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维

作品数:11 被引量:58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卫生局医学科研项目重庆市卫生局科研项目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宫颈
  • 8篇宫颈癌
  • 6篇化疗
  • 5篇同步放化疗
  • 5篇放化疗
  • 5篇放疗
  • 3篇调强
  • 3篇调强放疗
  • 3篇疗效
  • 2篇直肠
  • 2篇直肠癌
  • 2篇器官
  • 2篇腔内
  • 2篇腔内后装
  • 2篇危及器官
  • 2篇扩散
  • 2篇扩散加权
  • 2篇扩散加权成像
  • 2篇加权成像
  • 2篇宫颈癌患者

机构

  • 1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市第五人...

作者

  • 11篇李英
  • 11篇黄维
  • 7篇姜庆丰
  • 5篇谭本旭
  • 2篇罗弋
  • 2篇龙强
  • 2篇田丽娟
  • 2篇肖英
  • 1篇刘晓娅
  • 1篇李志雄

传媒

  • 3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中华放射医学...
  • 1篇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放射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8
  • 8篇2016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癌骨髓限量调强放疗对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探讨骨髓限量调强放疗(BMS-IMRT)对宫颈癌患者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将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138例宫颈癌患者分为BMS-IMRT组(61例)和普通调强放疗(IMRT)组(77例)。BMS-IMRT组放疗计划设计时给予骨盆单独限量:骨盆V_(10)≤90%,V_(20)≤70%。IMRT组骨盆不给予单独限定剂量。比较两组患者危及器官放疗毒副反应差异。结果:在剂量学参数方面,BMS-IMRT组骨盆V_5~V_(50)及平均剂量较IMRT组显著减少(P<0.05);而两组患者在危及器官剂量体积参数(直肠及膀胱V_5~V_(50)及平均剂量)、靶区均匀性和适形度上未见明显差异(P>0.05)。在放疗毒副反应的临床观察中,BMS-IMRT组相比IMRT组2级及以上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而两组2级及以上急性直肠炎及膀胱炎发生率无差异(P=0.788,0.503)。结论:相较于IMRT,宫颈癌BMS-IMRT技术可在不牺牲靶区及不增加膀胱直肠急性毒副反应的前提下,明显降低患者2级及以上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温列东黄维伍万春崔海霞鲁文力李英
关键词:宫颈癌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接受不同调强放疗临床疗效分析
黄维李英龙强鲁文力姜庆丰田丽娟肖英罗弋刘晓娅
直肠癌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所致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究局晚期直肠癌患者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过程中临床及物理因素对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1年4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的局晚期直肠癌患者45例。应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临床因素(患者性别、年龄、肿瘤临床分期、放疗技术)及物理因素(盆骨性结构及其子区域V_(5)、V_(10)、V_(15)、V_(20)、V_(25)、D_(mean)、D_(max))对急性骨髓抑制的影响,使用岭回归法排除物理参数之间的多重共线性,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界定阈值。结果:全组≥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40%(18/45)。单因素分析显示,全骨盆V_(10)、腰骶骨V_(10)、V_(25)均对≥2级急性骨髓抑制有显著影响(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腰骶骨V_(10)是≥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独立高危因素(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其阈值为74.90%。结论:在短程放疗联合序贯化疗局晚期直肠癌患者放疗计划优化中建议将腰骶骨V_(10)控制在74.90%以下,以降低患者抗肿瘤治疗中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率。
余富强黄维李英
关键词:直肠癌
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预测和评估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MR-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预测及评估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25 Gy)和治疗结束后1月行常规MRI与DWI扫描,测量相应肿瘤体积、ADC_(mean)、ADC_(max)、ADC_(min)及r ADC值。比较治疗前、中和结束后1月的各ADC值之间的差异及不同时间段肿瘤体积的差异,并分析治疗前各ADC值与肿瘤消退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与放疗前相比,ADC_(mean)、ADC_(max)、ADC_(min)及r ADC值均呈增大趋势,其中ADC_(mean)、ADC_(max)在各时间段的差异都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与治疗中比较:ADC_(mean)P=0.00、ADC_(max)P=0.00;治疗中与治疗结束后1月比较:ADC_(mean)P=0.02、ADC_(max)P=0.02;治疗前与治疗结束后1月比较:ADC_(mean)P=0.00、ADC_(max)P=0.00);治疗前、治疗中、治疗结束后1月肿瘤体积逐渐缩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肿瘤ADC_(mean)、r ADC值与治疗结束后1月肿瘤消退率呈负相关(r=-0.54、-0.48,P<0.05),且治疗前ADC_(mean)相关性更大。结论:MR-DWI中ADC_(mean)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及预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望为宫颈癌个体化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鲁文力李英黄维姜庆丰
关键词: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同步放化疗
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调强放疗与同步推量调强放疗预后比较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 探讨同步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技术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的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277例中晚期未手术的宫颈癌患者,其中70例行IMRT,207例行SIB-IMRT。比较中晚期宫颈癌患者行IMRT与SIB-IMRT后的不良反应,并进行远期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Cox法行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 IMRT组与SIB-IMRT组的随访率均为100%。与IMRT相比,SIB-IMRT未增加患者直肠及膀胱的急性毒性反应(χ^2=0.306和0.971,P均〉0.05)和远期毒性反应(χ^2=0.014和0.381,P均〉0.05)。IMRT组及SIB-IMRT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100%和99.5%,3年OS分别为75.0%和8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9和0.674,P均〉0.05)。患者年龄和治疗前淋巴结状态是所有入组患者(χ^2=7.971和15.938,P均〈0.05)及SIB-IMRT组患者(χ^2=7.503和10.048,P均〈0.05)生存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SIB-IMRT技术安全可行,且可以减少后装治疗次数,减轻患者后装治疗的不适及痛苦。对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SIB-IMRT是一种可尝试的外照射技术。
