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4篇哲学宗教
  • 1篇军事

主题

  • 7篇应激反应
  • 7篇军人
  • 4篇认知情绪调节
  • 4篇情绪调节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弹性
  • 3篇应激
  • 3篇中介
  • 3篇中介效应
  • 3篇社会支持
  • 3篇急性
  • 3篇急性应激
  • 3篇急性应激反应
  • 2篇抑郁
  • 2篇领悟社会支持
  • 2篇军事人员
  • 1篇心理控制源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所在单位

机构

  • 9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政治学院

作者

  • 9篇张水淼
  • 8篇邓光辉
  • 5篇蔡文鹏
  • 4篇董薇
  • 3篇魏存
  • 1篇崔轶
  • 1篇严进
  • 1篇孙香萍
  • 1篇张淳俊
  • 1篇沈兴华
  • 1篇潘昱
  • 1篇沈春
  • 1篇刘金鑫
  • 1篇于海波
  • 1篇李佳美
  • 1篇杨悦
  • 1篇于波

传媒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人民军医
  • 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解放军医院管...

年份

  • 5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高抑郁军人情绪词注意偏向特点:基于情绪Stroop任务的实证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通过情绪Stroop范式探讨高抑郁特质军人对情绪词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向377名武警战士发放《症状自评量表》(SCL-90)、《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排除潜在心理疾病(SCL-90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数超过43项)和高焦虑特质(T-AI总分超过50分)的被试后,筛选出14名高抑郁特质(CES-D得分超过20分)被试完成以汉语情感词系统(CAWS)为呈现材料的情绪Stroop任务。对年龄、军龄、教育背景和职别进行1:1匹配后,最终纳入13名高抑郁特质军人和13名低抑郁特质军人的实验数据。所有被试均需进行4轮判断,即两轮"积极组"判断和两轮"消极组"判断。结果两被试情绪区组和情绪词判断的正确率和反应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抑郁组被试"消极组"判断反应时(715.7±103.8ms)明显长于"积极组"判断(639.4±104.1ms,t=2.573,P=0.024),但低抑郁组被试"消极组"判断反应时(672.8±52.4ms)与"积极组"判断(669.2±62.8m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5,P>0.05)。结论高抑郁特质军人与低抑郁特质军人情绪Stroop任务完成情况无明显差异,但高抑郁特质军人对消极词汇存在注意偏向,而低抑郁特质军人中不存在该现象。
蔡文鹏于海波张水淼潘昱邓光辉严进
关键词:军事人员注意力
飞行事故后所在单位飞行员急性应激反应与心理控制源相关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分析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应激状况与心理控制源的关系。方法采用事件影响量表(IES-R)、焦虑自评量表(SAS)、自评抑郁量表(SDS)和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对两起飞行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的82名军事飞行人员进行测评,评估两次飞行事故后飞行员的心理应激状况,并分析其心理控制源与负性心理反应的关系。结果飞行事故发生后所在单位飞行员中有34人(41.46%)自诉出现生理性不适,以睡眠障碍为主要存在症状。在心理状况方面,有24人(29.27%)表现为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阳性;3人(3.65%)SAS得分超过69,表现为重度焦虑;6人(7.31%)SDS得分超过69分,表现为重度抑郁。第二次飞行事故所引发的焦虑、抑郁、急性应激等负性心理比第一次更加严重(P<0.01)。急性应激反应、焦虑、抑郁均与有势力的他人和机遇呈正相关,与内控性呈负相关(P<0.05,P<0.01)。结论心理控制源是影响飞行员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外控性与机遇性是导致飞行员在事故后出现心理问题的主要诱因。该群体应成为飞行事故后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关注对象。
董薇蔡文鹏张水淼邓光辉
关键词:飞行事故抑郁心理控制源
领悟社会支持和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的关系: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探讨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和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MASS)对1 457名海军官兵进行问卷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 348份。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领悟社会支持和心理弹性呈正相关(P<0.01),两者分别与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呈负相关(P<0.01);心理弹性和领悟社会支持均可独立解释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方差变异,其中坚韧(β=-0.136,P<0.01)和家庭外支持(β=-0.229,P<0.01)对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弹性在领悟社会支持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之间部分中介效应显著,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6.22%。结构方程模型拟合良好:χ~2/df=27.91/11=2.537,P=0.003;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SEA)=0.032,比较适配指数(CFI)=0.997,适配度指数(GFI)=0.994,调整后适配度指数(AGFI)=0.986,规准适配指数(NFI)=0.995,相对适配指数(RFI)=0.986,增值适配指数(IFI)=0.997,非规准适配指数(TLI)=0.992。结论领悟社会支持对海军官兵急性应激反应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发挥间接影响作用。
张水淼李新利崔轶蔡文鹏邓光辉
关键词:心理弹性领悟社会支持中介效应
认知情绪调节对军人疲劳状况的影响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军人疲劳状况的影响。方法整群随机抽取陆军某部现役军人822名,采用中文版多维疲劳量表(MFI-20)、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非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和疲劳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灾难化(β=0.170,P<0.01)、责难他人(β=0.136,P<0.05)、沉思(β=0.106,P<0.05)对军人疲劳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在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中,积极重新评价(β=-0.244,P<0.01)对军人疲劳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军人疲劳水平具有更好的预测作用。
张水淼蔡文鹏董薇魏存邓光辉
关键词:军人
军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应激反应的关系
目的:  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与军人急性应激反应、军人疲劳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及作用路径,为制定合理、规范的心理干预措施提供科学指导,有效增强心理服务工作的针对性。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
张水淼
关键词:军事应激心理弹性社会支持
文献传递
