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晓霞
- 作品数:4 被引量:27H指数:2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被引量:1
- 2008年
- 为探讨双歧杆菌的完整肽聚糖(WPG)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首先分离培养昆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然后以WPG刺激巨噬细胞,用四甲基罗丹明乙酯(TMRE)标记线粒体膜电位,最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巨噬细胞内荧光强度的变化。和对照组相比,WPG刺激巨噬细胞后,巨噬细胞内反映线粒体膜电位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强。双歧杆菌的WPG在激活巨噬细胞的过程中可提高其线粒体膜电位。
- 王立生李迎雪魏晓霞荀安营曾位森马晓冬朱惠明罗深秋
- 关键词:双歧杆菌完整肽聚糖巨噬细胞线粒体膜电位
- 白藜芦醇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黏膜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6
- 2010年
-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对溃疡性结肠炎(UC)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制作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4成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低剂量(RLD)、高剂量(RHD)白藜芦醇治疗组。造模7d同时给予干预治疗,停用造模药物并后续治疗7d。记录分析疾病活动指数(DAI),14d后处死小鼠,取结肠行HE染色;利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IL-10、TNF-α、IL-6和IL-1βmRNA的表达,ELISA法测小鼠肠黏膜IL-10、TNF-α、IL-6和IL-1β蛋白水平。结果低、高剂量白藜芦醇治疗组小鼠第5~14天DAI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IL-10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其TNF-α、IL-6和IL-1βmRNA和蛋白表达则高于正常组(P<0.05);低、高剂量白藜芦醇治疗组结肠IL-10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其TNF-α、IL-6和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则低于模型组(P<0.05);高剂量白藜芦醇治疗组IL-10mRNA表达和蛋白水平明显高于低剂量组(P<0.05),其TNF-α、IL-6和IL-1βmRNA和蛋白水平则低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白藜芦醇可以提高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水平并降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水平,通过抗炎和降低肠道过度的免疫反应,对UC发挥治疗作用。
- 姚君王立生王建尧李迎雪荀安营魏晓霞冯聚玲
- 关键词:白藜芦醇IL-10IL-1Β
- 双歧杆菌抑制溃疡性结肠炎小鼠结肠氧化应激和NADPH氧化酶表达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氧化应激及NADPH氧化酶表达的变化特点,探讨双歧杆菌对UC治疗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制作UC小鼠模型,小鼠随机分成3组:正常对照(NC)组、模型(MD)组、双歧杆菌治疗(BT)组。造模同时给予干预治疗7d,停用造模药物后续治疗7d后处死小鼠,结肠组织HE染色;化学比色法测结肠SOD,GPH-Px,MPO和MDA;qRT-PCR测NADPH氧化酶p22phox和gp91phox亚单位mRNA的表达,westonblotting检测其蛋白水平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D组结肠SOD,GPH-Px明显低于NC组(P<0.05);MDA、MPO明显高于NC组(P<0.05);BT组结肠SOD,GPH-Px明显高于MD组(P<0.05);MDA、MPO明显低于MD组(P<0.05);MD组结肠组织p22phox和gp91phoxmRNA与蛋白表达明显高于NC组(P<0.05),BT组明显低于MD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抑制UC结肠的氧化应激水平并抑制NADPH氧化酶的表达,减轻了肠道炎症,延缓UC病情的发展、预防复发。
- 姚君王立生王建尧李迎雪荀安营冯聚玲魏晓霞
- 关键词:结肠炎溃疡性双歧杆菌氧化应激NADPH氧化酶
- 携带tumstatin基因的双歧杆菌抑制大肠癌生长的研究
- 目的:探讨携带tumstatin基因的双歧杆菌对小鼠实验性大肠癌的治疗作用。
方法:将小鼠结肠癌细胞CT26注入Balb/c小鼠左侧腋部皮下建立大肠癌小鼠移植瘤模型,以携带有人tumstatin基因的双歧杆菌悬...
- 王立生魏晓霞荀安营姚君冯聚玲李迎雪朱忠生朱惠明
- 关键词:长双歧杆菌基因治疗微血管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