黄维李英龙强鲁文力姜庆丰谭本旭田丽娟罗弋肖英方文姬
关键词:预后调强放射治疗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同步放化疗中患者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放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55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并将其分成腰骶骨、髂骨及骨盆下部3个子区域。应用单因素(χ2和t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宫颈癌患者骨盆及3个子区域的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剂量体积参数包括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7.7%(136/155);≥2级骨髓抑制患者的骨盆V5、V10、V15、V20、髂骨V15及骨盆下部V15明显高于〈2级骨髓抑制患者(t=-2.277、-2.142、-3.475、-2.018、-2.963、-2.741,P〈0.05);经多元回归模型分析,骨盆V15为≥2级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高危因素(OR=1.728,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ROE)曲线确定骨盆V15的阈值为88%。结论骨盆V15是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患者发生急性骨髓抑制的独立高危因素,将骨盆V15限制在88%以下,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和控制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黄维李英鲁文力谭本旭
关键词:宫颈癌
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计划中剂量归一基于参考点和参考体积的剂量学参数。方法 :为27例宫颈癌患者分别制定处方剂量基于A点的常规计划与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以90%高危临床靶体积(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HR-CTV)的剂量(D90)>处方剂量(6 Gy)为目标制定计划]。比较这2种计划中危及器官(膀胱、直肠、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1cm^3和2 cm^3受到的最低照射剂量)、处方剂量覆盖体积、适形指数(conformal index,CI)和治疗时间。结果 :逆向计划中的危及器官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D1cc和D2cc均较常规计划中的低(P值均<0.05)。以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的2 Gy分次放疗等效剂量(equivalent dose in 2 Gy per fraction,EQD2)分别≤90 Gy、≤75 Gy和≤75 Gy为标准,逆向计划中符合膀胱、直肠和乙状结肠受照剂量限量标准的患者比例均高于常规计划(P值均<0.05)。逆向计划的处方剂量覆盖体积小于常规计划[分别为(81.25±34.7)和(161.32±82.62)cm^3,P=0.000]。逆向计划的CI值显著高于常规计划(分别为0.49±0.15和0.30±0.14,P=0.000)。逆向计划的治疗时间较常规计划显著缩短[分别为(325.70±83.27)s和(507.40±170.79)s,P=0.000]。结论 :在宫颈癌三维后装放射治疗中,处方剂量基于靶区体积的逆向计划的靶区剂量适形度、危及器官保护和治疗时间均优于常规计划。
鲁文力李英姜庆丰黄维谭本旭
关键词:腔内后装放疗参考点危及器官
直肠癌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骨髓抑制的临床和物理因素分析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分析直肠癌患者同步放化疗所致急性骨髓抑制的临床和物理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8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科接受同步放化疗的直肠癌患者62例,在放疗计划系统中勾画患者的骨盆,将其分成腰骶骨、髂骨及骨盆下部3部分。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直肠癌患者临床和物理因素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临床因素有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原始血色素水平、化疗方案、是否手术及放疗方式;物理因素包括腰骶骨、髂骨、骨盆下部及骨盆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最大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全组≥2级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率为61.3%(38/62)。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化疗方案、腰骶骨V45、髂骨V20和髂骨V30与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有关。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化疗方案和髂骨V30是影响急性骨髓抑制发生的高危因素,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确定髂骨V30的界值为44%。结论:急性骨髓抑制是受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在直肠癌患者治疗中应综合考虑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优选化疗方案,且髂骨V30控制在44%以下。
黄维李英鲁文力李志雄姜庆丰谭本旭
关键词:直肠癌
宫颈癌同步放化疗时患者临床因素及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期骨髓抑制的关系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中临床因素与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急性骨髓抑制的相关性,为临床治疗计划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科接受同步放化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39例资料,应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宫颈癌患者临床因素和骨盆剂量体积参数与≥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关系。临床因素包括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化疗周期数、原始血色素水平、放疗方式及化疗方案;骨盆剂量体积参数包括患者骨盆接受大于5、10、15、20、25、30、35、40、45、50、55 Gy剂量照射的体积百分比(骨盆V5、V10、V15、V20、V25、V30、V35、V40、V45、V50、V55)、最大剂量Dmax及平均剂量Dmean。结果≥2级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率为80.6%(112/139)。单因素分析发现≥2级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的相关因素为骨盆V5、V10、V15、V20、V25及平均剂量Dmean,经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骨盆V10为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使用受试者工作(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骨盆V10的阈值92%。结论骨盆V10为急性期骨髓抑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制定放射计划时将骨盆V10控制在92%以下可有效减少≥2级急性骨髓抑制的发生。
黄维李英鲁文力谭本旭
关键词:宫颈癌放疗化疗
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对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的疗效预测和评估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预测宫颈癌同步放化疗疗效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并于我院接受同步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2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中(25 Gy)和治疗结束后1月行常规MRI与...
鲁文力李英黄维姜庆丰
关键词:宫颈癌扩散加权成像表观扩散系数同步放化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