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卫华 作品数:9 被引量:141 H指数:5 供职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 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CT冠状动脉成像半自动化测量非钙化斑块的可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CT冠状动脉成像(CCTA)半自动化测量软件检测非钙化斑块的可重复性。方法连续入选初次CCTA结果为单支局限性非钙化为主斑块病变的患者。由两名医师分别测量斑块,其中一名医师于不同时间再次测量斑块。配对样本t检验用于读者内和读者间斑块测量数据的比较。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Bland-Altman检验探讨读者内及读者间测量结果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研究共纳入62例患者。读者内两次测量斑块体积的均数为(78.1±46.7)mm3,差值的均数为(0.1±3.2)mm3,95%一致性界限为-6.2~6.4 mm3,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8(P<0.001)。读者间测量斑块体积的均数为(78.0±47.2)mm3,差值的均数为(0.9±4.8)mm3,95%一致性界限为-8.5~10.3 mm3,两者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95(P<0.001)。读者内两次测量斑块体积百分比的均数为(45.1±12.1)%,差值的均数为-(0.3±2.2)%,95%一致性界限为-4.6%~4.0%,两次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4(P<0.001)。读者间测量斑块体积百分比的均数为(45.4±12.1)%,差值的均数为-(0.4±2.3)%,95%一致性界限为-4.9%~4.1%,两者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982(P<0.001)。结论 CCTA半自动化测量软件检测非钙化斑块的可重复性好,可用于检测斑块负荷和评价药物干预斑块进展等研究。 李震南 侯志辉 刘坤 高扬 尹卫华 任心爽 吕滨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斑块 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2015年 目的 探讨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检查时,低管电压(100 kV)、低碘浓度(270 mgI/ml)对比剂及迭代重建在降低辐射剂量和碘对比剂用量的同时,保持图像质量的可行性.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1至5月行CCTA检查的疑诊冠心病患者80例,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方案,即管电压采用120 kV,碘对比剂浓度为370 mgI/ml,采用滤波反投影法重建,重建卷积核为B26f;试验组(40例)管电压采用100kV,碘对比剂浓度为270 mgI/ml,采用迭代重建,重建卷积核为I26f.其他扫描和对比剂注射参数两组间完全一致.对两组的图像进行重建、测量和质量评分,并计算碘用量和有效辐射剂量.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的体质指数分别为(25.3±3.0) kg/m2和(25.4±3.0) kg/m2(P=0.852),图像信噪比分别为22.2 ±5.5和23.6±5.8(P=0.277),对比度噪声比分别为35.6±17.6和41.1±17.6(P =0.163),图像质量分别为(4.70 ±0.52)分和(4.63±0.59)分(P =0.545).对照组和试验组碘用量分别为(25.27±0.94)g和(18.49±0.75)g(P <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少26.8%.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为(3.52±1.16) mSv和(2.31±0.73) mSv(P <0.001),试验组较对照组少34.4%.结论 行CCTA检查时,采用低管电压、低碘浓度对比剂和迭代重建可以在保持冠状动脉图像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显著减少碘对比剂用量及有效辐射剂量. 韩磊 尹卫华 吕滨 李楠 侯志辉 蒋世良关键词:造影剂 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瓣膜功能损害和升主动脉扩张的比较 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比较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瓣膜功能损害和升主动脉扩张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5年3月在阜外医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且病理学检查证实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的19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主动脉瓣的融合瓣叶有无脊形成,将患者分为有脊组(109例)和无脊组(88例);根据主动脉瓣的瓣膜融合类型,将患者分为左-右冠瓣融合组(125例)和左或右.无冠瓣融合组(72例)。比较各组之间的瓣膜功能损害和升主动脉扩张情况。结果(1)有脊组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低于无脊型组[22.9%(25/109)比69.3%(61/88),P〈0.001],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高于无脊型组[61.5%(67/109)比22.7%(20/88),P〈0.001]。