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志俊
- 作品数:8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了解乳腺癌组织中致癌基因C-erbB2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的39例乳腺癌患者甲醛固定的癌组织及相应的癌旁组织各39份;采用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MSP)检测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乳腺癌组织中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率(51.3%)低于癌旁组织中存在的甲基化率(74.4%),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所检测标本显示乳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间C-erbB2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提示C-erbB2的低甲基化可能是C-erbB2蛋白高表达和乳腺癌发生的原因之一。
- 吴立广冯志俊
- 关键词:C-ERBB2乳腺癌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
- 肿瘤异常蛋白在宫颈癌患者同步放化疗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宫颈癌放化疗过程中肿瘤异常蛋白(TAP)的动态变化,TAP与患者临床特征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89例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同步放化疗,具体为外照射联合腔内放疗,同步化疗方案为顺铂单药(40 mg/m2),1次/周。分别于放化疗前、中不同时间及放化疗后检测TAP,对比分析TAP放化疗前后的动态变化,并分析其TAP与患者临床特征及2年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TAP与阴道侵犯情况、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临床分期相关(P<0.05),治疗前TAP阳性率为65/89(73.0%),治疗结束后为38/89(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化疗后的TAP均与患者的2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进一步Cox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及放化疗后TAP阳性是宫颈癌的预后因子。结论 TAP能反映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的疾病进展程度,且能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 许刚徐惠冯志俊吴立广王承伟吴朝阳
- 关键词:宫颈癌同步放化疗预后分析
- 宫颈癌VMRT与常规4野放疗的剂量学比较及近期疗效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探讨中晚期(Ⅱb以上)宫颈癌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 of rotating 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VMRT)与常规盆腔4野放疗的剂量学差异,比较近期临床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方法:对32例中晚期宫颈癌初诊患者进行CT模拟定位,所有患者均设计VMRT和4野两种放疗计划,评估并对比靶区及危及器官的剂量。根据患者意愿分为VMRT组(n=15)及4野放疗组(n=17),分别采用VMRT(50 Gy/28 f)或用4野放疗(45~50 Gy/25~28 f),结合腔内放疗并同步顺铂(40 mg/m2静滴,每周1次,共6次)化疗。比较近期疗效及急性毒副反应。结果:VMRT计划中计划靶区体积(PTV)的靶区均匀性和适形性均优于常规4野放疗计划(P<0.05),VMRT计划中膀胱、小肠以及直肠Dmean、D50、V40、V30均明显低于4野放疗计划(P均<0.05)。VMRT组与4野放疗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86.7%(13例)及82.4%(14例,P>0.05)。VMRT组放射性肠炎、放射性膀胱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4野放疗组(P<0.05),两组均出现不同程度骨髓抑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RT计划在剂量学上显示了保护危及器官的优势,与4野放疗的近期疗效相当,但能明显降低急性毒副反应的发生率,推荐宫颈癌患者外照射行VMRT。
- 王承伟冯志俊徐惠许刚薛辉张良
- 关键词:宫颈癌剂量学
- 探讨HBV X、TGF-alpha,c-myc及beta-catenin基因与高发区肝癌的相关性
- 2004年
- 目的 研究HBVX基因、TGF alhpa、c myc、beta catenin等癌变相关基因及 2 49密码子突变的p5 3蛋白在高发区肝细胞癌癌变发生及其恶性表型维持所发挥的作用。方法 以肝癌高发区启东的肝癌细胞株 770 1和 770 3标本作为研究对象 ,以PCR及DNA测序分析方法确定HBVX基因在细胞DNA水平的整合。以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HBVX基因的转录与表达。用PCR RFLP方法确定 p5 3基因 2 49密码子的错义突变。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TGF alhpa ,c myc ,beta catenin的表达。结果 2株细胞在DNA水平都存在HBVX基因片断的整合 ,但未见完整的转录和蛋白水平表达。序列分析显示 2株细胞的HBVX基因的序列各有特异性 ,并存在 13 0、13 1密码子的热点突变。PCR RFLP分析说明 2个细胞株中p5 3基因 2 49密码子均属野生型。免疫组化显示 2株细胞中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均有显著的积累。 结论 本实验的结果显示HBVX基因对这 2株细胞恶性表型的维持并不存在必然的关联 ,而是 1种HBV感染的遗传标志。未见HBVX基因蛋白表达 ,可能由于X基因 3′端缺失变异所致。免疫组化的结果显示TGF alpha ,c myc和beta catenin蛋白的显著积累 ,说明多种癌基因的相互协同 ,可能与肝癌的发生。
- 许杨徐立斌高纪东冯志俊吴志远孙宗棠
- 关键词:HBVXC-MYC肝癌肝细胞
