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鸿志 作品数:5 被引量:67 H指数:3 供职机构: 中国医药大学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抵抗素样分子β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新生小鼠组织中的表达 2022年 目的探讨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在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新生小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24只新生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2组,NEC组行人工喂养、缺氧、冷刺激、脂多糖灌胃(5 mg/kg)造模,而对照组行母乳喂养。ELISA检测血液中RELMβ水平,Western blot检测小肠组织中RELMβ表达。结果NEC组血液中RELM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小肠组织中RELMβ表达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EC新生小鼠血液中RELMβ水平升高。 陈超丽 罗俊 徐芬 晋贞超 林鸿志关键词: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新生小鼠 新生儿机械通气时镇痛镇静剂的应用 被引量:4 2016年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中的新生儿经常暴露于各种疼痛刺激中,尤其是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研究证实,新生儿的疼痛传导系统在结构及功能上已基本完备,新生儿疼痛如处理不当,可造成一系列近期和远期的不良后果。目前镇痛、镇静剂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应用比较普遍,但考虑到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可能对神经系统发育的潜在影响,临床上对机械通气新生儿是否常规使用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镇痛、镇静剂仍没有定论。本文就新生儿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时的疼痛生理、常用镇痛镇静剂的使用效果和安全性作一综述。 周平 张敏 林鸿志关键词:新生儿机械通气 新生儿疼痛 神经系统发育 气管插管术 阿片类镇痛剂 Resistin基因多态性对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易感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讨抵抗素(Resistin)基因多态性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易感性的关系,为临床更好的诊断、治疗及减少后遗症提供参考。方法入选胎龄<37周的NEC患儿29例为研究对象,并以1∶1. 2的比例选取同期住院的普通早产儿35例作对照组,所有纳入者均为汉族。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直接测序法分析Resistin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rs1862513、rs7408174和rs3219175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NEC组Resistin基因SNP位点rs1862513的基因型GG、CG、CC及C/G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NEC组Resistin基因SNP位点rs7408174和rs3219175位点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频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Resistin基因SNP位点rs1862513多态性与NEC是相关联的,但需要更大规模的、多中心的临床研究进一步验证。 罗俊 徐芬 詹媛丽 林鸿志关键词:抵抗素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基因多态性 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有效性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46 2017年 目的评价经微管气管内注入肺泡表面活性剂(LISA)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序贯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LISA联合CPAP治疗RDS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比较胎龄<34周罹患RDS的早产儿中,LISA组和对照组的病死率以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早产儿视网膜病(ROP)、脑室内出血(IVH)、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等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5篇随机对照研究,含759例患儿。与对照组相比,LISA组患儿机械通气比率低(RR:0.32,95%CI:0.13~0.82);BPD发生率低(RR:0.61,95%CI:0.42~0.88);但两组患儿病死率、ROP、IVH、气胸及PVL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LISA技术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可明显降低机械通气及BPD发生率,但对其他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无影响。 徐芬 罗俊 黎红平 黄艳 林鸿志关键词: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塞通气初始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有效性:meta分析 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评价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塞通气(heated humidified high-flow nasal cannula, HHHFNC)初始治疗轻-中度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有效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查找所有HHHFNC和/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asal 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nCPAP)治疗RDS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采用Review Manager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分别比较RDS早产儿中,HHHFNC组和nCPAP组在初始治疗失败、出院前死亡率、鼻腔损伤、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以及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等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篇随机对照研究,包括了1 400例合并RDS的早产患儿。与nCPAP组相比,HHHFNC组患儿初始呼吸支持失败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22,95%CI:0.94~1.59,P=0.13);鼻腔损伤的发生率明显降低(RR=0.35,95%CI:0.24~0.52,P〈0.001)。HHHFNC组与nCPAP组的患儿出院前病死率、BPD、PDA及气漏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HHHFNC初始治疗胎龄≥28周早产儿合并轻-中度RDS是一种有效的呼吸支持方法。 罗俊 徐芬 詹媛丽 黄艳 林鸿志关键词:呼吸窘迫综合征 新生儿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无创通气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