有脊组1型升主动脉扩张发生率高于无脊组[23.9%(26/109)比10.2%(9/88),P=0.024]。(2)左一右冠瓣融合组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低于左或右.无冠瓣融合组[29.6%(37/125)比68.1%(49/72),P〈0.001],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高于左或右-无冠瓣融合组[59.2%(74/125)比18.1%(13/72),P〈0.001]。左-右冠瓣融合型组3型升主动脉扩张发生率低于左或右-无冠瓣融合组[10.4%(13/125)比37.5%(27/72),P=0.006]。(3)在有脊组中,左-右冠瓣融合型患者的主动脉瓣狭窄发生率低于左或右-无冠瓣融合型患者[15.1%(13/86)比52.2%(12/23),P=0.001],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发生率高于左或右-无冠瓣融合型患者[73.3%(63/86)比17.4%(4/23),P〈0.001]。结论二叶式主动脉瓣畸形不同病理分型患者的瓣膜损害和升主动脉扩张类型存在差异。 任心爽 于易通 刘坤 侯志辉 高杨 尹卫华 吕滨关键词:心血管畸形 主动脉瓣狭窄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CT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价值 2013年 终末期心脏病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心脏移植。全世界每年大约有4000名患者接受心脏移植,其中不到3%的患者接受异位心脏移植(又称“并列心脏”,即保留患者自身有病变的心脏,多在患者右侧胸腔将供心与之并列缝接)。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抗感染及免疫抑制剂等药物的治疗,以及各种影像方法在心脏移植中的应用,患者1、3及10年的生存率分别超过85%、80%及50%。 尹卫华 吕滨关键词:异位心脏移植 心脏病患者 CT 免疫抑制剂 右侧胸腔 2014年第100届北美放射学年会心血管影像最新进展 被引量:2 2015年 2014年11月30日至12月5日,第100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于美国芝加哥召开,本届会议的主题是“医疗变革的百年(A century of transforming medicine)”。其内涵是RSNA的百年历史,见证了医学影像学技术的进步,并推动了临床医疗的变革与发展。来自130多个国家的超过5.6万名医学放射从业者参加了此次盛会。 吕滨 高扬 侯志辉 尹卫华 刘坤 王志强 李震南 任心爽关键词:心血管影像 医学影像学技术 RSNA 从业者 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结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对冠心病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3 2017年 目的 评价负荷动态CT心肌灌注成像(CT-MPI)联合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 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前瞻性对CCTA明确诊断为冠心病的30例患者行负荷动态CT-MPI扫描,并于1周内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定性分析CT-MPI结果,并测量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回旋支共17段心肌节段的灌注量化指标,包括心肌血流量(MBF)、心肌血容量(MBV)和达峰时间(TTP).以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术(SPECT)-MPI结果为参照标准将所有心肌节段分为灌注正常组和灌注异常组,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MBF、MBV和TTP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价CCTA、CT-MPI及两者联合诊断心肌缺血的效能.结果 研究共纳入30例患者.灌注异常组MBF、MBV分别为(79.3±18.0)ml·100 ml^-1·min^-1和(8.9±2.9)ml/100 ml,显著低于灌注正常组的(135.1±35.2)ml·100 ml^-1·min^-1和(13.8±8.9)ml/100 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302、0.866,P〈0.01);而灌注异常组的TTP为(13.9±2.5)s,显著高于灌注正常组[(9.1±2.1)s],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0.024,P〈0.01).节段水平上,CT-MPI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1.3%(147/161)、84.6%(281/332).血管水平上,CCTA〉70%狭窄预测心肌缺血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35(95%CI:0.517-0.753),CT-MPI的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599-0.819),而CCTA〉70%联合CT-MPI的曲线下面积为0.837(95%CI:0.749-0.925).结论 负荷动态CT-MPI对冠心病心肌缺血有较好的诊断效能,CT-MPI联合CCTA一站式评价冠状动脉狭窄和心肌血流灌注能更好地识别导致缺血的狭窄病变. 