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广军

作品数:14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5篇玉米
  • 3篇育种
  • 3篇栽培
  • 3篇栽培技术
  • 3篇分子标记
  • 2篇选育
  • 2篇夏玉米
  • 2篇霉病
  • 2篇抗性
  • 2篇黄淮
  • 2篇矮败
  • 2篇矮败小麦
  • 2篇赤霉
  • 2篇赤霉病
  • 1篇等位
  • 1篇等位变异
  • 1篇地块
  • 1篇冬麦
  • 1篇冬麦区

机构

  • 14篇石家庄市农林...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河北科技师范...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4篇于广军
  • 6篇许洛
  • 5篇杨丽
  • 5篇张宏军
  • 5篇周阳
  • 4篇刘宏伟
  • 4篇李洪杰
  • 4篇王绍新
  • 3篇陈莉
  • 3篇李辉利
  • 3篇张朋伟
  • 2篇田东良
  • 2篇田国英
  • 1篇赵章武
  • 1篇刘秉华
  • 1篇赵聚莹
  • 1篇王晨阳
  • 1篇赵广才
  • 1篇高振贤
  • 1篇吴培培

传媒

  • 3篇中国种业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农业科技通讯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湖北农业科学
  • 1篇麦类作物学报
  • 1篇河北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多酚氧化酶基因Ppo-A1和Ppo-D1位点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被引量:2
2021年
Ppo-A1和Ppo-D1是控制小麦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活性的关键基因。有报道PPO活性与穗发芽抗性有关,但Ppo-A1和Ppo-D1位点不同等位变异对穗发芽抗性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利用248份我国主栽小麦品种3年发芽指数,结合Ppo-A1和Ppo-D1位点等位变异分型结果,研究两个位点不同等位变异及其等位变异组合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发芽指数主要受年份、Ppo-A1位点和Ppo-A1×Ppo-D1互作共同影响。在Ppo-A1位点,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b的小麦品种发芽指数显著低于携带高PPO活性等位变异Ppo-A1a的品种,平均发芽指数相差5.22%;相反,在Ppo-D1位点携带低PPO活性等位变异Ppo-D1a品种的发芽指数高于携带高PPO活性等位变异Ppo-D1b的品种,但差异不显著。在4种等位变异组合中,Ppo-A1bPpo-D1b组合类型品种的发芽指数最低。上述Ppo-A1位点等位变异与穗发芽抗性的关系在轮选13×济麦20 F2及F2:3分离群体中得到验证。PPO活性和Ppo-A1相对表达量均与发芽指数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Ppo-A1b等位变异的分子标记可以有效地用于穗发芽抗性辅助选择。
黄义文代旭冉刘宏伟杨丽买春艳于立强于广军张宏军李洪杰周阳
关键词:小麦多酚氧化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不同防治方法对麦蚜主要天敌种群动态和小麦生长的影响
2018年
为了探究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对麦田内麦蚜天敌及小麦生长的影响,2011~2012年设空白对照(CK)、黄板、糖醋液、诱芯、灯诱和综防6个麦蚜防治方法处理,观察了麦蚜天敌种群动态以及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与CK相比,5种物理防治方法均造成小麦田内瓢虫和蚜茧蜂的种群数量降低,但不同年份间数据差异具有不稳定性,其中,2011年各物理防治方法处理的指标值与CK差异均达到了显著水平,而2012年这种差异均不显著;除黄板处理外,灯诱、诱芯、糖醋液以及综防处理对小麦株高和穗长均无显著影响。不同物理防治方法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小麦产量,其中,综防处理效果最佳。
李辉利于广军朱伟旗徐哲莉史峰于立强马亮韦志英高燕王丽娜王立涛陈新峰赵章武赵聚莹
关键词:小麦麦蚜天敌种群动态
吨田宝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9年
为保障石家庄市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优质、高产、稳产,立题研究吨田宝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探讨吨田宝对冬小麦生育期、干物质积累与分配以及产量与产量形成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起身期喷施吨田宝可以促进冬小麦开花前的生长发育,灌浆初期喷施吨田宝可延长子粒灌浆期,对冬小麦产量形成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见适当施用吨田宝对冬小麦增产是行之有效的技术措施。
张朋伟田国英田东良于广军赵广才
关键词:AESTIVUM化学调控生长发育
抗逆丰产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筛选被引量:7
2019年
采集了14个近几年通过国审、省审的宜机收夏玉米新品种、新组合,对其生育期、抗性、收获时籽粒含水量及产量等多项指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符合宜机收要求的品种有万盛106、联创808、炬丰1718、迪卡517、京农科728和郑原玉432。该研究为筛选出适合河北省中南部夏播区种植的适宜籽粒直收的玉米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李中建于广军许洛冯健英
