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恽波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细胞分化
  • 2篇分化
  • 1篇蛋白
  • 1篇信号
  • 1篇信号通路
  • 1篇性细胞
  • 1篇再灌注
  • 1篇正常人
  • 1篇受体
  • 1篇髓细胞
  • 1篇通路
  • 1篇偶联
  • 1篇破骨
  • 1篇破骨细胞
  • 1篇破骨细胞分化
  • 1篇曲度
  • 1篇缺血
  • 1篇缺血预处理
  • 1篇缺血再灌注

机构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篇连云港市第一...

作者

  • 4篇恽波
  • 3篇殷国勇
  • 3篇凡进
  • 3篇殷建
  • 2篇周灵杰
  • 1篇黄瑶
  • 1篇方加虎
  • 1篇殷照阳
  • 1篇杨海源
  • 1篇顾军
  • 1篇江涛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运动规律及与正常人重力线的比较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 :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 :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D值,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中立位时,A角平均值为正值,自C2~C7该值逐渐增大;过伸位时,A角平均值减少,减少的幅度逐渐减少;过屈位时,A角平均值增加,增加的幅度仍逐渐减少。B角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大于A角。在屈伸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D角)基本等于下位椎体A角变化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之和(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屈伸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弧度的顶点上下移动在C4~C5,与正常人一致。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椎屈伸的变化过程中,后凸畸形患者与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规律,颈椎曲度的变化是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周灵杰恽波殷建凡进方加虎殷国勇
关键词:颈椎后凸畸形矫形
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对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的影响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通过比较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相互作用蛋白1(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 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野生型及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过程,探讨GIT1影响血管形成的机制。方法 GIT1杂合子小鼠雌雄配对饲养,对获得的新生小鼠采用PCR法行基因型鉴定。取GIT1野生型与GIT1基因敲除型小鼠胫骨及股骨,分离培养BMSCs并传代。取第2代BMSCs分为4组,分别为野生型对照组(A组)、野生型实验组(A1组)、基因敲除型对照组(B组)、基因敲除型实验组(B1组);A1、B1组细胞采用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A、B组细胞进行常规培养。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VEGF受体2(VEGF receptor 2,VEGFR-2)、VEGFR-3、磷酸化VEGFR-2(phospho-VEGFR-2,p VEGFR-2)、p VEGFR-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 WF)、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因子1(platelet-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PECAM-1)、血管内皮黏钙蛋白(vascular endothelial cadherin,VE-Cadherin)表达。另取GIT1野生型小鼠第2代BMSCs分为4组:Ⅰ组,原细胞培养液培养;Ⅱ组,细胞培养液中加入VEGFR-3阻断剂SAR131675;Ⅲ组,内皮细胞诱导液培养;Ⅳ组,内皮细胞诱导液中加入SAR131675。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内皮细胞标志物v WF、PECAM-1、VE-Cadherin表达。结果 Western blot检测示,A、A1、B、B1组细胞的VEGFR-2、p VEGFR-2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A1组VEGFR-3、p VEGFR-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其余3组。流式细胞仪检测示,A1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A、B、B1组,B1组显著高于A、B组(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阻断VEGFR-3实验中,Ⅲ组v WF、PECAM-1及VE-Cadherin表达均显著高于Ⅰ、Ⅱ、Ⅳ组,Ⅳ组高于Ⅰ、Ⅱ组(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IT1通过VEGFR-3影响小鼠BMSCs向内皮细胞分化,进而影响血管形成。
董献成殷建恽波吕斌殷国勇
关键词:BMSCS内皮细胞小鼠
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强自噬水平及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保护脊髓神经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脊髓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 :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C组5只)、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D组20只)。A组动物麻醉后仅切开腹腔后关腹;B组和D组采用左肾下方0.5 cm处腹主动脉夹闭法夹闭0.5 h后松开,再灌注3、6、12、24 h,其中D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缺血预处理,共3次;C组仅行3次缺血预处理。造模成功后,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自噬标志物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在再灌注3 h后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24 h后几乎无表达;Beclin-1蛋白于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且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24 h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脊髓损伤症状,脊髓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表达从再灌注3 h开始升高并持续至再灌注24 h;Beclin-1蛋白在再灌注24 h后才开始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维持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并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保护脊髓神经细胞。
顾军殷建殷照阳江涛杨海源黄瑶恽波凡进
关键词:脊髓缺血再灌注缺血预处理LC3BECLIN-1
GIT1通过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 :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是否通过Notch信号通路影响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方法 :取8周龄GIT1野生型(GIT1+/+)和GIT1基因敲除(GIT1-/-)小鼠各8只,分离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并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分别在诱导后的4、7 d,检测细胞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活性。在诱导后4、7 d,用real-time RT-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atalloproteinase,MMP-9)的表达,同时检测Notch信号通路受体、配体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敲除组破骨细胞的大小、数量、密度均低于野生型组;基因敲除组破骨细胞CTSK、CTR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敲除组Notch信号通路配体Jagged1、受体Notch2和目的基因Hes1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IT1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来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恽波周灵杰凡进殷国勇
关键词:NOTCH破骨细胞骨髓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