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敏

作品数:8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血管
  • 3篇脑血
  • 2篇蛋白
  • 2篇蛋白酶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流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缺血性脑血管...
  • 2篇位点
  • 2篇位点多态性
  • 2篇脑梗
  • 2篇脑梗死
  • 2篇脑血管
  • 2篇脑血管病
  • 2篇金属蛋白
  • 2篇金属蛋白酶

机构

  • 8篇深圳市龙岗中...

作者

  • 8篇俞敏
  • 6篇黄奕平
  • 3篇覃鹏飞
  • 2篇黄庆梅
  • 2篇李明
  • 1篇高展

传媒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中西医结合心...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主要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因位点多态性及血清Vaspin、Chemerin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0例以及急性脑卒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分别为TIA组及卒中组。另选取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人员血清MMP-1、MMP-3及MMP-9水平,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明确上述血清学指标诊断TIA的效能。此外,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3组人员MMP-1、MMP-3及MMP-9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Vaspin及Chemerin水平。结果:TIA组血清MMP-1、MMP-3及MMP-9水分别为(122.34±8.15)μg/L、(93.21±8.03)μg/L、(132.74±8.37)μg/L,明显高于卒中组的(86.83±6.29)μg/L、(57.22±5.71)μg/L、(110.42±5.23)μg/L,且卒中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血清MMP-1、MMP-3及MMP-9水平联合诊断TIA的曲线下面积、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上述三项指标单独检测。TIA组与卒中组MMP-1/C-161T基因型CC人数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T、TT人数占比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TIA组、卒中组血清Vaspin水平均低于对照组,且TIA组血清Vaspin水平低于卒中组;TIA组、卒中组血清Chem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TIA组血清Chemerin水平高于卒中组(均P<0.05)。结论:血清MMP-1、MMP-3及MMP-9水平联合诊断TIA的效能较高,且MMP-1基因多态性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此外,血清Vaspin的下调以及Chemerin的上调均可能介导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黄奕平俞敏张丽君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3基质金属蛋白酶-9
金属蛋白酶家族系主要基因位点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探讨金属蛋白酶家族系主要基因位点多态性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人100例作为TIA组,选取脑梗死病人100例作为卒中组,同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100名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法检测3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c-161T、MMP-9/C1562T和MMP-3启动子SNP-1171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观察分析3组基因频率和基因多态性的差异,并分析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结果 TIA组和卒中组与对照组C-161T位点上,在野生CC组、杂合子CT及突变纯合T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IA组和脑卒中组等位基因上的C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MMP-1基因多态性可能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相关,但本研究未发现MMP-3和MMP-9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存在相关性。
俞敏张丽君黄奕平黄庆梅高展
关键词:缺血性脑血管病基质金属蛋白酶基因多态性
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普拉克索联合多巴丝肼治疗帕金森病的效果及对脑血流量(CBF)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6月-2020年5月本院收治的7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38)和研究组(n=38)。对照组单独予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及多巴丝肼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CBF。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86.84%)较对照组(63.16%)明显更高(P<0.05);治疗后,两组CBF均较治疗前升高,研究组脑血流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普拉克索及多巴丝肼临床治疗帕金森病,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脑部循环,并增加脑血流量,值得推广。
黄奕平俞敏张丽君
关键词:多巴丝肼帕金森病多巴胺脑血流量
Marchiafava-Bignami病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5年
Marchiafava-Bignami病(MBD)是一种主要见于慢性酒精中毒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罕见疾病,以胼胝体脱髓鞘和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临床上以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认知受损、步态异常、构音障碍、肌张力增高、以及大脑半球间失联络征等为主要表现。现将我科2014年5月收治的1例临床确诊病例报道如下,同时结合相关文献进一步加深对本病的了解。
俞敏
关键词:步态异常脱髓鞘大脑半球构音障碍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40例被引量:15
2016年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均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丁苯酞软胶囊,均连续用药2周。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NIHSS)评分为(6.35±3.26)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为(72.98±11.74)分,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血浆黏度等4项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联用较单用依达拉奉更能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恢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丁苯酞依达拉奉血流动力学
高龄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探讨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探讨高龄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静脉溶栓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5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高龄AIS患者262例,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予以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根据是否发生出血转化(HT)分为HT组和非出血转化(NHT)组,比较两组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血压、实验室检查等临床资料,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龄AIS患者静脉溶栓后HT的危险因素。结果262例患者中发生HT 46例(HT组),未发生HT 216例(NHT组),HT组合并房颤率、溶栓前收缩压、溶栓后24 h收缩压、发病至溶栓时间(ONT)、入院时血糖、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分值、合并中重度脑白质疏松(LA)率均高于NHT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前后24 h收缩压、ONT延长、溶栓前NIHSS高分值、溶栓后24 h NIHSS高分值、合并中重度LA是高龄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结论溶栓后24 h收缩压升高、ONT延长、溶栓前及溶栓后24 h的NIHSS高分值、合并中重度LA是高龄AIS患者接受静脉溶栓后发生HT的危险因素,神经内科医师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定针对性诊疗方案,以降低高龄AIS患者溶栓后HT的发生概率,提高溶栓的效果。
黄奕平俞敏邹海通
关键词:高龄静脉溶栓
叶酸、VB6、VB12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研究叶酸、维生素B6、B12对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本院2016年2月~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被随机均分为常规治疗组与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叶酸、维生素B6及维生素B12),两组均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管舒张功能(FMD)、血清Hcy、一氧化氮(NO)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Hcy水平、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升高,治疗后联合治疗组血清NO[(50.20±11.18)μmol/L比(66.53±10.66)μmol/L]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治疗前后两组FMD、常规治疗组血清NO水平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与常规治疗组相比,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清Hcy[(21.58±2.24)μmol/L比(17.27±2.19)μmol/L]水平、NIHSS评分[(20.39±3.19)分比(16.12±1.15)分]降低更显著,NO水平[(53.76±11.67)μmol/L比(66.53±10.66)μmol/L],Barthel指数评分[(62.27±20.58)分比(79.58±21.24)分]升高更显著,P均=0.001。结论:叶酸、维生素B6及B12能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Hcy水平、升高血清NO水平,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俞敏黄庆梅覃鹏飞
关键词:高血压叶酸高半胱氨酸
补体因子HY^(402)H基因多态性与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关系及其意义
2015年
目的探讨补体因子HY402H基因多态性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临床确诊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病例组、同年龄段健康人群100例作为健康组,测定两组补体因子HY402H的多态性差异,并分析病例组不同基因型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变化的关系。结果病例组谷丙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血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TC〔(4.84±1.0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95±0.75)mmol/L〕显著高于健康组〔(4.13±0.93)mmol/L、(2.64±0.82)mmol/L〕(P<0.05)。HY402H基因型为CC、TC的左侧IMT分别为(1.10±0.42)mm、(1.08±0.37)mm、右侧IMT分别为(1.11±0.35)mm、(1.08±0.40)mm均显著高于基因型为TT的患者(P<0.05)。结论补体因子HY402H基因多态性表达与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患者的发病关系尚不明确,但是可能与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的关系。
俞敏覃鹏飞黄奕平李明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