- 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调强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替莫唑胺与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应用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肿瘤科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间收治的89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54例,女35例;年龄40~63岁[(51.37±4.28)岁]。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44例对照组患者接受IMRT放疗,45例研究组患者接受替莫唑胺联合IMRT放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治疗前、治疗4个周期后的生存质量[生命质量测定(QLQ-C30)量表得分]及1年、2年、3年生存率,观察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44例对照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为43.2%(19/44),疾病控制率(DCR)为86.4%(38/44)。45例研究组患者的ORR为66.7%(30/45),DCR为97.8%(44/45)。研究组患者的ORR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42,P=0.020),DCR亦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00,P=0.046)。研究组患者发生Ⅰ~Ⅱ级不良反应7例,其中贫血1例,血小板减少1例,乏力1例,皮疹或瘙痒1例,胃肠道反应1例,骨髓抑制2例;发生Ⅲ~Ⅳ级不良反应2例,其中胃肠道反应1例,骨髓抑制1例,给予对症处理后患者症状有好转,能耐受治疗。研究组无一例患者因不良反应而停止治疗。治疗4个周期后,研究组患者的QLQ-C30各维度评分相较于对照组均有所提升,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77.8%、40.0%和24.4%,与对照组患者的1年、2年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5%、22.7%和1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替莫唑胺联合IMRT放疗在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中表现出更佳的治疗效果,可明显提高患者的ORR和DCR,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 徐惠徐利本吴立广冯志俊
- 关键词:恶性脑胶质瘤调强放射治疗替莫唑胺预后
- 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的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评价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疗效。方法 30例确诊的放射性肺炎患者给予生脉和地塞米松。结果 30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显效12例(40.0%),有效15例(50.0%),无效3例(10.0%),总有效率为90.0%。结论生脉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放射性肺炎安全有效。
- 徐惠王承伟吴立广冯志俊
- 关键词:生脉放疗放射性肺炎
- 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后放射性肺炎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放疗后发生放射性肺炎(radiation pneumonitis,RP)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85例局部晚期NSCLC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无手术切除指征,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肿瘤位置,分期,同期放化疗,化疗周期,放疗总剂量,MLD以及V5、V20对RP的影响。结果 25例患者(29.4%)出现RP。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MLD、V5、V20与放射性肺炎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放疗前合并COPD、放疗前化疗周期、同期放化疗、V20以及MLD是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放疗计划应考虑患者的临床、个体因素,设定合理的放疗参数,从而降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率。
- 冯志俊吴朝阳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放射性肺炎
- 鼻咽癌放疗致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急性口腔黏膜反应的影响因素。方法 :观察并记录76例接受放疗的鼻咽癌患者原发灶放疗剂量、腮腺受照剂量、口腔黏膜反应、血常规、血糖等临床指标及实验室指标,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糖尿病、鼻咽原发肿瘤靶区(gross tumor volumenasopharynx,GTVnx)分次剂量、腮腺受照剂量、同期化疗、放疗前1周血红蛋白值与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发生及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均P<0.05)。将这些有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OR=3.521,P<0.05)、GTVnx分次剂量>2.15 Gy(OR=3.403,P<0.05)、腮腺受照剂量>26 Gy(OR=2.938,P<0.05)、同期化疗(OR=3.103,P<0.05)是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中,吸烟史、GTVnx分次剂量、腮腺受照剂量、同期化疗为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实行个体化干预。
- 王承伟吴立广徐惠冯志俊
- 关键词:鼻咽癌影响因素