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利峰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胆酸
  • 1篇胆汁
  • 1篇胆汁性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熊去氧胆酸
  • 1篇药物
  • 1篇药物热
  • 1篇药制剂
  • 1篇原发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原发性胆汁性...
  • 1篇制剂
  • 1篇中药
  • 1篇中药制剂
  • 1篇注射液
  • 1篇自身抗体
  • 1篇苷类
  • 1篇免疫
  • 1篇免疫学
  • 1篇免疫学特征

机构

  • 3篇太仓市第一人...

作者

  • 3篇曹利峰
  • 3篇李志勇
  • 2篇王杰
  • 2篇顾挺
  • 1篇龚银花
  • 1篇李中华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药物不良反应...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年份

  • 2篇2010
  • 1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治疗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将823例结核病患者分为不伴HBV感染(A组)、HBsAg阳性/HBV DNA阴性(B组)、HBsAg阳性/HBV DNA阳性(C组和D组)。A、B、C三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D组在抗结核治疗前1周即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析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特点。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8.1%、32.1%、65.4%和29.2%,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16.97,P<0.001);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22.2%、70.6%和14.3%,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67.66,P<0.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合并HBV 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肝损害程度重。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和程度。
浦永兰王杰曹利峰顾挺李志勇
关键词:结核病HBSAG肝损害核苷类似物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6例临床和免疫学特征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PBC患者中黄疸33例(91.7%)、皮肤瘙痒27例(75.0%)、腹水22例(61.1%)。血生化指标:总胆红素(149.2±65.6)μmol/L、碱性磷酸酶(298.6±128.1)U/L,γ-谷氨酰转肽酶(172.6±84.9)U/L;免疫学指标:IgM(4.98±3.1)g/L,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30例(83.3%),GP210阳性5例(13.9%),SP100阳性2例(5.6%)。肝肾微粒体LKM-1阳性2例(5.6%)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LC-1)抗体(2.8%),抗核抗体(ANA)5例(13.9%)。36例患者经熊去氧胆酸等治疗,31例病情好转,有效率达86.1%。结论:PBC以中年女性多见,黄疸、皮肤瘙痒为患者最主要表现,AMA-M2、GP210、SP100等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P B C的重要依据之一,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确切。
浦永兰王杰李中华龚银花曹利峰顾挺李志勇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抗体熊去氧胆酸
苦黄注射液致药物热2例
2004年
李志勇曹利峰
关键词:苦黄注射液药物热中药中药制剂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