高扬 王成英 周艳丽 侯志辉 尹卫华 李震南 孙凯 吕滨关键词:心肌缺血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CT造影对冠心病预防策略的影响 被引量:13 2015年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CT造影结果对患者的药物治疗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的影响.方法 连续入选2013年9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于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行冠状动脉CT造影的患者,分为<50%狭窄组和≥50%狭窄组.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对基线资料进行组间对比分析,对随访资料做CT造影前后对比分析,并做Logistic回归,探讨CT造影结果与后续药物治疗的相关性.结果 研究共纳入160例患者,<50%狭窄99例,≥50%狭窄61例.CT造影前后相比,患者的总胆固醇[(5.06±1.04)比(4.54 ± 1.09) mmol/L,P<0.0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16±0.95)比(2.60±0.88) mmol/L,P<0.01]、甘油三酯[1.66 (1.14,2.28)比1.55(1.07,2.05) mmol/L,P=0.004]水平显著下降,其余指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狭窄≥50%组与狭窄<50%组相比,总胆固醇[(-0.70±0.94)比(-0.42±0.96)mmol/L,P=0.035]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8±0.99)比(-0.43±0.79)mmol/L,P=0.016]下降更为显著.CT造影后,患者服用阿司匹林(13.8%比65.6%,P<0.01)和他汀类药(20.0%比71.9%,P<0.01)比例显著上升,降压药(53.1%比63.1%,P=0.07)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CT造影结果是患者后续接受阿司匹林[校正OR值:3.58(1.61~7.99),P=0.002]和他汀类药物[校正OR值:15.01(4.40 ~51.22),P<0.01]治疗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冠状动脉CT造影结果对后续的药物治疗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控制有直接影响,对冠心病的预防策略有重要指导价值. 李震南 吕滨 王志强 刘坤 侯志辉 高扬 尹卫华 任心爽 蒋世良 戴汝平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CT检测他汀类药物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进展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用无创CT冠状动脉造影检测他汀类药物干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方法前瞻性人选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初次CT结果为单支非梗阻性(狭窄≤50%)非钙化为主斑块病变的患者共120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并进行随访。根据患者治疗情况分为对照组36例(未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他汀治疗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下降〈50%组43例、他汀治疗LDL—C下降〉150%组41例。测量基线和随访的斑块总体积、斑块体积百分比等指标。结果120例患者平均年龄(58.9±8.1)岁,男性74例(61.7%),随访时间705(467,803)d。随访时对照组斑块总体积[(97.3±57.8)mm^3比(82.2±57.7)mm^3]和LDL—C下降〈50%组斑块总体积[(78.5±45.2)mm^3比(77.6±50.5)mm^3]与其基线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LDL—C下降≥50%组斑块总体积低于基线值[(61.5±46.1)mm^3比(77.7±48.1)mm^3,P〈0.05]。对照组斑块体积百分比高于基线值[(51.9±16.5)%比(45.9±12.8)%,P〈0.05],LDL—C下降〈50%组斑块体积百分比与基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1±13.7)%比(47.5±14.9)%,P〉0.05],而LDL—C下降〉150%组斑块体积百分比低于基线值[(39.1±17.1)%比(48.2±15.0)%,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基线斑块总体积(p=-0.50,P〈0.001)和他汀治疗LDL—C下降≥50%(p=-0.32,P=0.001)是斑块体积变化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经CT检测发现,他汀治疗后LDL—C下降≥50%可延缓和逆转非梗阻性粥样硬化斑块的进展,斑块负荷相对较大的患者更容易从他汀治疗中获益。 李震南 侯志辉 刘坤 王志强 尹卫华 高扬 许海燕 蒋世良 吕滨关键词:冠状动脉硬化 冠状血管造影术 降血脂药 冠状动脉CT低剂量血管成像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3年 冠状动脉CT低剂量血管成像在不同研究间相差很大,以患者为中心的剂量优化成为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对近年有关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低剂量扫描的进展进行综述。 尹卫华 吕滨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