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乔劲松

作品数:6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青岛滨海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英译
  • 2篇论语
  • 2篇《论语》
  • 1篇典籍英译
  • 1篇性格
  • 1篇性格类型
  • 1篇义素
  • 1篇义素分析
  • 1篇译词
  • 1篇译法
  • 1篇音译
  • 1篇音译法
  • 1篇忧郁
  • 1篇语误
  • 1篇语言
  • 1篇语言迁移
  • 1篇正迁移
  • 1篇中介语
  • 1篇诗词
  • 1篇漂流

机构

  • 6篇青岛滨海学院
  • 1篇潍坊医学院

作者

  • 6篇乔劲松
  • 2篇李淑芳
  • 1篇钟成芳
  • 1篇刘志明
  • 1篇刘志明

传媒

  • 1篇海外英语
  • 1篇英语广场(学...
  • 1篇鲁东大学学报...
  • 1篇湖南第一师范...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青海师范大学...

年份

  • 2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毛泽东诗词英译的文本变形倾向——以《沁园春·长沙》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翻译过程中,原文不可避免地会遭受译入语语言和文化的冲击,从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以贝尔曼“否定分析”理论为指导,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对毛泽东诗词较有影响力的三个英译本进行研究,对比分析《沁园春·长沙》不同译本中的文本变形倾向发现,三个译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文本变形系统的侵袭,产生了共计33处变形,涉及10种变形倾向。在分析以上文本变形倾向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总结出《沁园春·长沙》英译中避免文本变形的方法:数词的淡化处理、名词叠用、恰当选词、句式和标点的灵活运用等。
李淑芳乔劲松
关键词:毛泽东诗词英译《沁园春·长沙》
“语言迁移”三种分析方法利与弊研究
2016年
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语言时会受到母语的影响,这种影响被语言学家称为"迁移"。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积极影响的为"正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消极影响的为"负迁移"。语言学家在分析"语言迁移"现象过程中,采用了对比分析法、语误分析法以及中介语分析法。在一定历史阶段,这几种分析法对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均起到了积极作用,对探索第二语言学习规律,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效率,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乔劲松
关键词:语言迁移正迁移负迁移
从义素对比分析看“士”的对译词选择被引量:1
2019年
选取5个具有代表意义的《论语》译本--里雅各,辜鸿铭,刘殿爵,威利及潘富恩、温少霞译本--作为蓝本,回顾这5个译本对"士"的不同诠释。运用义素分析法,对"士"及其对译词scholar、officer、gentleman、knight、superior man及virtuous man的义素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对比发现,以上几个对译词的义素与"士"的义素均不相符,"士"的对译词需弃之另图,而音译加注释法不失为"士"之英译良策。
乔劲松刘志明
关键词:义素分析《论语》
谜米学视角下“小人”的英译被引量:1
2017年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里面的很多词汇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小人"就是其中之一。以往的译者多以归化策略为指导,采用意译、阐释等方法对该词进行翻译,过分关注了译文的通顺性和读者的可接受性,却忽略了源语中的重要文化信息。根据谜米学理论,"新谜米"应对"原谜米"进行精确复制,以确保在传播中的高保真度、多产性和长寿性。作为"谜米"的"小人"应在异化策略指导下,采用音译方法,以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乔劲松钟成芳刘志明
关键词:《论语》音译法
忧郁的王子 快乐的流浪汉——《哈姆雷特》《鲁滨逊漂流记》中两位主人公的历史和文化解读被引量:2
2015年
在莎士比亚的剧本《哈姆雷特》中,主人公——丹麦的王子哈姆雷特,被刻画成一位忧郁的学者型王子。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现实总是嗤之以鼻,深恶痛绝。而在笛福的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主人公鲁滨逊虽然身处逆境,流落孤岛,却对生活、对未来总是充满希望,具有很强的现实主义精神,是一个快乐的流浪汉。两位主人公截然相反的性格特点,无一不受他们身处的社会历史文化潮流的影响,文章试图从两位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生活经历、斗争对象等几方面来探寻造成他们不同的性格类型和人生态度的社会历史文化根源。
乔劲松
关键词:哈姆雷特鲁滨逊性格类型忧郁
论辩与鉴赏:典籍英译课程教学模式研究
2021年
典籍英译课程教学对于培养专门从事中国传统文化外译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教学模式的选取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论辩作为一种社会性言语手段,旨在克服双(或多)方之间的冲突或分歧,在或然性领域中作用明显。典籍英译鉴赏者在对典籍英译作品进行评价和分析过程中,往往会对同一种译法产生不同的看法和主张。为了使这些不同的看法和主张达致同一,任课教师可尝试“论辩式”教学模式。本文通过对《红楼梦》中文化词“莲步”的英译鉴赏,探讨“论辩式”教学模式在典籍英译鉴赏课程教学中的有效性及合理性。
乔劲松李淑芳
关键词:典籍英译鉴赏课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