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阳

作品数:25 被引量:186H指数:8
供职机构:台州市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台州市科技局资助项目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腹腔
  • 12篇腹腔镜
  • 8篇切除
  • 7篇切除术
  • 5篇胆囊
  • 5篇术后
  • 5篇腹股沟
  • 4篇修补术
  • 4篇结石
  • 4篇肝癌
  • 3篇胆囊切除
  • 3篇胆囊炎
  • 3篇原发性
  • 3篇手术
  • 3篇微创
  • 3篇无张力
  • 3篇细胞
  • 3篇斜疝
  • 3篇疗效
  • 3篇老年

机构

  • 25篇台州市立医院

作者

  • 25篇张阳
  • 21篇牟永华
  • 20篇聂寒秋
  • 17篇邢人伟
  • 6篇兰勇
  • 3篇周龙
  • 2篇李文巨
  • 2篇梁思渊
  • 1篇王旭林
  • 1篇张伟
  • 1篇何斐
  • 1篇杨登法
  • 1篇李皖生
  • 1篇陈明
  • 1篇殷平
  • 1篇应巧

传媒

  • 4篇肝胆胰外科杂...
  • 3篇中国现代医生
  • 2篇浙江临床医学
  • 2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乡村医药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浙江医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国药师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浙江创伤外科
  • 1篇腹腔镜外科杂...
  • 1篇全科医学临床...
  • 1篇岭南现代临床...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7
  • 4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比较分析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d vs (2.3±0.9)d,P=0.021]、进食时间[(1.1±0.1)d vs (2.4±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邢人伟殷平聂寒秋李文巨张阳牟永华
关键词:射频消融超声检查腹腔镜肝切除小肝癌
原发性胆囊癌诊治进展被引量:12
2013年
原发性胆囊癌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我国逐年增高。由于原发性胆囊癌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临床发现的胆囊癌多属中晚期,根治性切除率低,预后差。本文综合近期国内外原发性胆囊癌诊治的有关文献,就胆囊癌发病的高危因素、影像学诊断、分子生物学及基因诊断、治疗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目前对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依然困难,早期诊断对胆囊癌的二级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仍然是原发性胆囊癌治疗的主要手段,免疫、分子生物学及基因治疗正逐渐发展成为治疗原发性胆囊癌的一种新方法,已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
张阳兰勇牟永华
关键词:原发性胆囊癌诊治
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术后胃Dieulafoy病出血1例
2022年
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是目前腹腔镜操作中难度最大的一类,也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标准术式[1]。胃Dieulafoy病又称恒径动脉畸形,是胃供血动脉保持管径不变进入胃黏膜下并突向胃腔的一种血管畸形。这种疾病病灶微小,位置隐匿,诊断困难,出血后死亡率高[2]。LPD术后合并胃Dieulafoy病出血临床少有报道。我院2019年6月治疗LPD术后胃Dieulafoy病出血1例,报道如下。
杨帆牟永华聂寒秋邢人伟张阳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胃DIEULAFOY病
老年患者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36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与留置T管治疗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该科收治并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6例,根据手术方法分成一期缝合组与T管引流组,比较两组胆总管缝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术后C反应蛋白(CRP)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结石残留复发等指标。结果106例患者均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其中一期缝合组在胆管缝合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13.6±3.6)和(21.5±11.8)min、(1.6±0.6)和(2.1±0.7)d、(1.4±0.2)和(3.2±0.8)分、(7.3±2.1)和(9.6±3.5)d、(21564.7±4962.5)和(25376.6±6537.1)元]均优于留置T管组(P<0.05);而两组其他围手术期指标、胆道并发症及结石残留复发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总管一期缝合相比留置T管有一定优势,值得在基层医院适当推广。
邢人伟聂寒秋张阳杨帆周显飞牟永华
关键词:胆总管探查老年患者腹腔镜一期缝合T管
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远端疝囊高位结扎封闭在预防术后阴囊血清肿中的作用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中远端疝囊高位结扎封闭在预防术后阴囊血清肿中的作用。方法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行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的84例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封闭组(远端疝囊高位结扎,42例)和非封闭组(远端疝囊完全剥离或离断旷置)4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阴囊血清肿发生率和手术时间、切口感染及血肿、住院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等。结果手术全部顺利完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均未使用镇痛药物,均无切口感染及血肿病例;封闭组无阴囊血清肿发生,非封闭组发生5例(11.9%,5/42),两组阴囊血清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5—17个月,平均11.2个月,两组术后均无慢性疼痛。结论腹腔镜全腹膜外腹股沟斜疝修补术远端疝囊高位结扎封闭预防术后阴囊血清肿有效。
聂寒秋张阳牟永华
关键词: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比较研究
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及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9年12月复杂性肛瘘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拖线疗法)与对照组(切开或切除术),每组各40例,评价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测量治疗前后肛门直肠压力.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同,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伤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无肛门变形、失禁等并发症,2例患者出现局部潮红和瘙痒,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对照组患者中有3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肛门周围凹陷性瘢痕变形和肛门失禁.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手术前后肛管舒张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较术前均下降(P<0.05),但观察组患者术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下降幅度比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拖线疗法治疗复杂性肛瘘患者疗效较好,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减少创面面积,可促进肛肠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张阳周显飞邢人伟兰勇聂寒秋
关键词:拖线疗法复杂性肛瘘微创
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经胆囊穿刺引流术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效果分析被引量:12
2021年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行胆囊穿刺引流(PTGD)后不同时期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的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胆囊炎PTGD后分期治疗的患者93例,根据择期手术时间分为A组:60 d内(42例),B组:60及60 d以上(5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经过顺利,无患者死亡。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A组(均P<0.05),而中转开腹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单个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A组大于B组(P<0.05)。结论对于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行PTGD后60 d及60 d以上择期行LC治疗相对近期更能取得良好效果。
邢人伟聂寒秋张阳杨帆周显飞牟永华
关键词:胆囊穿刺引流腹腔镜胆囊切除
胃肠道神经鞘瘤一例
2016年
胃肠道神经鞘瘤临床上较罕见。我院于2014年6月收治1例乙状结肠神经鞘瘤患者,现报道如下。
张阳邢人伟聂寒秋李敏献梁思渊牟永华
关键词:乙状结肠术前
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胰体尾癌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治疗早期胰体尾癌患者肿瘤学预后及并发症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接诊的100例胰体尾癌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LDPS),研究组行腹腔镜保脾胰体尾整块切除手术(LSPDP)。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与实验室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术后长期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中输血率、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1 d与术后7 d的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比例,术后1、3 d腹水淀粉酶水平与对照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2周、术后3个月的血小板水平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5年期内的观察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的平均的生存时间、1、3、5年的生存率、术后复发率、平均的复发时间、1、3、5年的无复发生存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保脾胰体尾切除手术在治疗Ⅰ期、Ⅱ期胰体尾癌患者方面是一项有效且安全的手术技术,能够有效控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运用。
黄罗顺周显飞张阳聂寒秋
关键词:胰体尾癌腹腔镜并发症
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NLR、PLR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 研究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比(NLR)、血小板/淋巴细胞计数比(PLR)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9年1月我院接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传统肝切除术治疗,观察组采用TACE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NLR、PLR、癌胚抗原(CEA)、可溶性B7-H4、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52.5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LR、PL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NLR、PLR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EA、B7-H4、sIL-2R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EA、B7-H4、sIL-2R水平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50%、40.00%,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原发性肝癌患者中使用TACE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张阳李敏献聂寒秋周显飞牟永华邢人伟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