关键词:夏播玉米品种
一种快速玉米播种器
一种快速玉米播种器,属于农业播种器具技术领域,用于大田套种播种和无法使用机械的地块进行播种。其技术方案是:插杆为长铁管,插杆的下端尖锐,漏斗连接在插杆的上部,漏斗下端的开口与插杆的上端开口相连通,把手连接在插杆的上端,脚...
许洛王绍新赵璇陈莉于广军康欣娜冯健英
文献传递
优质强筋小麦品种轮选49的选育
2023年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以烟农19为母本、师栾02-1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育成优质、高产、抗寒、抗倒伏、早熟小麦品种轮选49。该品种于2021年分别通过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审定(国审麦20210150)和黄淮冬麦区南片河南省审定(豫审麦20210044),2023年进入农业农村部国家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目录。介绍了轮选49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栽培技术要点及育种经验体会,并对今后优质强筋小麦育种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于立强于广军张娟赵军涛张宏军杨丽吴培培周阳
关键词:小麦育种栽培技术
河北省赵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竣工报告被引量:1
2017年
按照农业部农计函[2004]553号"关于河北省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2004年项目的批复"、冀农计发[2005]42号"河北省农业厅关于2004年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种子项目初步设计的批复"、河北省农业厅关于呈报2004年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优质专用良种繁育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请示(冀农计发[2004]102号)的要求,赵县已完成"河北省赵县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基地项目"建设,全部投入使用。
张朋伟田国英高振贤于广军田东良
关键词:良种
利用Fhb1基因分子标记辅助回交育种法改良黄淮冬小麦赤霉病抗性被引量:2
2021年
黄淮冬麦区小麦赤霉病的发生流行程度年际间变化较大,给赤霉病抗性品种的田间选择造成很大困难,因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为明确Fhb1基因在轮选136背景下对赤霉病抗性的影响,本研究以6个长江中下游麦区抗赤霉病品种(系)为供体,与黄淮冬麦区骨干亲本周麦16的矮败小麦近等基因系进行杂交,并分别与周麦16及其衍生品系轮选136进行2次回交,创建6个BC2回交育种群体。利用功能标记跟踪后代Fhb1基因,结合单花滴注接种和自然发病鉴定,检测分子标记选择的效果。根据三个环境表型鉴定结果,发现161个携带Fhb1抗性等位基因(Fhb1-R)的BC2F3株系平均病小穗数和严重度均低于中感赤霉病对照淮麦20和轮回亲本轮选136。其中,60个BC2F3株系(37.3%)的病小穗数和严重度在三个环境下表现一致,显著低于淮麦20。在入选的122个BC2F4品系中,93个品系(76.2%)的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36个品系(29.5%)优于或相当于中抗对照扬麦158。基因型分析结果表明,赤霉病抗性优于淮麦20的93个BC2F4品系除了携带Fhb1-R外,还携带轮选136的抗性位点Qfhb.7D。本研究为黄淮冬麦区小麦抗赤霉病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了重要信息和育种材料。
代旭冉黄义文李腾邓云苏研买春艳于立强于广军李辉利刘宏伟杨丽周阳张宏军李洪杰
关键词:小麦矮败小麦
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轮选149的选育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2022年
轮选149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赵县实验基地合作,以烟农19为母本、7939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后代经系谱法选择育成的高产广适小麦新品种。2017-2018年度、2018-2019年度国家北部冬麦区水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分别为7154 kg/hm^(2)和8546 kg/hm^(2),比对照品种中麦175分别增产4.0%和3.8%;2019-2020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232 kg/hm^(2),比中麦175增产7.6%。2021年通过国审。本文作者介绍了该品种的育种背景、选育过程、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
于立强张娟于广军赵军涛张宏军李洪杰杨丽刘宏伟周阳
关键词:选育栽培技术
石家庄市机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
2022年
为了规范河北省宜机收夏玉米品种的栽培技术环节,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制订了宜机收夏玉米栽培技术规程。该技术规程对宜机收玉米品种选择、播前准备、田间管理和机械收获等方面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对推动河北省中南部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进程有重大意义。
于军强徐立平王绍新高燕李中建于广军许洛冯健英陈莉
关键词:夏玉米机械收获栽培技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