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挺 作品数:6 被引量:15 H指数:3 供职机构: 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医学院科研基金资助学报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治疗 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抗结核治疗合并HBV感染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的发生与处理。方法将823例结核病患者分为不伴HBV感染(A组)、HBsAg阳性/HBV DNA阴性(B组)、HBsAg阳性/HBV DNA阳性(C组和D组)。A、B、C三组均采用抗结核治疗,D组在抗结核治疗前1周即加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分析肝功能损害发生的特点。结果 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8.1%、32.1%、65.4%和29.2%,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16.97,P<0.001);A组、B组、C组和D组患者半月内肝损害发生率分别为5.7%、22.2%、70.6%和14.3%,C组与其余三组比,相差显著(x2=67.66,P<0.001)。结论抗结核治疗合并HBV DNA阳性的结核病患者肝损害发生率高,发生时间早,肝损害程度重。及时应用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可明显降低肝损害发生率和程度。 浦永兰 王杰 曹利峰 顾挺 李志勇关键词:结核病 HBSAG 肝损害 核苷类似物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36例临床和免疫学特征 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免疫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8月~2010年7月收治的36例PB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PBC患者中黄疸33例(91.7%)、皮肤瘙痒27例(75.0%)、腹水22例(61.1%)。血生化指标:总胆红素(149.2±65.6)μmol/L、碱性磷酸酶(298.6±128.1)U/L,γ-谷氨酰转肽酶(172.6±84.9)U/L;免疫学指标:IgM(4.98±3.1)g/L,抗线粒体抗体AMA-M2阳性30例(83.3%),GP210阳性5例(13.9%),SP100阳性2例(5.6%)。肝肾微粒体LKM-1阳性2例(5.6%)肝细胞溶质抗原Ⅰ型(LC-1)抗体(2.8%),抗核抗体(ANA)5例(13.9%)。36例患者经熊去氧胆酸等治疗,31例病情好转,有效率达86.1%。结论:PBC以中年女性多见,黄疸、皮肤瘙痒为患者最主要表现,AMA-M2、GP210、SP100等自身抗体检测是诊断P B C的重要依据之一,熊去氧胆酸治疗效果确切。 浦永兰 王杰 李中华 龚银花 曹利峰 顾挺 李志勇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自身抗体 熊去氧胆酸 肝硬化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2009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自发性腹膜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失代偿期肝硬化的临床资料。结果多数患者缺乏腹膜炎的症状、体征,腹水细菌培养阳性率15.1%。结论肝硬化并发SBP的诊断不能依赖腹水中的细胞计数而PMN计数是诊断SBP的重要指标。 顾挺关键词:肝硬化 腹水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儿童甲型肝炎与成人甲型肝炎临床特征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对比分析儿童甲型肝炎(甲肝)与成人甲肝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同一起甲肝疫情中儿童甲肝与成人甲肝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儿童组发病率27.0%,纳差61.1%、呕吐25%,成人组发病率13.2%,纳差93.3%,呕吐60%,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儿童组谷丙转氨酶(ALT)为(836.4±582.5)U/L,总胆红素(TB)为(46.3±29.6)μmol/L,成人组ALT为(1858.2±1111.7)U/L,TB为(99.88±43.5)μmol/L,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儿童组并发胆囊炎22.2%,病情恢复时间为(3.2±1)周,成人组并发胆囊炎46.7%,病情恢复时间为(4.3±0.8)周,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儿童甲肝发病率高于成人,但病情相对较轻、并发症少、病程短、恢复快。 浦永兰 曹利锋 李志勇 顾挺关键词:儿童 甲型肝炎 熊去氧胆酸对急性病毒性肝炎早期的治疗作用的观察 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对病毒性肝炎早期的治疗作用。方法将120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口服,观察患者的达标出院时间及治愈率。结果治疗组达到出院标准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049,P<0.01)。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231,P<0.05)。结论熊去氧胆酸对早期的急性病毒性肝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顾挺 浦永兰关键词:熊去氧胆酸 急性病毒性肝炎 非典型结节病8例临床分析 2001年 顾挺关键词:影像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