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爽

作品数:6 被引量:3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卒中
  • 3篇癫痫
  • 2篇血性
  • 2篇缺血
  • 2篇癫痫发作
  • 2篇脑卒中
  • 1篇电图
  • 1篇动脉
  • 1篇动脉斑块
  • 1篇血清
  • 1篇血清同型
  • 1篇血清同型半胱...
  • 1篇药物治疗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认知功能损害
  • 1篇视频脑电
  • 1篇视频脑电图
  • 1篇酸钠
  • 1篇同型半胱氨酸
  • 1篇前循环

机构

  • 5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5篇张爽
  • 1篇陈书阁
  • 1篇赵留庄
  • 1篇石富铭
  • 1篇邸明明
  • 1篇袁景林
  • 1篇周晓梅

传媒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脑卒中后癫痫发作的临床特点和视频脑电图分析被引量:17
2020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癫痫(post-stroke epilepsy,PSE)的临床特点、视频脑电图表现及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的治疗转归,指导PSE的治疗。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于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就诊的87例PSE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根据癫痫出现的时间分为早发性癫痫组(脑卒中后2周内发生)和迟发性癫痫组(超过脑卒中2周后发生),比较两组患者病灶部位、癫痫发作类型、脑电图特点、AEDs治疗转归情况。结果皮质区病灶(67.80%)与非皮质区病灶(32.20%)相比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出血性卒中后继发症状性癫痫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缺血性卒中(P<0.05);早发性癫痫在出血性卒中患者中更多见,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继发全面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在缺血性卒中患者中更多见,发作形式以部分性发作为主(P<0.05);异常视频脑电图中以癫痫样放电为主(52.90%),两组患者异常波检出率及痫样放电波检出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早发性癫痫组经AEDs治疗后发作控制的无发作率及有效率均高于晚发性癫痫组(P<0.05)。结论出血性卒中比缺血性卒中更容易出现癫痫发作;皮质区病灶与非皮质区病灶相比更容易引起癫痫发作;视频脑电图以局灶性异常为主,早发性癫痫以全面性发作为主,迟发性癫痫以部分型发作为主;癫痫样放电为最常见的视频脑电图表现;对首次发作后再次发作的患者应尽早治疗。
张爽
关键词:脑卒中后癫痫视频脑电图药物治疗
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
2015年
目的:探究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是否复发分为复发组(n=30)和非复发组(n=70),探究其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收缩压≥140mm Hg、脑血管狭窄≥90%、斑块性质不稳定、积极降压治疗、无扩容治疗、无植入支架的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率较高(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脑血管狭窄≥90%(OR=5.960,95%CI=1.985~12.896)、斑块性质不稳定(OR=4.614,95%CI=1.415~11.043)、积极降压治疗(OR=3.377,95%CI=1.303~8.754)是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脑血管狭窄≥90%、斑块性质不稳定、积极降压治疗是分水岭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复发的危险因素。
邸明明陈书阁石富铭张爽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复发
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探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癫痫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癫痫患者135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阿尔茨海默病联合会制定的认知功能损伤标准并根据其是否存在损伤将其分为损伤组(n=61)和非损伤组(n=74)。观察比较两组的生物指标水平,包括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叶酸、维生素B12,MMSE评分情况及患者的Hcy水平与MMSE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损伤组Hcy水平为(21.12±5.58)μmol/L明显高于非损伤组的(12.49±5.17)μmol/L,而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分别为(12.33±2.68)μg/L及(386.61±123.40)ng/L均明显低于非损伤组的(17.52±3.52)μg/L及(665.25±234.25)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各项MMSE评分及总分情况均明显低于非损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Hcy水平为15.0~20.0μmol/L或>20.0μmol/L时,其Hcy水平与MMSE评分均呈负相关(r=-0.360 0、-0.460 0,P=0.001 5、0.002 7)。结论:Hcy水平与患者神经损伤程度在一定条件下呈负相关关系,针对癫痫患者,临床能够通过对其Hcy水平进行检测,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判断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程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张爽
关键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癫痫
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索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与前循环不明原因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7年1月-2022年5月连续住院的急性单侧前循环缺血性ESUS患者。采用颈动脉超声评估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比较梗死同侧颈动脉与对侧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多发斑块的发生率、不均质回声斑块的比例以及颈动脉斑块厚度等特征的差异。结果共纳入101例ESUS患者,平均年龄60.7±14.1岁,男性72例(71.3%)。梗死同侧非狭窄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66.3%(67/101),梗死对侧颈动脉斑块发生率为55.4%(56/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梗死同侧颈动脉多发斑块发生率为41.6%(42/101),梗死对侧多发斑块发生率为31.7%(32/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梗死同侧不均质回声斑块的发生率高于梗死对侧颈动脉(39.6%vs.23.8%,P<0.001)。另外,梗死同侧颈动脉斑块平均厚度大于梗死对侧颈动脉(2.8 mm vs.2.1 mm,P<0.001)。结论本研究急性ESUS患者中,梗死灶同侧的颈动脉较对侧颈动脉更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且多发斑块、斑块不稳定的比例也更高,斑块平均厚度更大,提示ESUS的发生与非狭窄性颈动脉斑块超声特征有一定的相关性。
徐莹鑫张爽周晓梅袁景林赵留庄杨海华
关键词:缺血性卒中
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对脑梗死诱发癫痫发作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和左乙拉西坦对脑梗死诱发癫痫发作的疗效差异。方法选择2016年6月到2018年12月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急性期诱发癫痫的患者82例,依据患者的身份证号码末位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全部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左乙拉西坦,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丙戊酸钠缓释片。对比两组在急性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两组在治疗后2周到治疗后6个月之内的癫痫首次复发时间分布情况;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癫痫发作情况;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的认知功能;两组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治疗后2周内,观察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z=2.196,P<0.05),在治疗后6个月,两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无显著性(z=0.343,P>0.05),对照组的癫痫首次复发时间中位数为107.99d,观察组为89.69d,差异无显著性(χ^2=0.009,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两组的癫痫发作持续时间和癫痫发作频率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t分别为26.408、21.053、23.761、19.841,P<0.05);而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t分别为-0.868、1.054,P>0.05)。经过6个月的治疗,对照组的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增高,观察组的MMSE评分降低(t分别为-2.098、2.031,P<0.05)而两组间比较,观察组的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t=5.030,P<0.05),观察组肝功能异常比例高于对照组,情绪烦躁比例低于对照组(χ^2分别为4.496、7.289,P<0.05)。结论丙戊酸钠对脑梗死急性期癫痫大发作具有较高有效性,但长期应用两者治疗作用相当,左乙拉西坦对认知影响更小,临床仍需坚持个体化选药原则。
张爽
关键词:丙戊酸钠脑梗死癫痫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