量的地震走时数据,获得了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的P波、S波以及泊松比的三维结构模型,并结合相位分析与Schuster测试讨论了该断裂带上地震事件的触发与其深部构造以及固体潮所产生的应力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26.5°N、28°N、29.5°N以及31.5°N四个位置附近存在低速、高泊松比异常,可能暗示着深部流体(包括部分熔融物质)的上涌.这些大范围分布的流体提高了孕震层的孔隙流体压力,削弱了断层面之间摩擦力,在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形成了一些具有高度地震活动性的区域.此外,相位分析与Schuster测试的结果表明,鲜水河—安宁河断裂带附近的地震触发与固体潮剪切应力的变化密切相关.综合分析的结果表明,固体潮与构造应力对地震触发可能存在某种“合”的关系.在分布着大量流体的区域,地震事件可能对固体潮更加敏感.
刘冠男王志
关键词:地震层析成像地震触发深部构造固体潮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