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军人应激反应的影响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生活事件、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军人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军人生活事件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hinese version of cognitive emotion regulation questionnaire,CERQC)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1 137名军人进行抽样调查。结果 1生活事件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能解释军人应激反应方差变异的25%,其中生活事件(β=0.385,P<0.001)、沉思(β=0.138,P<0.001)、积极重新关注(β=0.066,P<0.05)和灾难化(β=0.119,P<0.001)对军人应激反应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而积极重新评价(β=-0.125,P<0.001)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2灾难化、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价和责难他人在生活事件和应激反应之间存在显著调节效应。3沉思通过生活事件刺激量为中介影响应激反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25.6%。结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是否是适应性策略具有相对性;不同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在生活事件与军人应激反应之间的作用存在差异。
邓光辉张水淼沈春董薇魏存张淳俊沈兴华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中介效应
心理弹性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中的中介作用研究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探讨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心理弹性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抽取某军区1 553名官兵进行团体问卷测试,测试时间为参加某军演前1周内。回收有效问卷1 477份,有效回收率为95.11%。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CERQ-C)、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官兵进行测试,运用结构方程分析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适应性调节策略高分组应激反应得分高于适应性调节策略低分组(t=-2.14,P=0.03)。非适应性调节策略高分组应激反应得分高于非适应性调节策略低分组(t=-11.93,P<0.001)。心理弹性高分组应激反应得分低于心理弹性低分组(t=7.93,P<0.001)。应激生理反应和应激心理反应与自强、坚韧、乐观维度均呈负相关(P<0.05);与非适应性调节策略、适应性调节策略均呈正相关(P<0.05);自强、坚韧、乐观与适应性调节策略呈正相关(P<0.05)。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对应激反应有直接正向影响(β=0.374,P<0.01);心理弹性在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和应激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260×-0.216≈0.056,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为13.06%。适应性调节策略直接作用不显著(P>0.05),心理弹性在适应性调节策略和应激反应之间的中介效应值为0.484×-0.216≈-0.105。模型拟合良好[χ~2/df=1.059,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0.006,比较拟合指数(CFI)=1,拟合优度指数(GFI)=0.998,调整拟合优度指数(AGFI)=0.994,基准化拟合指数(NFI)=0.998,相对拟合指数(RFI)=0.994,增量拟合指数(IFI)=1,Tucker-Lewis拟合指数(TLI)=1]。结论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对军人急性应激反应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急性应激反应,适应性调节策略仅通过心理弹性间接影响应激反应。
刘金鑫张水淼尉壮壮于波杨悦李佳美邓光辉
关键词:心理弹性军事人员中介效应
军人应激反应与领悟社会支持及认知情绪调节相关性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目的:探讨军人应激反应与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部官兵1553例,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其进行测评,并分析军人应激反应与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的相关性。结果:某部官兵军人急性应激反应总分(9.01±6.94)分,其中心理应激反应(4.06±3.54)分,生理应激反应(4.94±4.00)分;社会支持总分(61.37±11.55)分,其中家庭外支持(40.31±8.28)分,家庭内支持(21.06±4.72)分;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总分(107.69±15.54)分,其中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65.39±10.04)分,非适应情绪调节策略(42.30±8.16)分。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军人应激反应与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呈非常显著正相关(P<0.01),与领悟社会支持呈非常显著负相关(P<0.01)。而适应性策略与应激反应各因子、家庭内支持与非适应性策略、家庭内支持与应激反应各因子间的相关性均属于低度相关(r均<0.2)。提示,非适应性策略、家庭外支持和应激反应三者间关系非常显著(P<0.01)。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认知情绪调节策略能解释军人应激反应方差变异的12.3%(△F=103.15)。其中,适应性策略对军人应激反应有非常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06,P<0.01),非适应性策略对军人应激反应有非常显著正向预测作用(β=0.32,P<0.01)。领悟社会支持能解释军人应激反应方差变异的6.6%(△F=51.63)。其中家庭外支持对军人应激反应具有非常显著负向预测作用(β=-0.22,P<0.01)。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中介效应占总效应比例的18.6%。适应性策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间接影响军人的应激反应。结论:军人应激反应与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策略显著相关,非适应性策略通过领悟社会支持影响军人的应激反应。
张水淼蔡文鹏董薇魏存邓光辉
关键词:领悟社会支持认知情绪调节
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武警官兵应激反应水平影响的观察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认知情绪调节策略对武警官兵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武警某部官兵832例,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中文版和军人急性应激反应量表对其应激反应水平进行测评。将个体应激反应分值从小到大排序,取前27%为低分组,后27%为高分组,并分析认知情绪调节策略的预测作用。结果:武警某部不同级别官兵在自我责难、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积极重新评估、理性分析、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和应激反应分值差异显著(P<0.05)。义务兵组和士官组自我责难、理性分析策略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低于军官组(P<0.05,P<0.01);义务兵组接受、积极重新关注策略分值显著高于士官组(P<0.01);义务兵组积极重新评估策略分值显著低于士官组和军官组(P<0.05),应激反应分值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士官组和军官组(P<0.05,P<0.01);军官组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分值显著高于士官组(P<0.05)。高分组自我责难、接受、沉思、积极重新关注、理性分析、灾难化、责难他人策略和适应性调节、非适应性调节策略分值均显著或非常显著高于低分组,重新关注计划、积极重新评估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多层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自我责难、沉思、灾难化和责难他人策略均对应激反应具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积极重新评价策略对应激反应具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结论:非适应性调节策略比适应性调节策略对应激反应的预测作用更强。
孙香萍张水淼邓光辉
关键词:认知情绪调节应激反应武警官兵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